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皆言紫陌桃花美 ,人闲难得醉颜开
【七律】春游后作
作者/高山(临沂)
黄鸟交交淑气催,
隔墻红杏送春来。
皆言紫陌桃花美,
谁惜野桥清客哀。
地僻也随时序转,
人闲难得醉颜开。
牛眠不是逃秦处,
更赚山翁酒一杯。
牛眠不是逃秦处,更赚山翁酒一杯
【七律】值夜有感
作者/高山(临沂)
寒宵值夜一灯孤,
照我白头章句儒。
好恶不争非士懦,
功名有索是椎愚。
才愁难尽坟和典,
将老初分医与巫。
多少惶惶无遂事,
偷话未必问程朱。 
【七律】又访桃峪村
作者/高山(临沂)
时光未老此烟村,
依旧山空绝俗喧。
石怪苔斑崖色古,
泉幽云静杏花繁。
前朝客去留余迹,
故国春来醒梦痕。
休说曾经鏖战急,
劫灰销尽是仙源。
注:桃峪村在城南三十公里的郑城镇,是经学家郑玄的注经处,更是抗战时八路军"桃高干会议"召开处,此地百年以上的梨树近千株。
华逢涛,笔名高山,山东临沂人。东方诗韵诗刊副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本行医,好户外,喜诗词,玩奇石,习书画,小有收藏。



桃峪村简介位于平邑县郑城镇。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曾避难于此地,潜身治学,先后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作注,此处曾出土“注经台”,便为例证。郑城这地名也因郑玄而得。宋乐史《寰宇记》载:“费县南城山西上可二里许,有石室,周回五丈,俗云郑康成注《孝经》于此。”《太平御览·卷四十二·地部·七》也有同样的记载。至清末,石室尚存,光绪《费邑古迹考》载:“今石室犹存,传为注《孝经》处。”
1940年9月,115师高级干部(支队、旅)会议在平邑县桃峪召开,代师长陈光、师政委罗荣桓主持了这次会议。115师各支队和师直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等出席了这次会议。桃峪高干会议共42人参加。这42人中,除参加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的负责人和几位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支队负责人外,绝大部分是115师中骁勇善战的将领。他们大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是历经长征、驰骋沙场、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民族脊梁。与会人员中有6人在抗日战争中血洒疆场,有两人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幸存下来的与会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身居要职:其中司局级2人,省部级5人,大校1人,少将8人,中将13人,上将4人,元帅1人。
历史已经深深镌刻这些将帅的名字,美丽的桃峪,忠诚于党与革命的平邑人民永远铭记着参加







的将帅们的英名。朱瑞、罗荣桓、陈光、萧华、张霖之、彭雪枫、赵镈、陈士榘、杨勇、苏振华、梁必业、刘兴元、彭嘉庆、梁兴初、曾思玉、张国华、曾国华、张仁初、刘西元、苏静、潘振武、王秉璋、彭显伦、邝任农、谷广善、彭明治、彭雄、李宽和、张雄、王叙坤,杨尚儒、杨永松、张光中、朱涤新、王立人、吕麟、王六生、孙伯龙、朱道南、于化琪、孔昭同、万春圃。
“中共山东分局扩大会议、八路军115师高干会议”旧址,就在群山护卫的山坳里桃峪,这三间小草房里重要成果就是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强调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统一了全军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开展了大规模的军政素质建设,把115师打造成了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