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受专程来洛宁考察文物的洛阳文物爱好者武启龙邀请,我约几位文友行走洛宁西部山区参观揽胜,感受美丽乡村身边之美。
洛宁西部山区群山环绕,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我们在上戈镇政府办公室史东新陪同下进入号称“养生胜地,豫西水镇”——故县镇境内,来到了作为我国著名的北煤南运新通道蒙华铁路(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南至江西吉安)洛宁西站。该站位于焦寺河村,全长9.82公里。那列满载着希望与信心的客货两用火车, 风驰电掣般地行进在那条坚实而铿锵的铁轨上, 坚定地向着未来驶去,把贫困山区的群众们带向幸福的岁月。这山青水秀铁路开通商机无限,大美洛宁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采风团集体来到了上戈白河苹果示范基地。脚下花花草草的清雅灵动,枝头飞过小鸟的翩然娇俏。当走在世外桃源般的林间,看见密密匝匝的树枝上,攀附着的那一串串妙不可言、弹奏着美妙仙曲的天外飞花,仿佛置身花的海洋。当弯腰俯身,小心地把鼻尖眉梢靠近那一簇簇暗香袭人的苹果花……发自内心的轻松和欢乐,就像此时飘溢的花香,四散飞扬。


上戈寨是一个有着天然土围墙的寨子圪瘩,是乔姓家族防止贼人偷袭和族人避难的地方。 这段寨墙又高又大,坚固依然的寨墙、寨门,形成了“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留存着旧时记忆。崖壁上开凿出六、七个窑洞,应是作为存储一些物资使用。古寨像家园的守护神,一百多年来保护了几代人的平安,墙像家园的守护神,一百多年来保护了几代人的平安。目前古寨已经组建了亭榭、风景树、石寨门等设施,建筑精致典雅。小小的休闲廊亭承载着上戈人的梦想,鞭策着广大干群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领略完上戈寨的文化生态魅力,采风团一行穿越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上戈镇政府东北200米处的乔家大院,占地30余亩,青砖瓦房,精致玲珑。据介绍,明洪武年间,山西乔家第22代子孙乔万升从山西迁至洛宁上戈以卖油镆为生,他们以优质的油和面,积累财富。后来购地逐渐建宅,至清代中后期已宅第连片,富甲一方。有官府楼和五座大宅组成,标准的四合院建筑,院落很窄,进深也浅,但当地流传几句民谣,说乔家是“院子不宽,出过大官”,“院宽不过丈,过丈人不旺”,因此乔家大院的大门小巧、精致,别有一番韵味,让人想到“低调的奢华”。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浮雕莲花脊”,檐椽外加飞椽,有龙头斗拱穿插梁头装饰。砖雕是最大的特色,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内容涉及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房前屋后山墙的青砖上随处都是。其中以牡丹最多,一朵朵砖雕牡丹绽放在院子的角角落落,映衬出乔家当年的“鲜花锦盛”之盛况。在一座院子的山墙上,凿着一座神龛,神龛四周用青砖雕刻出蛟龙、葡萄、花卉等图案,处处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经专家签定,该建筑墙体全是采用了鸡蛋清、糯米汁、血料混合调灰法等传统工艺,且地面石转里全夹杂有铁,更加增强了耐蚀。当中供奉的神仙早已不在,但神龛两侧的刻字依然清晰:“鹤发坐中央神清貌古,龙头游下界望重风高。”令人遗憾的是乔家大院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很多精美的雕刻雕花,都剥落在了流年暗换之中。解放战争时期该院曾为洛卢灵边区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被分给村民居住。为保护这些尘封历史烟云的古宅院,2007年,洛宁乔家大院被确定为洛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乔家的乔致南与当时的军机大臣左宗棠是同榜进士,私交甚好,曾任安徽巡抚。左宗棠曾给乔家题联一副:“浩落古今同一体,风流儒雅亦吾师。(拿乔致南与唐代贤臣狄仁杰相比,赞扬他为官清正,不但政治上保持清醒,精神气质上也风流儒雅,值得自己学习),这是洛宁唯一留存的古楹联,其它都在“文革”中被烧掉了。
乔家的另一副对联:“读书则秦汉以上,适意在山水之间”,此为书房联,彰显乔家读书品位与达观情怀。上联说读书还是要读源头上的经典著作,尽量少读秦汉以降“二道贩子们”注解先贤的书籍。下联则说做官须知急流勇退,适时退隐乡间,这样才最适意。
走在乔家大院,使人流连忘返,得到美的享受。乔家奋斗了一生,有辛劳,有诚信,有廉洁,有辉煌,有衰落,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座艺术、文化、科学、民俗中的宝库词典。
车行至长水桥头,我们又故地重游了洛河南岸龙头山对面懊来山石壁上刻有“岳飞到此”和“宋岳武穆到此”的题岳飞字处。去年春天,自从发现另外一块大石板上也刻有“康熙”“丙辰”“月”几个字一些字外,还有不少文史学者陆续来考察,其中有个“叙”字不知与对面龙头山坦荡如砥的“叙畴坪”中的“叙”字有无牵连,还有待于考证。





时至中午五点多钟,我们踏上归程。回望巍巍崤山与滔滔洛水之间的洛宁山区,此时她被亮堂堂的春阳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散发出浓郁而厚重的灵性和文化之光。这里,曾经拥有灿烂的昨天;这里,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