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半山风之识字的故事 如蚁人生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此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古诗《石苍舒醉墨堂》。第一句解释为: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指一个人识字以后,从书中增长了见识,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从而惹出是是非非来,不得安生。后一句话是讲项羽的典故。《史记 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叔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这两句话常被文人们用来自我解嘲,感叹在悖谬的时代里知识的期许和知识分子的宿命之间巨大的落差:人的烦恼和坎坷是从识文断字开始的,做人其实只需知道自己的姓名就足够了。
苏大文豪说人生识字忧患始,但据我观察,现在的小孩子一旦识得几个字,就很得意,要四处表现,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我认得字,会写字了。”所以,念画册,念宣传牌,念广告词,念门牌……只要里面有自己认得的字,就要大声念一念。可能出于好奇,出于显摆。所以,我倒觉得,人生识字快乐始。我就亲见,一次去医院看病,一个年轻妈妈领着孩子,大概是探病吧,好像那个孩子是第一次进医院,很兴奋,东瞅瞅,西看看。突然拽着母亲的胳膊说“妈妈,你看,肉科!”年轻妈妈说“别乱喊,那是内科,那个内字比肉里面少个人,你认真看。”“奥!那是内字,我知道了。”母女很轻松愉快地走着。
转了这么大一圈,费了这么大劲其实就是为了引出我的朋友的识字故事。不过我朋友的识字故事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朋友当时上小学二年级,那应该是1976年吧。文化革命接近尾声,余韵还在。到处墙上,电杆上都有宣传标语。“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朋友有次上学,去得早,在路上悠哉悠哉,经过一个电杆旁,发现有学生书写的口号,但是不太清楚,她就上去擦掉,重写。没有粉笔,就用废电池碳棒。(那是装在书包,游戏时画线用的。当时很珍贵。)上句是: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写得很顺利。下一句,打倒……写不下去了。不会写“蒋”字。干脆算了,把打倒两字抹掉,临时起意,改成“××老师是个大流氓!”一个抒情性创作完成了,很是得意!就一蹦一跳地往学校赶去,连书包也在屁股后面像蝴蝶欢快地跳舞。

谁知道,马上就要上课了,班主任老师进来叫她出去。脸色很不好看。她不知道啥事。来到老师办公室,简单询问。自己低下了头。算是默认。她真不知道是老师看见了,还是谁把她告了。(我估计,是她的用碳棒写的字把她暴露了。)当时写“标语”时,前后左右没人呀!她心里犯着嘀咕。革命行动暴露,吃了一顿打骂。心里不服气——下次写到他门口去。如果是男孩子,有可能踏倒他一片麦子或者折老师地里的玉米杆以泄私愤。

朋友回忆完了气呼呼地说“老师有点小题大做了,碎碎个娃知道啥么,就是看人家大人的样,跟大人学,跟大孩子学,学了几个字张得不行,就是闹着玩呢!结果每节课,老师都拿来说事,骂一顿;批评别的同学连带骂一顿。自己本来学习还挺好,后来就不爱学数学了,成绩从此一落千丈,连红小兵都没评上,给人记仇呢!啥老师嘛!不然,依我那时候的成绩,一直努力下去,肯定也能上个大学什么的!”说起来还是余恨未消。真应了苏东坡的:人生识字忧患始!

其实,我倒佩服后来人的观点:“人生识字糊涂始”。这句名言,最早是笔名叫鲁迅的先生自己套用苏子的话创造出来的。他的原意是谴责那些让青年人在读书和识字时,学一些似懂非懂的书是“糊涂”的根源。他批评的是老式的私塾教育,只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不理解,死记硬背,所以孩子们就糊里糊涂的学习,不知所云。当然,那是对一种教育教学方法的个人见解,见仁见智的事情,无可厚非!

欧阳忠实先生就主张趁年轻时多读书、多背诵,年少记忆里强,多背诵,不懂意思无所谓。他说自己私塾时背诵的那些内容,用一生消化,一生受用!看来还是糊涂点好!

当然生活中的难得糊涂是指人应该有的一种达观的态度,不必事事计较。正像我的朋友遇到的那位老师一样,如果糊涂一点,不必计较孩子们的“糊涂”举动,也许老师自己就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学生也就很快淡忘了老师的轻描淡写的批评。自然也就不会让学生把这种怨气记一辈子了。以前,谁没被老师批评过?有多少人还去怨恨?
四叶草写作团队:
飞不动(崔粉),女,56岁,北屯街道办事处腰张东张人,语文教师,退休。一辈子喜读书,用心用情写作。
伯爵雅(赵文革)女,54岁,北屯街道办事处靳家村仁和组人,农民。生活简洁质朴,远离世俗,淡然面对生活的一切的村妇,以书为友。
张巧玲(小草),女,53岁,阎良振兴街道办事处民和东人,在职语文教师。生活态度佛系,能包容天下难容之事。
如蚁人生(梁峰),女,53岁,阎良区北屯街道办事处秦家村秦利组人,上过两年师范学校,在职语文教师。
编辑:高玉虎
本期作者:如蚁人生(梁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