


来源:公众号《世俗的力量》
作者:霸气侧漏的猪
✨✨✨✨✨✨✨✨✨✨✨✨✨
第二章 什么是战争
• >> 战争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 >> 人和人之间的斗争原本就包括两种不同的要素--敌对情感和敌对意图。
• >> 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敌对意图主要来自于情感,而在文明民族中,敌对意图则
• >> 主要出于理智。但这种敌对意图的差别并不是靠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受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 >> 因此,不是每个场合都一定存在这种差别,而是大多数场合会有这种差别。所以,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其相互之间也可能会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 >> 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交战的每一方都迫使对方不
• >> 得不像自己那样动用暴力,由此便产生了相互作用,从理论上讲,这种相互作用一定会导致极端
• >> 使敌人放弃抵抗是战争的目标
• >> 要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让敌人的处境比我们所预想的更为不利,这种不利从表面上看至少应该不是暂时的,否则,敌人就会等待有利的时机,从而放弃屈服。所以,持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带来的任何处境上的变化,都必须使敌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论上必须这样。
• >> 无论如何,消灭敌人武装或打垮敌人,始终都是战争行为的唯一目标。
• >> 战争不是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暴力行动,而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倘若一方绝对地忍受退让就不会演变为战争。
• >> 在我们没有打败敌人之前,不得不考虑情势逆转造成的自己被敌人打垮的情形,那时我们就不再是战胜者,可以自己主宰一切,而是像败军那样,俯首称臣,处处受制于人。这是第二种相互作用和第二种极端。
• >> 现有手段的多少是能够计算的,因为它有数量作依据--尽管不完全如此,但是意志力的强弱却难以用量的概念来确定,它只能根据战争动机的强弱作大概的估计。
• >> 倘若一定要坚持这种追求绝对的态度,不顾忌一切困难,而且一定要按照严格的逻辑公式,认为不管怎样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每一次都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那么这种作法无疑是纸上谈
• >> 假如我们从抽象转到具体,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抽象领域中,事物常常被想象得完美无暇,人们势必会想象作战的一方同另一方一样不仅在追求完善,并且正在力求达到完善的境界。
• >> 所以,双方的任何一方大都可以根据对方规模的大小和正在做什么来加以判断,而不是根据对方应该是怎样的和应该做什么来判断他。
• >> 现代战争的较量就其性质和特点来看,也不可能让全部力量同时使用。这些力量包括:军队、国土和盟国。
• >> 据上所述,整场战争过程逐渐摆脱了力量的使用总是向极端发展的严格法则。
• >> 既然交战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既然战争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特殊的行动过程,人们就自然可以根据实际所掌握的资料,从而判断出那些应该知道而尚未知道的将要发生的事情。
• >> 这样,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就成为衡量战争行为应达到某种目标的标准,同时也成为衡量应投入多少力量的尺度。
• >> 假定两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抱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想占领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作为谈判时的资本,那么,当它占领了这个地区时,就达到了它的政治目的
• >> 假如军事行动确实有某种连续性,那么这种连续性会把战事一步步推向极端,因为不间断的行动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使战事愈演愈烈。
• >> 在诸多战争中,军事战斗的时间往往只占全部战争时间的一小部分,其余时间都是间歇。
• >> 假如只存在一种作战形式,即只存在进攻不存在防御,换言之,进攻和防御的区别只在于动机不一样,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目的,防御的一方则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
• >> 行动的动机越弱,它就越被防御和进攻的这种差异所掩盖、抵消,其军事行动的间歇也就越频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 综上所述,战争的客观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盖然性的估算。如果再加上偶然性这个要素,战争就演变为一场赌博,而战争中确实存在某些偶然性的因素。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再没有像战争这样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发生关联的活动了。
• >> 战争无论就其客观性质来讲还是就其主观性质来看,都如同一场赌博
• >> 由上述可知,在军事领域中,数学上所谓的绝对值问题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在军事战争里只有各种可能性、盖然性、幸运和不幸的活动,它们像经纬线一样纵横交织在战争中,使战争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最近似于赌博。
• >> 尽管人的理智喜欢追求明确和肯定,但是人的感情却常常向往不肯定。人的感情不愿追随理智沿着哲学探索和逻辑推理的狭窄小道走下去,因为顺着这条小路,人们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自己陌生的境界,原来所熟悉的一切变得模糊而遥远,这种现象引诱人们宁愿和想象力一起逗留在偶然性和幸运的王国里。
• >> 既然有了偶然性,那就必须通过勇气与自信心来利用它。勇气与自信心越强,相应地偶然性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 >> 更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它是战争为了实现其特有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手段。
• >> 既然我们认为战争的起因源于政治目的,那么,这个引发战争的原始动机在指导战争时应该首先受到高度的重视。
• >>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更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延续,是通过另一种手段实现的政治交往。倘若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就在于它手段的特殊性。
• >> 因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只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是难以想象的。
• >> 战争的动机越大、目标越高,战争与整个国家存亡的关系就越大,战前的局势就越紧张,战争就越接近它的抽象形态,这一切都是为了打败对手,政治目的和战争目标就越趋于一致,二者完全相同的时候战争就越是纯军事的,政治目的便被掩盖了
• >> 假如计划追求的目标不大,那么人们的情绪也就会相应较低,甚至需要加以激发,而不是加以限制
• >> 样理解战史和建立理论基础 第一,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
