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胡向前解读:王安石这首【桂枝香】是首怀古思今,政治抒情词,一般都认为是上景下情,见景感怀之作;而【古今词话】中引述东坡的叹曰“此老乃野狐狸精也”,苏轼为什么说王安石是“野狐狸精”;狐狸精是狡猾机灵的物象,那么由此可见这首词存在“狡猾”之处,那又是如何的狡猾竟然蒙骗了其他人的呢?写诗填词的人都说当“景语即是情语”和“有寄托入,无寄托出”时,诗词就到了另一个境界;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慢慢来看看苏轼说的“王荆公是如何的狡猾。”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治平四年(1067年)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起推行新法至熙宁九年(1076年)拜相又罢相二次。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据网上资料说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我个人觉得应是拜相前第一次出任知江宁府时所作,因王安石已预见国家政治因腐败不堪,必定会有一天走向衰亡的结局,如果再不实行改革就来不及了,就会再次历史重演。因王安石在这个期间上柬《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我们了解这些之后再来解读这首【桂枝香】的潜台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我登高望远,映入我眼帘的是我的国家正面临秋天的到来,气象已初见萧落;衰败的迹象已呈现。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虽然眼前所见还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片江山如画的景象。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那来来回回的船舶其实已经在残阳中行驶,背着西风好像还是那样的繁荣昌盛,可是你看那西风背后的酒旗已经在倾斜的矗立着了!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华丽的舟车已伴随着浮云渐渐的褪色,苍宇下的陆地出现了一水二分的白鹭洲,预示着就要见分水岭了 ,而这些痛切和担忧又怎么能够用言语描绘的出来,就像用画图把她表现出来。
“念往昔、繁华竞逐。”
想起以前的繁荣昌盛,家国兴旺,人民幸福。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而如今怎么又到了“门外韩擒虎,楼上张丽华”的境地了呢?明知道国家已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了,还沉迷在歌舞升平当中醉生梦死,我即伤悲又痛恨。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千百年来,凡是在这里感怀金陵所发生过的历朝历代更替往事的人,都明白要引以为镜为鉴,明白什么是荣辱兴衰的道理!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但是啊!你看看六朝灭亡的教训就像流水一样流走了,没有丝毫对达官贵族,皇亲国戚起着一丁点的警世作用;皆被眼前繁华的景象蒙蔽住了双眼,就像芳草凝碧在寒烟之中,看不清时局。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而到如今,难道我们还要再重演一次像陈后主灭亡那样惨痛的历史教训吗?就像那些歌女重复的唱着“后庭花”一样,让国家再次衰亡,重蹈覆辙着历史悲剧的重演。
上面这些是我的解读,那么你会发现苏东坡说王荆公的狡猾似狐狸精就有道理了,特别是这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隐藏的最深;王介甫他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家国的前途之担忧巧妙的融入到金陵怀古的景象之中,运用典故词句展开意象,用高超的艺术修辞手法把人、事、物、伪装成所见之景,通过景语亦是情语表达出了他睿智的政治远见和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2020.4.11胡向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