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历
作者,郭凤娟,男,53岁,笔名,如月。沧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画、文学。参加全国、国际大赛获奖300余次,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华当代硬笔书坛名家大典》等多部。书法作品真迹被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许多国家收藏。著有个人诗词稿200册(公开出版2册)计5万余首。入编《中华诗词大典》等诗词专业典籍200余部。
热爱公益,在沧州图书馆、禾德瑞真三学道德讲堂开展义务讲座共八十余场。

【主播简介】
圆满,原名:刘建荣。中共党员,经济管理,会计师。业余爱好:诵读,旗袍秀,旗袍是中华女性的象征,展现了女性雍容华贵妩媚秀丽和高雅,也散发着中华悠久文化的醇厚清香。用诵读声音的力量,传承旗袍文化。
热爱朗诵,对文字的理解,正确的表达作品的内涵,并通过朗诵提升文字作品达到第二次创作升华的效果,同时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品味。

【民间故事】 金库撷宝
文 /如月
主播:圆满
传说在明朝初年“燕王扫北”后,运河两岸的沧州一代荒无人烟。明政府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聚集百姓,大批迁往沧州一带再兴人丁,恢复生产。
人言黄河十八弯,运河也是因势利形地蜿蜒着她的曲线美的走向。话说在对着运河的拐弯处有一个移民村落,村头有户人家,一位老太太支撑着九口人的大家业,稍通笔墨的她时时教导孩子们要像“孔融让梨”一样在家庭中互谦互让,保持家庭的一团和气 ; 要以勤奋为本,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太太还给孩子们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次下洼回来,每个人都要捧一捧土,放在家门口东南的一棵大槐树下。时间长了,土越堆越高,成了小山似的,大槐树也愈发得葳蕤葱茏。老太太过世后,儿女们依然沿袭着堆土的习惯,家庭的日子蒸蒸日上。

话说这一年,村北面邻村集镇上来了个南方憋宝之人,相中了集市上一个炸馃子老太太的盛馃子用的浅子,浅子用秫秸秆穿成,使用久了黑糊糊的满是油腻。他想花钱买下浅子,因开口给价过高,引起老太太怀疑,高低不卖。最后憋宝人只好跟老太太吐露实情: 憋宝人发现镇南邻村的大槐树浓叶垂荫,时见异光,或幻化为金蟾蜍状,遂断定树旁大土堆里有金库隐藏,开金库的钥匙非老太太的脏浅子莫属!于是商量欲与馃子老太联手于三天后的夤夜丑时,一人于大土堆西北方点燃浅子,一人进金库攫宝。

孰料鬼迷心窍的老太太一天后的深夜便自行行动,欲独据宝库所有。子夜更深,于大土堆西北角点燃油腻的浅子,遂见大槐树下金库大门洞开,万道金光照如白昼。金库中俨然一个大集市,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挑水的、磨面的……全部透着金光。老太太顿时怔住了,不知道取何物为好。顷刻,见光线摇动、祥色渐敛,这才发现自己点燃的浅子已将燃尽!老太太匆忙间于自己伫立的碾子旁抓了把黄豆跑出来,此时金库大门“咣当”关闭,祥光全失,重现浓黑的夜色和四周的寂静。天亮后老太太发现抓出来的是颗颗耀眼的蓝田珠玉!始悔没能取尽库中之宝。
两天后憋宝人来寻老太,欲于晚上动手取宝。听老太太讲述实情后悔之不及。
憋宝人告诉正确的取宝之法: 将浅子拆开,一根一根秸秆地慢燃,连穿秫秸秆的线绳都要慢慢点燃,给取宝腾出足够的时间,浅子燃尽之际,便是金库宝物全部取出之时!
老太太悔得肠子欲青,一病不起。
俗语云: 金银财宝四处游,不该得者莫强求。勤奋劳动土生金,不劳而获岂得手?
202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