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风锣鼓(散文)
文/周洲
碧空如洗,一望无际的黄褐旷野,死一般寂静,宛如茹毛饮血、宇宙洪荒时期,深深埋葬着我们祖先头盖骨的黄土地。
突然,起风了——狂卷的黄土烟尘扶摇翻滚,渐渐弥漫了遥远的地平线。
烟尘中,出现了一群红白皑衣,赤铜盔甲跃动着的精灵,他们背着鼓,擎着锣,欢腾昂扬,霎时,狂风怒号,雷电轰鸣,原野崩裂,地震山摇,犹如千军万马惊天动地,浩浩荡荡地杀将而来。

这就是名驰遐迩的晋南威风锣鼓。
不可能再有比这更雄浑壮观的声色了。不可能,绝不可能再有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世上有多少壮观景观被历代文人骚客不止地描述,不尽地赞叹。当我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徘徊,当我含着热泪,手捧着一抔温馨的黄土,夜色沉沉,遥望辽阔而古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在巍巍太行、吕梁山间,一条苏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腾跃,在怒吼,那是力量与希望化身的神龙!那些淳朴善良,坚韧倔强的人们,以这特有的音响语言,

大胆地向千山万岭发出挑战!
这就是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
汾河亘古不息地流过晋南大地,滋润肥沃了这一片辽阔的田园,也养育了两岸世世代代聪明勤劳的人民。古老的汾水,最有资格证明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相传尧舜禅让时,锣鼓就已初具早期雏形,唐尧每年到霍山避暑,当地民众就以锣鼓作迎送礼仪。周武王封管叔于霍国,演锣鼓而示其威。正是如此,汾河流域人民在无数世纪的岁月里。前赴后继堆垒文明基石,完善了锣鼓艺术。听,力拔山兮威风凛凛的锣鼓震响了!勇士们在出击,在突围,在冲杀,在鏖战,在欢庆,这是由远及近的历史的回声,这是传统沉淀与现代文明碰撞的音响!我感受到她的博大恢弘,她的浑厚壮烈,我的心在震荡,在颤栗。鼓声中,我看到赤日炎炎,地裂苗焦,古人裸身跣足,高抬龙王木龛,匍匐在热地祷跪祈雨;锣声中,我听到夕阳下唐太宗李世民挥师南下的战旗猎猎,马鸣萧萧。锣鼓声中,你可见《诗经》里坎坎伐檀的鹑衣奴隶,洒下如雨的汗水,可见《陈涉》中杀声震天揭竿而起的苍颜义军。他们是浩荡的江河,是飞泻的瀑布,是永恒的音律,是经久的雷鸣,那绿的锣,黄的鼓,红的缨,黑的鼓身,金的铜钉,那结实发达的肌肉,剽悍强健的腰身,飞花旋转的棒槌,打出了日月星辰,江海潮汐,打出了四季麦黍,万物争荣!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威风锣鼓是人民苦难的哀怨,是斗争胜利后的欢庆,是炎黄子孙发出的吼声。是黄土高原上不朽的史碑。这样一群栉风沐雨的雕塑,这样一群百折不挠的人民!这样一个正气浩然的民族!
汗珠在裸露的古铜色肌肤上闪光,坚毅紧咬在小伙子绷直的腮边,黄衣、皇冠、黄皮肤、黄鼓、黄锣、黄土地、黄的风采,黄的魂魄,笑傲蓝天,打响了——威风锣鼓!天昏地暗,日月敛光。震裂了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壁垒,烈火中涅槃后崭新的重生,烧散了白云,劈开了群山。一团黄色的风,一阵黄色的雨,忽而聚,忽而散,张张弛弛,变幻多端,铿锵隆隆,有如江海掀巨浪,蛟龙搏长空,共工力士撞山,霹雳电闪雷鸣。沉睡千年的黄土高原被惊醒了!缄默的火山喷发了!熔岩奔涌,湮没了一切苦难与不幸。黄土高原站起来了,像个顶天立地无比硕大的巨人,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之上,敲吧,打吧,威风锣鼓,尽情地宣泄,尽情地迸发,你排山倒海,你横冲直撞,你铺天盖地,你百无禁忌,三百面锣鼓发出一个震天巨响,风起云涌,大地在颤抖,整个黄土高原成了一面硕大的鼓,高举起翻天覆地的巨手,什么坎坷,什么痛苦,什么荆棘,什么天地鬼神,什么耶佛儒道,什么文明愚昧,什么腐朽神奇……打出一个新天地,打出一轮新太阳,打出一个伟大辉煌的精神,打出一个坚定不渝的信念,打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啊,我的威风锣鼓,你正如咆哮中的黄河,多少次在我的心上撞响,唤醒了我火一样的热情,沸腾了我奋斗的一腔热血!

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总是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梦里无休止地轰鸣,
无休止地喧腾。
威风锣鼓——
你是古老的生命强音;
你是开拓者的浪浪气势;
你是一曲永恒的求索之歌;
你是惊心动魄无畏的宣言!
威风锣鼓,你这令黄河儿女引以为豪的千年锣鼓,你这使中华民族无比振奋的八面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