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凤娟,男,53岁,笔名,如月。沧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画、文学。参加全国、国际大赛获奖300余次,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华当代硬笔书坛名家大典》等多部。书法作品真迹被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许多国家收藏。著有个人诗词稿200册(公开出版2册)计5万余首。入编《中华诗词大典》等诗词专业典籍200余部。
热爱公益,在沧州图书馆、禾德瑞真三学道德讲堂开展义务讲座共八十余场。

【主播简介】
圆满,原名:刘建荣。中共党员,经济管理,会计师。业余爱好:诵读,旗袍秀,旗袍是中华女性的象征,展现了女性雍容华贵妩媚秀丽和高雅,也散发着中华悠久文化的醇厚清香。用诵读声音的力量,传承旗袍文化。
热爱朗诵,对文字的理解,正确的表达作品的内涵,并通过朗诵提升文字作品达到第二次创作升华的效果,同时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品味。

配乐/圆满
传说明朝成化年间,运河边的兴济古镇上有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张銮,是个阴阳先生,膝下两儿一女,女儿取名张嫱,寓貌美意。张嫱从小无娘失怙,跟随父兄艰难度日,秃头垢面,却常有奇言奇行愕人耳目。早晨见谁家煎饼铺出摊,过去伸手就抓,嫌脏者拒之,张嫱便怒言:“小气鬼,不让我尝,保你一天开不了张!”果真此摊子一天收入寥寥。到馃子摊拿馃子吃,摊主大方随其便,张嫱便言:“好吃,今天保你炸不上卖!”果真此摊当日收入钵盈盆满。父亲有时去兴济街东北角寺庙内与方丈下棋,每遇女儿去找,寺庙便出异状: 寺内佛尊关节皆出开裂状,似因前倾为入寺者行礼而致。
春日早晨,张嫱经常蹲在大运河边洗脸。运河两岸之隋堤烟柳青青,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此时张嫱总望着青青的树叶发呆,嘴里喃喃自语:“枝青青,叶青青,皇帝请我做正宫!” 。秋风萧瑟时,运河边杨柳叶子发黄,于风中舞成黄蝶状,大地一片苍凉景。张嫱在运河边洗完脸,面对枯黄的树叶发呆,嘴里喃喃自语:“秋气凉,柳叶黄,皇帝选我做娘娘!”。路人闻之,皆讥为疯语。
春来春又去,柳青柳又黄,女孩儿嘴里念叨的“疯话”却一直没有改变。时间过得真快,脏兮兮的小女孩渐渐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然生活之苦涩并未改变,孤独依旧伴随张嫱的每一天。
成化二十一年夏,宪宗皇帝要给太子选妃。据钦天监(古代观测天象的官员)观测,太子之妻应出于京城以南河间府兴济县城内。于是,宪宗帝遣太监梁芳、刘瑾等数十人到兴济县城选妃,临出发时梁芳、刘瑾问太子:“欲选何状者为妃?”。太子曰:“昨夜吾梦,梦见一骑龙抱凤、手托玉印之佳人与我拜堂成亲,汝等见此女当选为妃。” 梁芳、刘瑾连声答应,率太监、宫女驭龙船浩浩荡荡直奔兴济县城。县城中富家闺秀搽脂抹粉妖艳婀娜者排成长龙待选,唯张嫱骑土墙抱公鸡托豆腐异于群,反被选妃者拍案选中。临上轿前,引其去兴济城西运河边沐手洗脸,未料其秃疮头着水时忽如金碗般脱落,坠入运河中,头上顿现黛云黑发、青丝及腰,光亮耀眼,一个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形象展现于人们面前,令人耳目一新,叹似上苍特赐。 后来秃头金碗落水处被人取名为“龙窝”。
北行二里,张嫱更衣梳妆,扎耳挂坠,初现宫廷玉女珠光宝气之状。扎耳地被后人取名“扎耳庄”,即今日人们改成的谐音“张二庄”。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虽然被选中娘娘是件光宗耀祖之大喜事,可从此一入深宫便终生再也不容易跨出紫禁城回家省亲,大运河边的成长故事便会成为她虽苦犹甜的难舍记忆。后来,身为明孝宗弘治皇帝正宫皇后的张嫱心系桑梓,恋念亲人。为解乡思之苦,便诚请朝廷命人回兴济县擢选侍女,长期伴随在自己身边。公元1488年,孝宗皇帝派人到兴济县精挑细选,从县城东南二十里处挑选出孙、梁、刘三位貌美如花、出类拔萃的女子入宫。因此,这三位美女所在地被取名“孙梁刘秀女庄”,又因庄子分布为东西两个,所以称“东秀女庄”和“西秀女庄”,或称“东秀女”和“西秀女”,沿用至今。漂亮的名字,亦为村庄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引得人们津津乐道。
张嫱少时,家乡频遭运河水灾殃及,水到之处房屋被毁、农田被淹,惨不忍睹。有一次全家乘船去他乡避难,年幼张嫱立船头对泛滥洪水愤愤铭志:“他年吾若成名,必灭汝害!”果然,做了娘娘后她数次请求皇上于兴济县城北开挖一条减河,引运河之水东北入海,以绝洪患,终得默许。此河亦被称为“娘娘河”。因选择线路有误、施工欠合理,挟带黄沙之急流一经东拐流速明显变缓,黄沙大量淤积,河床愈积愈高,几乎成了地上河。加之两位负责挖河工程之国舅,被人以私挖运盐河之罪名告发,殃及其身,遂悖娘娘之初衷,张娘娘造福家乡之宿愿终告失败。后民谚云:“娘娘河,害人河,越挖越高变山坡,平民百姓死上万,二位国舅见阎罗!”
己丑(2009年)春正月,余赴青县上伍村走亲,得见张娘娘河床遗址,高两米余,如土龙蜿蜒东行,依稀有当年之旧貌,令人思接百载,神绵千里。当地人争拉其沙质土垫宅建房,多年牢固,不为碱侵。睹河怀古,五百年前往事历历,感慨系之,咏成《娘娘河怀古》十首。

