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运多舛的童年(上)
巢县中垾位于巢湖市西郊,东临柘皋河,南濒巢湖,西接烔炀,北连柘皋,这里水土肥沃,天然粮仓,鱼米之乡。具有靠城、靠路、靠湖三大独特地理优势, 1956年成立中垾乡,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乡,1995年改镇。其所辖建华、王庙、庙集、赵桥、太平、乐桥、沿湖等21个村。中垾乡曾一度还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美食城。
当年中垾乡有一个叫“山人户村”这个村落,山人就是居家的道士,隐士,以卜卦、算命为职业的人。诸葛亮就是山人,因为这个村子自古出山人。故名山人户,村子不大,没有地主富农,也没有雇工,最富的也就是中农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的村庄。山人村是从隔壁的大吴姓村子里分出来的,据说是三兄弟,都是山人。三兄弟建村分东,西,巷里。这里的东村和西村不和,巷里居中,两不得罪。虽然是亲兄弟,都姓吴,但西边人勤劳致富,读耕发奋,故出过举人,并且山人辈出,解放后基本都定为中农。吴良柱就出生在这个西村里。而东边基本解放后也算是清一色的贫农。巷里啥事都居中,下中农居多,也有少量山人。195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吴良柱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现在原中垾老街几乎已荒芜,窦周两村多已搬迁到合裕路东边中垾镇新址。老家山人户村,原是一个生产队,属于王庙大队。山人户如今不仅没了山人,连名字,村址都消失了。在吴良柱的记忆里,村里解放后还有几位山人,都是西边的。有一位叫四爷爷的,还经常偷偷地帮人做道场等,他是村里唯一的“四类份子”。文革后吴良柱曾拜访过他,听他摇头晃脑的唱吟古诗词。现早已去世,他小儿子还曾任过中垾乡长。1960年饿死的多是西边和巷里人,东边人不种地务农,而在外面散倒、所以饿死人很少。良柱的小姑妈就是半袋子麻饼被东村骗嫁出去的,后来又占了吴良柱家里几乎全部剩余的私产。现在全村旧址化为平地,成为农田。原居民都迁址北面约500米新址,估计是建制也有所变动。过去的山人户生产队和边上的吴李生产队都没有了,合并为王庙行政村。
吴良柱的家是个自产自足的中农家庭,在村里算得上是富裕殷实之家。据老辈人说祖上曾出过举人,遗憾的是这个举人中举后不久就病故了,后辈都是本分务农。吴家男太太早逝,是女太太当家,她虽然是个瞎子,但很精。明能干,她一个人带大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娶媳妇嫁姑娘选的都是人尖。她的大儿子也就是吴良柱的爷爷娶了个大美人,生过四个孩子,前三个都死了,只有老四,也就是吴良柱的父亲活了下来,据说这个奶奶很漂亮,日本人来后,被一个伪警察头子拐跑到柘皋城里,抛下了五岁的父亲,和这个伪警察结婚,后来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大出血死了,之后,据说那个伪警察一生没再娶人,独自抚养女儿成人,解放后因为历史问题被整,很早就死掉了。二儿子吴良柱的叔爷爷也娶了个很不错的媳妇生了两个女儿后也难产死了。
吴良柱的妈妈是两个月抱到吴家的童养媳(童养媳 ,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旧时,童养媳在我国甚为流行。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跑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女的问题在有的地区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比吴良柱父亲大四岁。而爷爷非常老实本份,只知道出苦力种地。奶奶被拐跑时, 吴良柱的爸爸5岁,妈妈9岁,在瞎子奶奶和两个光棍爷爷的带领下,艰难地生活着,妈妈从小就身大力不亏,随着两个大人下地做农活,身后还背着爸爸,瞎太太在家摸索着烧饭,并掌管着家。