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上大船*渡黄河
文/李红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气壮山河,唱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吼声!

这首红歌的激励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去看看黄河模样是童年的心愿。约上同学一起,让黄河边的同学领路,到黄河边唱歌,是小学年代的梦,也是记事以来第一个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时期都有一个能够实现的梦想,因为生长在一个伟大时代,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支撑着我们。渡过黄河去看看另一边,去看看济南的三面荷花四面柳的样子,去看看另一条龙长江,闻闻稻花的香美,均已实现。
而童年伟大的梦想在70年代已经实现,是记忆中最美好的。最先实现的这个梦想过程是:坐着“解放牌”大卡车自北向南,然后在清河镇的渡口,车和人上了大船,很轻松的渡过了黄河。至于船是什么样子,没有看清楚,只记得几辆大卡车在船的上面很宽敞,还有马车、推车,也有牲畜,站在船板上也没有觉得晃动,第一次出远门,家里人嘱咐过,坐车前的忌讳,上船后的忌讳,不能说惹船神、河神的忌讳语言,不能说“翻”、“落”等,甚至不能吐在船上,不能在船上哭等等,我是一直紧紧牵奶奶的手,闭上眼睛,不敢说一句话,没到北岸边的时候,奶奶让我和她下了车,紧紧跟在卡车的后面走上大船,怕跟错了车。奶奶说快到对岸边了,我睁开眼睛从车缝里看到了那个让自己兴奋的颜色,那个颜色的水,没有看到大波浪。

我和奶奶坐的卡车,司机师傅不许我们进入驾驶室,我们是车斗子里,一路上风吹,一路呕吐,奇怪的是坐(站)船居然一点都没有吐。就这样我们乘着大卡车,上了大船,渡过了黄河。实现了第一个梦想。到了济南住在另个奶奶家,一个四合院住着四户人家,北屋两家、东西屋两家、过道一家。四家人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和饮食差异很大,他们住在一起非常的和谐,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景象。大概因为我是乡下的乡下来的,又是隔着黄河的亲戚,坐船渡过黄河,在那个时候是很新鲜的事,一个村子里,百十户人家几乎没有人家能有这个机会,是也不是!
黄河两岸永远一家亲!四家都成了我们的亲戚,那些天我吃过了大概一辈子再也不会吃到的美食。过道住着奶奶是叫三姨太,气质穿着特别的好,很少多说话,(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三姨太是什么称呼),我感觉三姨太奶奶是城里人的样子,和我们打招呼细声细语,见天遇见我出去玩,温柔地摸摸我的头意味深长,大概是鼓励我长大了一定要出息,我能感受到她的寄托和希望。我猜想漂亮、精致、且气派的四合院是不是她们家的?她居然是那么的坦然!这个疑问一直到今天,我也记住了三姨太奶奶的涵养到今天。
有天济南奶奶说吃包子,不知道她去那里买的小白菜,我奶奶惊讶的说,这不是我们白菜地里薅出来,扔掉的吗,怎么成了稀罕物!济南奶奶答就是稀罕物,是不是一会你就知道了,她拉上我就去了屋后的小河边,小河的水真清澈,一望到底,小白菜在小河的水里,好像变成了翠绿的小鱼,被济南奶奶牵着游动。济南奶奶的小白菜包子,整个院子里没人不夸好吃,那是改革后黄河北岸的味道。多少年过去了,找不回那个味道。或许是没有污染泉水的味道在里面,老房子四合院的氛围在里面。还有黄河两岸的一家亲,相融以沫!读到高中,我有了清河镇、魏家集、南北王、杨家集的同学。

春末夏初的某天周末约起来,和父母撒谎说去同学家,七八个骑着自行车来到黄河大堰,南北王的大堰坡度怎么那么长啊!长得我们上下坡不敢骑车,步行上的大堰。
坐在黄河边终于看清了龙的颜色,龙的行程。看了黄河的夕阳,夕阳下的黄河北岸。同学说,黄河同学说,黄河也是结冰的。黄河的冰很特别,不熟悉它的人不要去轻易招惹它,它不许人无视它的存在,无视它的身体下的咆哮。有位大叔,想带着娘去河南走亲戚,黄河无桥冬天的大船很少开动,浮桥太远,砸开厚厚的冰层看到比村边的湾水冰厚实,湾水冰能撑起多人,黄河冰一定能撑起瘦小的娘和自己。
于是推着小车,娘坐在小车上。到了黄河冰上小心翼翼地行走,殊不知黄河的冰是无任何腐蚀和践踏过的,光滑无比。大叔的脚步一慢,车子在惯性中飞了出去,娘和车子不见了。大叔变成了疯子,逢人就讲我把娘推进了黄河。
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也有的人想通过冰来过河,黄河的冰看上去温柔,不读懂它的人或物,一定被它吞噬或截成几半,也真的有神人观摩好冰的行走规律,从冰上过河,大概他是黄河的恩人或是朋友。那些冒险的人或船落下,就下落不明了。
现在的黄河还是秉承着自己的本色,无声的咆哮着,鼓舞着黄河两岸的人们,孕育着黄河两岸的土地,黄河两边有了橘色的志愿者搜救队,黄河大桥气势磅礴。再去济南已经缩短到不到两个小时。
我的梦想被黄河染成了麦色!是收获的颜色!想再次去体验一下车、马、人、一起渡过黄河,在黄河面上品味黄河水在阳光下的颜色,黄河两岸的美景,这边高粱熟透了,酒香,那边稻花开落了,米香。
202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