一
娘娘河上忆前朝, 国色天香分外娇。
貌胜群芳擢正后[1],古街兴济美名飘。
【注】[1]出身兴济的张嫱,于弘治元年(1487年)被册封为明孝宗皇帝的正宫皇后。
二
娘娘河在人已空,雪雨风霜五百冬。
历历黄沙犹在目,佳人绝色杳无踪。
三
兴济至今古迹存, 娘娘胡同五百春。
青砖碧瓦怀前事, 国色天香忆丽人。
辅弼孝宗呈盛世, 佐成武帝镇叛军[1]。
功高望重尊慈寿[2],怎奈一河[3]累玉身!
【注】
[1]张娘娘曾贤助其夫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成就“弘治中兴”。她还向其子武宗皇帝力荐重臣杨一清,平定正德五年(1510年)的安化王叛乱。
[2] 正德年间,张娘娘因功被尊为慈寿皇太后。
[3]指张娘娘河。因挖此河国舅被嘉靖皇帝治罪,其姊张娘娘也受到牵累。
四
浪卷泥沙入碱河,淤积地表变高坡。
曾疑犯上违天意,国舅首当问罪责。
五
至今犹叹娘娘河,千里难能荡碧波。
大罪殃身诛国舅,娘娘苦谏泪滂沱。

六
黄丘长岭贯西东,绵亘蜿蜒渤海行。
无奈半途沦荒废,运河滚滚只通京。
七
人在深宫心念家,碱河一道命开挖。
天时难遂良人愿,半路龙游困黄沙。
怀古几回伤往事,秋风一顾泪飞花。
倾国玉貌垂明册,厚望懿德桑梓夸。
八
一道古河青史载,黄沙源自黄河来。
春秋五百沧桑变,难改传说醉人怀。
九
天生丽质入宫闱, 得意春风领正魁。
身历四朝功不没, 德高望重善口碑。
欲开河道改乡貌[1],萃选乡花身侧陪[2]。
一片丹心昭日月, 巾帼史上树丰碑!
【注】
[1]明朝时运河水经常漫过堤坝,淹没附近村庄,张嫱入宫前在兴济家乡也曾亲睹水患之害。入京做娘娘后,她曾亲命其弟由兴济北部运河往东至渤海间开挖一条碱河,以分流、疏浚波涛汹涌的运河水,减轻家乡水患。
[2] 张娘娘身居北京皇宫内仍心系养育她的家乡热土,她曾亲自命朝吏到家乡选秀女带入宫中,朝夕陪伴在她的左右,以寄乡思之情。兴济镇东南的东秀女和西秀女二庄,当年就各有一位佳丽入选,二庄遂得此名。
十
皇亲庄里觅皇亲[1],张二庄中谛美闻[2]。
抱凤骑龙传奇事[3],娘娘河上忆佳人。
【注】
[1] 张娘娘的弟弟被封国舅,赐地皇亲庄,在今河北献县前亲庄和后亲庄一带。
[2] 张嫱当年被选中明太子朱佑樘之妃,随选秀官吏北上时,曾在现在兴济镇西北的张二庄扎耳戴金,稍作逗留,遂有“扎耳庄”之名的由来。由于年久谐音的缘故,被叫成了“张二庄”。
[3]据说张娘娘少时贪玩好动,京城官吏来兴济古镇选美那一天,许多大家闺秀梳洗打扮得花枝招展、妖艳妩媚,竟相排成长龙一样的队伍在外面焦急等待。而 张嫱却素面朝天,独自抱公鸡一只骑于自家土院墙上,对着选秀的官吏自言自语:“骑土龙,抱凤凰,谁选俺秃姑做娘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