吴良柱的父亲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完全不像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况且一直上学,一直没干过农活。从小就是吴良柱的妈妈抱着,背着长大的,学龄后一直读书,长的像良柱的奶奶,白白净净,很漂亮,爸爸是家里四代单传的男孩,太太视为心肝宝贝,17岁时,太太做主,让他和良柱的妈妈完婚,年头结婚,年尾生了良柱。妈妈(小名:发枝)是村里最高的女人,干粗活很厉害,但是家务女红几乎一样不会。吴良柱出生后,妈妈已21岁,因为害奶,不能喂小良柱,家务啥也不会,而瞎太太看不见,不能照顾小良柱,先是每月两担稻雇了个奶妈。这时太太不得不张罗给良柱的爷爷续娶。其实爷爷那时四十还不到。吴良柱是家里五代单传的男孩,太太自然格外宠爱,可贵的是瞎眼太太在家里是绝对的当家人,两个爷爷一直没分家,所有一切都由太太安排一切。
但是,家里没有能够持家像样的女人,还是不行的,家里总是又脏又乱,瞎太太不能搞卫生,妈妈又要下地,放牛,还带着爸爸,所以也不会做家务。由于两个爷爷的辛勤劳动,经济上很宽裕,可以算得上是村里的首富了,没有建立合作社之前,是村里唯一的房屋田地最多,各种农具、耕牛都自足的人家,家里两个壮年光棍,居然求亲的媒婆不断。二奶奶积极推荐她原婆家寡居的大姑子。说是只有一个8岁的女儿,人很能干。就是这个后奶奶第一次进门就相中了吴良柱家。她进门后,家里彻底改变了环境,原来吴良柱的一家人都很老实,难免被村里一些泼皮无赖欺负敲竹杠。自从她进门,再没有这种现像。她也确实很能干,里外一把手,对太太言听计从,对小良柱爸爸很好,特别是对小良柱,非常疼爱,很快就带女儿嫁入良柱家。她继续让爸爸读书上学,却不给她已8岁的女儿上学,专职在家带良柱,晚上是她还亲自带小良柱睡觉。很快良柱的叔爷爷又娶了二奶奶,她是个寡妇,带一个男孩,进家门后没生育和叔爷又抱了个养女。姑奶奶嫁给了中垾镇里的一户富裕中农家里,也算门当户对。遗憾的是婚后不到一年丈夫病故。临终遗嘱她为了保住家产,不要改嫁,把娘家侄女和婆家侄子过继抚养,等长大了让他们结婚,这样都是自己人,有个依靠。但姑奶奶的大侄子夫妻是个好吃懒做,姑奶奶要卖房遭到他夫妻的野蛮阻拦,没人敢买,要卖给他,他又说没钱,生产队认为这是他们的家事,外人不便管,主要是怕招惹他们。小良柱的姑奶奶晚年变的和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人人见她都躲避,生病也无人管顾,很窝囊悲惨地走完了一生。
1958年良柱爸爸被巢湖铸造厂招工了。工作后,他很孝顺这个奶奶,因为她好喝酒,总是不断地给她买酒。奶奶母女对小良柱和爸爸,太太都很好,就是越来越看不得妈妈,吃饭从不让她上桌,妈妈多夹了一点菜,奶奶就拿筷子敲打她的头,全家都没人说话。从良柱记事起就和家里所有的人一样,看不得妈妈,奶奶经常打骂妈妈,姑妈还没成年就敢顶撞嫂子,童年的吴良柱也居然敢当面骂她,奶奶在边上还笑。爷爷也不管,爸爸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不沾家。妈妈在1955年生了个妹妹。妈妈天性老实嘴笨,不会巧言花语。本来这样的日子也很平安普通的过下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也十几口人了!唯一的不足就是奶奶很看不起妈妈,太太眼瞎看不见,爸爸对妈妈又无所谓,放学后只顾自己找同村伙伴们去玩,小良柱晚上跟奶奶,白天跟姑妈,基本不沾妈妈,再说妈傻大个,只知道白天和两个爷爷下地干活,回来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姑妈经常在外面没人时也发泄一下,狠劲扭小良柱,开始小良柱回去还找奶奶告状,姑妈免不了遭受一顿打,但出来后她还是扭小良柱,时间长了也不敢告状了。后来和平相处,直到小良柱也离不开她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渐渐大家都习惯了,也就相安无事。但是这样传统的平静的农耕生活却很快被打破了!
