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梦的音符》
01
人生犹如一首歌,生活就像那音乐。一路走来一路歌,筑梦音符写丰硕。
——题记
♪♪童年序谣
她叫MH,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农民的女儿,然而她生性要强,哥哥们吃多少她决不肯少吃。因此她并没有怎么挨饿,所以小时候长得比实际年龄大得多。同时她不但漂亮,且身段儿婀娜多姿,鹅蛋型的脸上一笑俩酒窝,柳眉杏眼含情脉脉,扎两个牛角小辫子,犹如北影演员李秀明。活泼好动而且肯用脑子,且有一副侠肝义胆,喜欢拜师学艺,正义感强,总梦想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她对农村的春夏秋冬早就习惯了,干农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玩骑牛射箭、摔跤、打梭子、走高跷都是一把好手。六岁时的夏天中午,她和一伙小朋友在荫凉处玩耍,有个叫大鹏的小伙把她的四哥给打哭了,她装着没事的样子竟送打人的小伙回家,走到其家后门口,她拿起一块砖头着实把大鹏砸翻在地为四哥打抱不平,然后扬长而去。十一岁春天的一个周六下午,她独自一人第一次担着柴米问路前往鄱阳湖畔的古竹村为三哥送后援。
遗憾的是她刚入高小就遇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造反有理”的年代她只好弃学回家务农。有时也跟父兄渔猎江湖做些后援。甚至每天清晨挑着鲜鱼沿市叫卖。后来家里卖掉了捕渔工具弃鱼务农时,她就想一心一意地做一个“皮黑心红”的农民罢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让她刻骨铭心的是正处青春发育期,丰乳肥臀,艳彩照人的半劳动力,却加入了铁姑娘突击队,参加康垦联圩和信丰联圩的兴建,没日没夜地挑泥土上圩堤。一个自然村的几十号男人集体住在荒地上搭起的一个茅棚里,中间用土坯分隔成猪圈似的,几个女孩住在一间耳房里,用一块塑料布隔在中间,沓地放些稻草而眠。那些白天劳作辛苦的大男人们,一到晚上就放肆地打呼噜,犹如呼噜的交响乐大赛,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让她无法入睡。半夜三更呼啸的北风夹着雨雪在茅棚外跳起了“迪斯科”,她在扑通扑通的节奏中睡醒,正是“千层棉絮寒流急,一夜玉饰江南画”。漫天皆白的早晨她用四角巾裹着脸朝被北风掀了顶的“卫生间”跑去,露天冒着风雪上厕所她还是第一次,那该死的回风没头没脸地刮来,就是屁眼和那最隐蔽的旮旯里也被光顾,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每天吃的是大锅饭和自带的小咸菜,天寒地冻霜雪交加的季节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手脚开裂嘴唇出血苦不堪言。
02
♪♪青年放调
记得那是她十七岁的那年夏天栽晚禾,她在村里最大的那块号称二十亩的田里,由南向北“扯市”,即第一个下田栽,其他人随后,因为栽得笔直又长,所以队长把全村的札耙调在一起,突击耙好相关的田不管横直让她一栽到底。引得附近村庄栽禾高手纷至沓来,更是一睹她汗湿的衣衫、突显的曲线和潇洒优美的芳容,与定格笔直平方的禾苗映衬显得实在是太美了,让人无不拍手叫好。
农村最大的乐事莫过于婚嫁迎娶,凡做大喜事的人家都要宰一头壮猪。她每逢喜事总爱露一手绝招,就是迅速一招捉住要杀的壮猪。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她在猪的身后身体微躬一个箭步向前,双手犹如铁钳一般死死地扣住壮猪的左后脚一提,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壮猪左软肋,就是再强大威猛的壮猪也经不起她的这一记绝招组合,便乖乖地躺在地上任人宰割……
她感到幸运的是被调到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工作的那几年,演样板戏里的李铁梅、高常宝、阿庆嫂等女主角,让她越来越感到文化的重要性。就常常是手不释卷地抓紧业余时间读书、做笔记及请教学长。直到“林彪出逃”事件之后,她重返农村务农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知识份子了,写广播稿、写毛笔字,谈古论今很有些见识呢。当时,她很自信地认识到农村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只有两个最好发展前景可选择,一个是勤奋耕耘将来应试入校,另一个是锻炼身体应征入伍,而农村的女兵少之又少。她常常朝思暮想渴望有一份国家安排的工作,而且很坚定地把它作为理想而不是幻想,她那时虽然会说自己是“无家、无职、无业”的三无人员。但始终希望出现奇迹,能凭本事吃饭呢。
一个春天吃早饭时,她的一位老社长跟父亲说:“让老五去读书吧?”,开明的父亲欣然同意,结果她由社长推荐免试进入“余干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农机班。好家伙她一进校门就忘了家门,如饥似渴地钻研书本,常常废寝忘食泡在阅览室里,寒暑假也不回家。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父亲坐班车到社庚公社下车后步行到学校,并带去很多母亲做好的食品去看望她,让她很受感动。可是很快就毕业了,由于没有工作分配再返原籍时,大队正准备增加她为拖拉机手。
