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极左”的方式极左
——《方方日记》之我见
史怀宝
眼下,批评方方的文章不说铺天盖地吧,也越来越多。一个多月前,怀宝曾写过评论方方的文章,客观地肯定了她的创作成绩,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就因为指出了“一些不足”,结果招致一些人的围攻甚至非理性谩骂,有些同志甚至连内容也不看,一看批评方方,就梗着斗鸡脖子叫骂。我简单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文学创作有自己的原则,“百炼成钢”是优秀文学作品不可逾越的规律,方方不到两个月流水账了二十多万字,小说还凑活,而她却是“日记体”的纪实文学。如此大的题材,决不能一蹴而就。心浮气躁,漏洞必然百出。二是方方更年期的急躁。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既然发表出去了,就要有接受读者评论(包括褒扬和批评)的心理准备。可是,有人起初批评了一下方方,方方大怒,将“极左”“文革”“卑鄙”“下流”等砖头扔向对方,不惜用“上法庭”进行歇斯底里地威胁。有人要见《围城》作者钱钟书,钱钟书说,你既然吃了猪肉,还看那头猪干什么?可见作家的谦虚与大度。如果方方人谦虚一点,也许,就不会招来如此多的批评。当然,性格决定命运,当湖北省作协主席时,因为嫉妒打压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同事,被同事告上法庭的方方,很欠缺那样的修为的。有人居然恭维说这是当代鲁迅精神,难道鲁迅真的这样二吗?三是世界观问题。从《软埋》到《方方日记》,明白人都会看到方方的灵魂:全盘否定,也就是她说的“极左”。她在日记中说她青少年时代受到的教育都是愚蠢的,撇开政治,难道“数理化”都是愚蠢的,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武汉大学所受的教育也是愚蠢的?这不仅是她不谦虚,不冷静的问题了,而是与她的人生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用“极左”的眼光罔顾新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翻身得到土地的事实,看全国上下奋力抗疫取得的成绩,当然看不见全貌,她“极左”到这种地步,竟然说别人“极左”?四是读者问题。无论批评还是赞扬,都要客观,冷静。上个月,我转发了一篇批评方方的文章,有些同志看也不看我转发的文章,就破口大骂“垃圾”“舔(共产党的)腚”等不文明字眼,我冷静地回敬了一句,对方勃然大怒,退出群去。这种不文明的方式超出了文学批评的范畴,如果不是“酒后骂街”,就是个人素质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中“第五纵队”的毒太深。有些人竟然将《方方日记》推荐参加诺贝尔文学奖,推荐如此粗糙的作品,肯定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原则,奖给那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我国抗疫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如一些官员不作为、能力低、冤枉李文亮、红会丑闻、特别是那位一问三不知不知靠什么上位的女卫生局长等等,网民声讨,国家也进行了果断处理。全国上下,不断克服这些问题,才在世界上率先取得抗疫的胜利,被许多国家承认并借鉴。如果方方再深入调查研究一下,在自己作品中注入一些“理想主义”的现实阳光,也许,不会遭受到如今铺天盖地的批评了。
是的,作家作品要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检验,如果如此粗糙的现在版《方方日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奖就真的成为一个“笑柄”了。
作者简介:

史怀宝,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某杂志总编。著有《审计风暴》《忠诚》《赤脚医生》《谷文昌传》《呼啸高原》等长篇文学作品。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