1958年,中国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成了那时的主旋律。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吃食堂,人民食堂需要将农民私有的粮食全部收缴,统一烹调之后再按需分配给所有公社社员。有人将之形象化地称为吃大锅饭。1959—1961年中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年底,当时去食堂打饭都不用碗,怕漏了吃亏,都用大口饭驳子,开始是胡吃海涨。小孩睡到半夜都被大人喊起来吃饭,吃饭不要钱,大人怕不吃太亏了!然而,公社食堂有限的粮食储备被迅速消耗完毕,导致了随后的食品短缺。很快,食堂就没饭吃了,喝粥,粥没了,烀洋葱,再后来就是野菜,树皮,花生壳,山芋藤。吃进去拉不出来……就这样,野菜、山芋藤汤还是定量供应,中垾农村开始饿死人,很快村里很多人都饿死了,吴良柱家瞎眼老太太已70多岁,不能吃这些,第一个死了。

本来吴良柱家的父亲在巢湖铸造厂工作,家里是不至于饿死人的!他爸爸不停的省下自己的口粮带回家,无奈家里人太多,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每天处在饥饿难忍中的妈妈眼泪、鼻涕一大把,大哭叫着,也没力气下床。有一天夜里,小良柱听到妈妈在大哭,奶奶在骂。爬起来去看,原来是爸爸夜里偷偷的带了一毛竹筒子的饭,送给妈妈,妈妈正在手抓冷饭吃,被奶奶堵住门大骂。爸爸一声不敢吭,奶奶夺过饭筒去村子里大喊,吴忠州不要老娘、儿子,带饭给他女人吃!冬夜的农村,叫骂声划破寂静的寒冷的夜空,格外刺耳,几乎村里家家都能听到。爸爸吓得当夜赶回厂里,好多天不敢回来。这件事后,有人传信给良柱爸爸,说再不管发枝(妈的名字),就没命了,她还年轻才29岁啊!不多久,吴良柱的小妹妹首先饿死,已经被饥饿折磨得麻木的妈妈,为了贪图一份生产队发的野菜汤,瞒尸不报,只捂在自己睡的床上,被奶奶闻到臭味举报,妇女队王队长到了他家就开口大骂,派人夺尸而去,良柱在边上看见,已经去世多日妹妹的小脸都绿了!妈妈在家一贯最没地位,妹妹是女孩,也从不被重视,爸爸带回来的一点饭都由奶奶分配,所以除了奶奶母女和小良柱,别人是沾不到边的。危难之时人性的自私,丑恶都暴露出来了!良柱的妈妈很快就饿死了,临死眼翻着很大,一口口地咽着气,人说如有一口米汤就能缓过气来,可是家里什么也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她就这样断气了!此刻,黑夜里寒风呼啸,屋里阴森可怖,饥饿和恐惧笼罩这个村庄,随时都有人饿死,这一晚深深地定格在良柱的记忆之中!
良柱妈其实是不应该死的,毕竟她丈夫是有工作,吃国家饭的。吴良柱家里的人,天性胆小怕事,奶奶又要强、爱面子,没一个人敢出去偷点吃的东西,结果就是眼看着从太太开始,爷爷,叔爷爷,二奶奶,二奶奶家的儿子,女儿一个个地饿死了!从59年冬到60年春短短几个月,家里死的就只剩下吴良柱和姑妈两个人了!
村里胆大的人就想点子在外面偷,可是被逮到就会被活活打死的,小良柱亲眼所见。那时的生产队干部没有什么法纪、就是土霸王,而且不顾都是同宗同族,打起人来都是往死里打。一次,生产队女指导员当面甩堂公公的嘴巴子。队长把堂兄堂弟们绑在树上用扁担打,都是良柱亲眼所见。他们把一个同姓的女人吊到房梁上打,结果绳子断了,人掉下摔的满地血,第二天那个女的就死了!妈妈死后,家里就剩奶奶,姑妈和小良柱了!无人过问,奶奶对小良柱和先前大不一样,为了生存,在饥饿的威胁下,她再也不是那么和蔼、能干、慈善的老人,完全变成另外一个凶狠,刻薄的老太婆,根本不管小良柱了,他经常饿的起不来。有人带信给良柱爸爸,要他回来看小良柱。一次,乘奶奶出去的功夫,小良柱对赶回家的爸爸说:你要带我走啊,要不然我很快就要死了!爸爸抱着良柱失声痛哭,小良柱也大哭起来,这一场景,深深地烙印在吴良柱的内心深处,至今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便哽咽落泪而痛苦许久。此刻,奶奶从外面回来,爸爸赶紧擦了眼泪就回厂了,想不到这一走,父子竟成永诀!良柱再也没有见到他爸爸了!奶奶凶狠地训问良柱和爸说什么话了,见小良柱死活不承认,就把良柱从床上拖起来,拖到院子外面,当时村里很多人都看到了!看到奶奶对待小良柱的今昔,村里很多人背地里指责她。那几天里,小良柱已不能下床,连站也站不住了,没有一点气力。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村里来了干部到家里,把小良柱抱到公社办公室,只见爸爸厂里来的江主任紧紧地抱着小良柱,把带来的油条,糍粑等当时十分稀罕的食品给小良柱吃。神情凝重告诉他,爸爸不在了!爸爸因工殉职,不幸罹难!被定为烈士。转眼之间,小良柱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