祖国无处不春风。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她就严格地告诫自己:“靠人不如靠己”。考试升学是检验一个人真正本事的时候了。她常常挑灯夜读、足不出户准备迎战统考。参加完全国统考以后,她是日日盼夜夜忧心里没底,由于当时信息闭塞没有互联网可查她只有独自忧愁了。结果在录取通知书里有她的名字。得到消息的那天上午她内心激动,大队党支部已正式决定让她为拖拉机驾驶员,真是双喜临门。通过体检和筹备,她还是身着大哥留下打着补丁的旧军装踏进校园大门。入校正式上课学习,她克服了由于数理化基础差带来的种种压力,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仍然通过了毕业考试。
03
♪♪壮年行曲
走上社会对她来说如鱼得水,犹龙入海。组织部通知她到农机局上班,局里举办全县拖拉机手培训班,她朝气蓬勃地开始从学生第一次走上讲台,好在学过、开过、修过拖拉机,因此她在讲台上得心应手,板授制图都是她的强项,所以全面反映很好。然而,随后她又被组织部一纸调令充实到全国公安增编一百万的队伍。她先干了八年的刑事侦察并由外勤转入内勤,较好地完成了破案的过程就是秘密调查取证的任务过程。同时她坚持业余写作投稿,新来的局长一定要一个会写作的做专职秘书,她又成了文革后公安局党委第一任秘书。全国推行《行政诉讼法》时,她又奉命第一个代表公安局长当被告。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站在被告席上面对法庭、法官、同职业律师对簿公堂,获得胜利果实。时有所悟就试着在《江西公安》杂志上发表小说《她在被告席上》。同时还在《鹃花》、《世纪风》、《江西日报》、《江西法治报》、《江西教育》、《上饶日报》、《景德镇日报》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论文、评论、报告文学、通讯等数百篇(首),现在偶遇老同事还有人称呼她为“教授”呢。
为加强社会法制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是第一批被选派到余干、黄埠、瑞洪三镇任党委副书记的三人之一。而后她荣幸地被优化组合成为瑞洪镇政府代镇长主持全面工作,让她过了一把美女镇长瘾。因为当时社会上对于优化组合存在质疑,所以毅然决定返回公安局,一直在交警任职,直到干了六年教导员后到龄退居二线。然而她为了处理好群众事件,曾经三次留在风口浪尖做“人质”,平息群发性事端并因此而获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使得干群关系更加进一步密切。
重返公安扎根公安,她多次谢绝了县委主要领导要选调她到乡镇出任书记的提议,在交警工作中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工作论文荣获全国特等奖、散文也荣获二等奖,并荣获省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被指定为余干县作家协会负责人。
♪♪中年漫歌
她是一个有毅力、有信念、有抱负的人。她确信“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的涵义。从小就选择走正路顺势而为。后来发现符合列宁讲的:“青年人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和决心。她崇尚“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总是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不打折扣,工作有序开展,进步也随之而来。因为持之以恒地坚持潜心写作,就必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交朋友,所以她坚持学电脑、学开车、还醉心古瓷、国瓷、古玉、字画的研究鉴识收藏。《余干文化》杂志特别以特刊的形式,为她出了个人作品精选专辑共15万多字,反应极佳。
有一个秋天的下午,她应邀到余干中学礼堂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进行演讲,其内容丰富多彩、事例生动有趣,知识广博、旁征索引深深地吸引了全校3000多名师生,赢得全校师生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她两次谢幕仍不能平静,让她特别感动。当时的校长还特别指示校办负责人,查一下她是第几届的毕业生。她微笑着说:“谢谢,我并没有进过中学的校门。”
人生筑梦的音符之美,就在于勇立潮头的追求。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集微为著,数十年如一日,谱写人生发展壮大的红线 ,就会犹如温度计的水银,遇到合适的体温自然会不断地往上升。让我用她的一首小诗《书签》来结束此文吧!
小巧玲珑签,大志勤耕耘。
催主翻书觅,早做出头人。
✨✨✨✨✨✨✨✨✨✨✨✨✨✨

🇨🇳💝小编:雷神⚡衞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