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修大课堂(一个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的课堂)
——殷朝芹老师篆刻作品欣赏——


学 印 记
文/殷朝芹
生来不安分,爱好特别多,大约十岁余,爱上刻印戳。手持钢锯条,用力使劲磨,刀子做成后,便把木石刻。刻个小猫脸,墨水抹一抹,到处印个遍,课本成猫窝。后来刻名字,楷隶都刻过,自己制多印,常常矜同学。大约二十岁,初遇《篆刻学》,读后大觉悟,方才识篆刻。






毛笔练篆书,刻刀购一盒,印谱见即买,章料摆满桌。先仿汉代印,又临吴昌硕,走近赵之谦,揣摩邓顽伯,追慕齐白石,偏爱其风格。白昼忙公务,夜晚灯下坐,刻已复磨去,磨去又复刻,确实下功夫,浑似着了魔。镜片愈加厚,衣袖染石沫,如此十多年,终有小成果。杂志刊来稿,报纸上彩页,索印渐有人,充礼送佳节。名家给题字,姓氏列印社,展览挂数屏,册页求新拓。爱好添雅趣,同事赞啧啧,方寸小天地,带来大快乐。






可惜不久后,情况有不测,眼睛不好受,视物渐浑浊。医生发警告,过劳伤眼膜,健康最要紧,刻刀要暂搁。一撂十多年,再拾手哆嗦,偶尔欲行动,刻刀不配合,朋友有求者,只能做推脱。长叹一口气,哀凄复有啜,心中生惋惜,印学成蹉跎。春来秋又去,岁月匆匆过,毕竟老相好,情缘难割舍。仍拜古贤谱,亦赏今人作,前友邀聚会,依然享切磋。时常翻旧稿,屡屡心头热,看印如探友,眼欢语亲切。






篆刻非小技,印道蕴含多,艺苑一奇葩,高古真独绝。布局要谋划,留红需斟酌,字字相呼应,礼让互错落。字形高或扁,方圆适其所,边框宜讲究,透气需残破。用刀方法异,分为冲和切,迅进兼徐行,胆大融沉着。运刀有节奏,抑扬和顿挫,钝刀如蚕食,锐锋多利索。阴文或阳文,皆需细雕琢,大篆或小篆,因文而选择。印章源于信,古玺如秤砣,本为证实用,代代延续着。盖印如画押,威权呈震慑,交接看封泥,见印释疑惑。先有府内造,后向民间扩,实用加艺术,多有仿作者。文人喜把玩,藏家储秘阁,刀具愈精制,收放有锦盒。






后来分流派,面貌各有别,山头争竖旗,师徒立学说。或重朴和厚,或推细文弱,或疏能走马,或密风难过,或为铁线挺,或为小蚓蛇。派派有传人,承继讲突破,动辄举大展,群聚结印社。长者办学堂,幼童铁笔握,不分男和女,纷纷学此活。亦有异域客,修艺来中国,印道迷世人,自古有传播。篆刻亦国粹,弘扬不能歇,传承又保护,文明大战略。悠悠古文化,绵延唱新歌,诗书继世长,印证在此科。今述学印记,情深言啰嗦,君若肯读毕,笔者乐呵呵。
2020.4.12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系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沂蒙宣讲员,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传递正能量,一直在行动。

(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