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品红楼《七》
从“咏白海棠”里看宝姐姐和林妹妹
文/李翠英
咏白海棠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那一株海棠花,含羞半开的模样,极像一个满含娇羞的女儿,在半卷的湘帘和半掩的门后,期待一份如约而至的缘分,那朵爱的花儿,是用冰作的土壤,玉作的盆儿植载的,它那纤纤细细的花瓣,上面的白,是偷了梨蕊上的三分,那传神的韵致,是借来梅花那一缕魂的。这传神的笔,把海棠的神态和形态都写活了!那盆,那土,那白 那香,用一个”冰”字一个“玉”字,是怎样冰清玉洁般的纯,而那梨蕊的白不多不少,只有三分,那梅花的魂魄是神韵,也是香,更是傲骨。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是让人无法忘怀的一幅画面。
月窟里的仙子,终日缝制素色的裙装,像一个锁在深闺的怨女,涕泪沾霖,把无法排遣无法释怀的心事,诉与西风。日日复日日,而今夜,月又朦胧,。。。。。
以花喻人,花如其人,诗如其人。每一句诉说都是心语,满含着期待 满含着幽怨和感伤。。。。。。
黛玉是美丽的,不但美在形态,更美在神韵,黛玉是才女,她的父亲是当朝探花,把她当男孩子一样教育,她的老师雨村先生也很了不得。黛玉是多情的美女加才女。如果你静心细读,就能看到,她那细小缜密的心事,不但写在眼睛里,写在语言上,还写在花朵中,写在诗赋里。只因报答那灌溉之恩,用一世的眼泪,一世的情来奉还。那淅淅沥沥的痴情,如点点滴滴的细雨。那三更不寐的辗转反侧,充满自怨自怜的诗句,惊天动地,令花草也为之动容。从这首诗里,看得出黛玉对当时社会充满了叛逆,对精神的自由充满了向往!

咏白海棠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和黛玉的诗相反,宝钗则把心门深锁,用极淡的韵致,遮掩自己的情感,
宝钗是端庄可人的,她把自己的心事藏的很深,用冰雪一样的冷漠静观世事,用恬淡的心志,体测人情,品味人生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是的,把那一份情藏起来吧,就连白天,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把门窗紧闭,自己拿着水壶去浇水,独自抚弄那些花瓣,不让你读出那些心事。静静地感叹秋天,悄悄地打理心情,默默地等待,无言地抒怀。一年又一年,有谁能知道,那淡即过后的艳丽?才是极致的美!
宝钗也喜欢宝玉,当宝玉在梦中喊出那一声谁道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的时候,她就怔了。她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幸福,甚至不择手段。在形式上,她赢了林妹妹,和宝玉有了婚姻,但是,她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她依然是可悲的,是值的同情的。
宝钗,她只攥住了宝二奶奶的座位,用自己的青春去捍卫那些清规戒律,循规蹈矩着,做了那个社会的牺牲品。
这是两首风格和内涵完全不同的诗,从这两首诗里,看得出林妹妹和宝姐姐不同的个性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