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水入诗来(散文)
白国安
已亥寒露,丹桂飘香,风轻云淡,秋高气爽。余干县作家协会,应九龙镇党委主要领导的邀请,部分作家代表高兴地走访了润溪、老虎咀、坂上村委会等开展采风活动,很受教益。
一、组建合作社 建设秀美村
坂上村,干部带头示范组成了农果种植合作社,圈山拓荒,产业转型,引进百香果这一技术含量高,有品味、有前途的鲜果培育,采摘、储藏、营运,据悉九龙原来是个上半年排涝抢险,下半年灌溉抗旱的地质结构,我们亲眼见到的是内湖前山湖的水已经抽干,然后再伸长水管抽后山湖的水抗旱保果,真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感觉。 
水果园漫山遍野,外围和果架上都用网罩着,防止外侵和确保育果,青一色的百香果吊在果架上星星点点,油光水滑,恰似尚未点上蜡烛的小灯笼,一个品种,一个模样,一个个珠光宝气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田园,丰硕的乡村秀美图画,让人流连忘返。老虎咀的秀美乡村打造,娇小玲珑,布局合理,广场园林,有文化品味和文明等级,宽广的水库,正张双臂,准备拥抱水源的到来,柚子压弯树枝,丹桂香袭来客,马头墙别有风味,好一幅农村新貌的诗酒田园。
由于今年雨水较少,瓜畲村的板栗园林,地面上早早地坠落一片未成熟板栗,看着有些可惜。 但那野外放养的鸡禽打闹嬉戏,调情生蛋,饮老井甘泉,果树荫下自由自在,简直成了自由王国的逍遥客,很有诗情画意。
二、老街新感悟 石桥日月情
新开通的S208省通,路基直通润溪湖边,我们一个团队漫步在润溪老街地基石上,观摩了“子规”和“润溪”石桥的巧夺天工,拱洞天地,流水有情和周边环境,还可看到粮管所的老楼、小学校舍和医院旧址等荒废的遗址,依然可以想象得出当年润溪街的繁荣华丽,小香港的美誉。
“子规”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即公元1486年),是由当时的余干县令和县丞(即县长和公安局长)出资兴建三拱洞石桥。桥基是由松树打排桩锯齐辅板,再锯条石墩起拱而成。
据当地群众反映,有抽干水捕鱼时仍然可以看见裸露的“水落松出”的一幕。
这个传奇由上饶市余干县、抚州市东乡县、南昌市进贤县,古称三府、三县交界的润溪老街是东有“子规”桥,西有“润溪”桥锁定两头,中间有一条不平不直不宽的约三百米长的青石板街道,由于拥挤,上世纪90年代再用水泥铺地面,人称小香港,可见繁华之状,为促进三地群众互动,繁荣当地经济,以及人员往来,甚至联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润溪”桥是五拱洞天的石桥,根据现场判断,应是清代重建的产物,日月递照,历史变迁,特别是解放以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处理纠纷,平息争议时也有将该桥是余干和进贤两县共有之说。然而“润溪“桥是建在余干的版图上是铁的事实,也是无法憾动、更改的、铁一般的历史遗址。
总之,“子规”和“润溪”两桥是古代余干西南通往进贤、东乡等地的重要通道,古桥流水,舟船穿梭,湖光山色,尽显江南风采。仍然是目前余干发现规模最大,做工好,讲究的桥梁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蓝天入镜来 润溪浓生态
穿过九龙新建现代气息的半边街,来到鄱阳湖汊,放眼望去,润溪湖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春涨时湖面可达两千余亩,湖区干净,鱼腥秋风,青草悠悠,岸边红色的山楂果子,艳丽迷人,引得无数鸟儿前来拜访。
余干县润溪湖生态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松应市而开,应客而业,应时而动,适缝其时,正在饥不择食的午后给采风团免费提供生态土鸡蛋充饥,顿时赢得一片喝彩声。
还有一处不可不提的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湖时的“打仗岭”四面环水,园顶有崖,约两平方公里,与朱洪武作战前用的磨刀石嘴遥相呼应,周边野荷莲子阵阵飘香,渔网点缀,好一派南国风光,有人竟想在打仗岭上拓展婚纱照业务,和办渡假村的构想呢。
十里长的润溪圩上,仍有堵泡泉时留下的硪卵石,那是群众干部们齐心协力战胜天灾的见证。更辽阔的视野,是金色的阳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犹如置身于金色的海洋,是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一届党的领导带头感化或用事实说话,打动不同信仰的基本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展经济,发展旅游业,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整合思想潜力,为党在新时期全面奔小康吹响了冲锋号角。
正可谓:
寻芳访胜九龙汊,
蓝天入镜青荷哗。
两桥八拱明清韵,
水乡老街曾荣华。
磨刀石坚洪武佳,
打仗岭下织网麻。
筑圩达标长十里,
金穗一路族黄花。
作者:白国安,原余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余干作家协会主席,东山文学书画院副院长。
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余干县九龙镇欢迎您
来源:田园九龙公众号
🇨🇳💝编辑:雷神⚡衞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