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人了得
——与裴玉生先生之交往
文/ 董广顺
2009年的二月上旬,在明水县红楼梦学会成立前的时节。一个寒风漫卷,白雪飞舞的日子里。裴玉生这个身材高大,满面春风的人走进了我的客室。寒暄过后,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道明了来意:“为了让中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谜在明水得到猜解、诠释。以民间文化人的作为推动,促进明水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要成立红楼梦学会,特来邀你参加。”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我心中在想:平时多听人说他是个疯子,可今天竟亲耳听到他说出这般有正能量的话来,真是不见不知道。为他的这些根本不是“疯”话的话所打动,我情不自禁默默地点头赞许。
2009年9月17日,仅仅经历了七个月耕耘的明水红学会就迎来了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领导的实地考察。在接受上级考察的明水红学“第三期作品研讨会”上,裴玉生慷慨激昂讲述了明水红学的一来二去。丰硕的研红成果,不仅赢得了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还进一步增强了家乡人对明水研红的信任感。
我还以编辑的身份与他相处在明水红学会刊中,润色、改稿、排版、校对于合作中,各抒己见,各展所长。有时,同在黑土垄亩畅叙民俗风情,有时共在文化园地欣谈观摩感想。那一句句殷切的话语,那一阵阵爽朗的欢笑。那一首首抒怀的诗歌,皆出自为打造中华红学文化名县的激情澎湃中。

裴玉生是明水县红楼梦学会的首任会长,在三年的任职期间,经他废寝忘食的一番操劳,先后出版了九期《明水红学》和《殿泉绘画》、《秀萍剪纸》、《红楼梦剪纸》等书刊。初步打造出了明水红学文化的雏形。直到今天的两任会长也是在他的扶持下分别结出了丰硕的研红果实。这个疯人付出的辛苦终于获得了预期的回报。
于此时,他对我说:“我准备出一本儿书,你给写几句话吧!”我听了心里真有点儿忐忑,以前把他当做疯人看,可经过岁月的流失,这个“疯人”做了那么多常人无法做得来的事,丰富、活跃了明水的文化乐园。他是一个从“四大名著”里摸爬滚打过来的文化“疯人”,对于人生理念有着那么超卓的认知,对文学诗歌的素养又是那么深邃,他对红学文化猜解、诠释的逻辑思维,我能懂吗?
我翻阅了手头上现有的几本刊物,从中看到了他那用心良苦、构思巧妙、措辞精当、包蕴哲理的篇篇文章浸透着强烈发人深省的理念。尤其是他对红学文化研讨机电的造诣,其厚重、其深奥、其神奇,真是让常人难以轻易领略。爱好红学的明水知情者都从心底里服气,多以他为老师。他指点迷津颁宗旨,研讨交流五步走,分兵合力共攻坚,一时间把个研红天地,闹得春风阵阵、彩云飘飘。精心打造北方红学第一线,竟成了明水人引为自豪的一张文化名片。
明水研红一起步就着眼于教育为重点,着手于校园普及与教师提高兼顾。故在县城、乡镇的九处中、小学校成立了分会。由于一个大个子的花甲老人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甚至走进工厂、街道、寺院。一时间,明水县掀起了阅读古典文学著作、研讨红学文化内蕴的热潮。在不知情者的眼里,裴玉生是明水文化界的疯人,可这个老顽童“疯”出了新时代的正能量。他不仅把自己的形象留在了照片上、录像中、网页内,更重要的是把领军人的形象铭刻在了明水研红人的心里。

我知道人生有四宝,做人、做事、吃苦、吃亏。做人是一种艺术,做事是一种享受,吃苦是一种财富,吃亏是一种福气。在这个“疯”人的眼里,看到了一个好端端的宁荣两府里兴衰变幻,独树一帜的“揭下你的盖头来”,露出了多少蛛丝马迹: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十二金钗生来死去,留下了多少苦辣辛酸。在他的笔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朦朦胧胧地进入大观园,飘飘渺渺地游览了太虚幻境。
茶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待客之饮品,而是裴玉生却从《红楼梦》里看出了其中藏掖的猫腻来。他赋诗曰:
离奇古怪奉茶来,读去当心仔细裁。
屡反常识何用意,糊涂演做戏一台。
隐藏真事借茶传,君子详析莫笑观。
幻境梦圆青史露,明金交战解疑端。
在我与裴玉生交往的记忆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送君一把万民伞》诗歌的创作。那是县委副书记戴文涛调回绥化之前,他嘱咐我写一首送行诗。我开始并不情愿,他便详细地向我介绍了戴书记在明水推动文化发展的作为。一再强调,让我代表明水民间文化人给这位清官送上一把万民伞。我的诗情被他的诚恳激发了,仅伏案一个通宵,于第二天早晨就把《送君一把万民伞》的诗稿交到了他的手中。
他那研红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独到思想活力的火花,无不体现他那博览包容的胸襟,招得许多文化人也闻“疯”而来。他那手法丰富灵活、语言形象凝练、直言不讳的风格,从而使他有着恒久的“疯”劲儿,终至成长为明水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写到这里,似乎听到布谷催耕的“疯”声,我笑了。一个人的快活是可以感染人的,而此时,无疑是他的“疯”感染了我。我欲罢不能地一口气“疯”写了这许多,也算是对他感染我的回报吧!
【作者简介】
董广顺 1956年9月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绥化市作家协会理事。《北方诗刊》编委,明水红学会理事。有散文、新诗、诗词、楹联、雕塑工艺等作品发表于县级以上书报刊和网络媒体平台。2015年出版《梦影》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