• >> 把战争看作是孤立的军事行为,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政治工具,只有持这种观点,才有可能不致于和全部战史发生矛盾,才有可能对它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正是这种观点告诉我们,因为战争的动机,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产生条件各不相同,战争的过程与结果必然也是不相同的。
• >> 上述三个方面中,第一个方面主要同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关;第二个方面主要同军事统帅与其所领导的军队士兵有关;第三个方面主要同政府及政府官员有关。人民群众心中潜在的激情,在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喧泄;在盖然性和偶然性的王国里,勇气和才智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统帅和军队的特点;而政治目的则纯粹是政府的事情。
第三章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 >> 我们发现,战争的目标就像战争的政治目的和战争的具体条件一样,是不断变化的。
• >> 有时敌方的军队也许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削弱,就已经退却到国土的另一边,甚至完全放弃本国国土退到国外。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轻易占领大部分敌方国土,甚至全部国土。
• >> 对已经消耗的力量和即将消耗的力量的顾虑,势必大大影响是否媾和的决心,战争不是一时冲动采取的盲目行动,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有明确目标的行为,政治目的的价值决定着军事行动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 >> 手段是唯一的,即斗争。
• >> 军队的建立和维持只是手段,军队的使用才是目的。
• >> 由此可见,打败敌方军队,即消灭同我们对峙的那一部分敌军,也许并不是某一次战役的真正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 >> 战斗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参加战斗的敌军士兵,既然不必经过枪林弹雨的战斗,只需部署战斗并通过由此形成的态势,就可以达到战斗的目的。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整个战争中军事活动频繁,而硝烟弥漫的战斗却没有起明显的作用。
• >> 在战争中唯一的手段就是战斗。然而,这种手段的应用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用法,如此说来,我们的研究似乎变得毫无意义了。
• >> 我们曾把消灭敌军看作是战争中追求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没有谈这个目的同其他目的相比有多大的重要性
• >> 消灭敌方军队始终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手段更为重要、更为有效的手段。
• >> 必须着重指出,当我们讲到消灭敌方军队时,并不仅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地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 >> 假如认为消极意图就是只能寻求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就不把消灭敌方军队作为目的,那么,他在根本观念上就大错特错了。
•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战争中实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战斗是唯一的手段,所有实现政治目的方法都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的这个最高法则
• >> 有奉陪到底,别无选择。只有肯定对方不会选择战斗,或者在战斗中对方必定会失败时,我们才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总之,在战争追求的目标中,消灭敌方军队永远是最高目标
• >> 关于战争的概念、目的和手段在战争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战争在现实中如何时远时近地离开其原来的严格概念摇摆不定,同时又像服从最高法则一样永远服从于它
第四章 军事天才
• >> 从事任何一项专门工作,要想具有非常精深的造诣,需要在智力和感情诸方面均有特殊的禀赋。假如这些禀赋很高,并能通过非凡的成就表现出来,那么就称其为天才。
•众所周知,天才这个词的涵义非常广泛,解释也不尽相同,要想就其中某些涵义来阐明它的实质是很困难的。然而,我们既不自许为哲学家,也不自许为语言学家,因此,按照一般习惯来说,应该把天才理解为擅长某种活动的超凡的精神力量。
• >> 勇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敢于冒个人危险的勇气,即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一种是在外在压力或内心压力面前仍然敢于负责的勇气。
• >> 顽强主要属于第一种勇气的范畴,大胆则主要属于第二种勇气的范畴;
• >> 假如这种影响很大,就会导致取消既定的作战计划,必须以全新的计划来代替它。这时常常又缺少必要的说明材料,在军事行动过程中大多要求必须立即做出决定,人们根本没有重新了解情况的时间,甚至连仔细思考的时间也没有。
• >> 要想不断地排除意外事件的干扰,必须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依然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追随这种微光继续前进的勇气。在法语中前者被形象地称为眼力,后者被叫作果断。
• >> 是敢于冒生命危险的勇气,而是指敢于担负责任的勇气,即敢于面对精神危险的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智慧,通常称为智者之勇,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智力表现,它还是一种感情的表现。
• >> 机智这个词非常准切地表述了智力及时而敏捷地提出救急办法的能力。
• >> 指挥官必须用自己内心之火和理想之光,重新点燃全体部下的信念之火和希望之光。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他才能继续指挥他们,率领他们战斗下去。
• >> 坚强是指意志对猛烈进攻的抵抗能力,顽强则是指意志对持续进攻的抵御能力。
• >> 所谓刚强不是指感情强烈,刚强是指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仍然能够听从理
• >> 智召唤的一种能力。
• >> 第二种人的特点是遇到小事容易激动,盲目采取行动,遇到大事却常常情绪低沉。这种人在个别人遭遇不幸时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但在整个民族遭受灾难时却只剩下哀声叹气,显得束手无策。
• >> 这种人虽然内心很激动,但他们的信念却像在暴风雨中颠簸的航船上的指南针一样,能够准确地指明方向。
• >> 这个原则就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最初的看法,而且决不放弃,除非另外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念说服我们放弃它。
• >> 我们一定要坚信,经过实践检验的原则的可靠性是比较大的,在暂时现象的印象
• >> 很强烈的情况下,不要忘记,这些现象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比较小的。
• >> 所以说,假如拒绝不同的意见不是因为有更好的信念,不是出于对较高原则的信赖,而是源于一种抵触情绪,那么,这时坚定就变成顽固了。
• >> 就是一个职位很低的指挥官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也必须具有非凡的智力,这种智力一定要随职位的提升而提高。
• >> 这种“合金”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果断、坚强、顽强和坚定。
🇨🇳💝小编:雷神⚡衞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