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沙漠里行军,走了五十里之后,他们怀疑走错了路,此时,云弥漫得很快,不一会儿已经到了头顶,地面上的风速也在加快,天空马上变得暗起来,黑压压地就象要把这地面上的一切都吞噬掉。冯麟阁一直在看地图琢磨着路线和方位,当他抬起头这一看,大喝一声:“不好,沙暴来了,人员马匹,就地背风卧倒。”效罗也晃晃悠悠地跑向队伍,迅速地下达着命令。几分钟后,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黄豆大的沙粒,劈头盖脸地打下来,士兵们都紧紧地拽住缰绳,卧在马肚子下,就听到沙石打得马鞍子啪啪的响,还能感觉到马儿被石子击中,身上一阵阵地哆嗦。效罗看见有几顶帽子飞上了天,有一匹战马被风卷走,在沙丘上打滚,后来又被重重地摔在沙丘下面。眼见的那沙坑,一个个地填满了,再看周围,全是一个个小沙包,三百多人马,全被厚厚的沙子盖上了。沙暴过去了,天空又恢复了晴朗,冯龄阁第一个跳起来,头发眉毛胡子里全是沙子,他拍打着身上的沙土,大声嚷嚷着:“呸,呸,快,快,全体起来,检查,检查,武器,马匹,人员。”还好,隐蔽的及时,只有一匹马重伤。效罗检查完,向统带报告:“还有一匹马被击中了一只眼睛,其余象马背,脖子,被风沙打掉毛皮等等的轻伤很多。武器无大碍,要好好擦拭,全体人员完好。”冯统带思索了一下说道:“就地宿营,发三响,等候队伍靠拢。”发了三铳炮响,又点起三堆烟火,“看看他们的情况,再定下一步的行动。”到夜里一点,其余四路全聚回来了,各路报告:“总共马损失二十六匹,人员失踪十八人,枪支十八支。”冯麟阁叹了口气,“这土匪还没见,咱们倒损失了一哨人马。”
找水之役
进入沙漠已经是第四天了,人员和马匹开始缺水。一天下来已经有几十个士兵被太阳晒得昏死过去,人们昏昏沉沉,行进速度越来越慢。各营牢骚不断:“哪个王八蛋定的行军路线,也不好好看看这水源在哪儿,像这样还能打仗?”“骑匪一来,就剩下个缴枪的劲儿了,···”冯统带和他的各营管带搅尽脑汁想出路,找水源,无奈在地图上标着的海子,都不见了。冯麟阁满脸灰沙的看着效罗气哼哼地说:“ 娘的,这些笨蛋,画出的图还不如老子撒泡尿阴出来的准呢。” 大家个个嗓子沙哑,就这样还是你一句我一言的,吵成一堆。效罗嘴唇干得起皮,他觉得光埋怨是没用的:“统带,是否通知下去,召集在沙漠周围呆过的士兵,先商量一下如何找水,好不好?”冯麟阁说:“好,不能只是自己管自己的。汲金纯,马上通知各营,凡是在沙漠周围住过的,统统来报到。”很快,集结了二十几个士兵,大家开始商量找水的办法。一些有经验的士兵开始提供一些找水的方法:“找水需要看天上的飞鸟,鸟盘旋的地方就肯定有。”“地上要看动物,有牛羊骆驼,那水一定就不远,只要向地势低洼的地方去找,就有可能发现水。有苍蝇,蜜蜂的地方也会有水。要是碰到狼和狐狸,那在它们周围是没有水的。”“我听家里老人说过,在沙漠里找水,用沙漠里长的草和树可以做根据,要是有芦苇的地方,地下三尺会有水。要是看到有芨芨草,向下挖五六尺应该能见到水。要是看见红柳和骆驼刺,那就得挖一丈五左右的深度,才会有水。胡杨林就更深了,可能我们挖不出来。”“好,好,我们先确定明天找水的方法。一,汲金纯营明天打前站,抽出一哨人,主要是注意看天空飞鸟的情况,其余防止土匪突然来袭。二,张海鹏营紧跟,抽出一哨人,主要注意地上的动物的情况,同时注意两侧匪情。三,胡广义和其余三个营以及大队人马断后,同时撒出人马象蒙古牧民放羊一样,一条鞭散兵线,注意地上的草和树,按今天说的,找芦苇或者芨芨草,只要找到这两种草,就组织人员开挖。”效罗算计着,“全军都没有水了,今天必须找到水,要不明天,这战斗力就下降到步兵以下了。”冯龄阁想:“这已是第五天了,要是今天还找不到水,再暴晒一天,大概有一半的士兵举不起刀了,明天可就不堪设想了。”
沙漠里的温度真是一冬一夏,白天就像在烤白薯,上下火热。到了晚上又哆哆嗦嗦冷得睡不着。今天又是一个晴天,天上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士兵们为了防晒,把头用布蒙起来,能走就不骑马,因为马儿也快坚持不住了。“妈的,还不如再来一场沙暴呢,好歹也能阴一会儿。”士兵们叨叨咕咕地前进着。快中午了,前面报来好消息,“北面发现村子和海子,汲金纯正率队前往。”一千多人一下就振奋起来,人也精神了,马也抬起头来,全等着去爽爽地喝水,凉凉地洗澡,足足地灌满。好像眼前的沙海就是大海,只等跳下去凉爽了。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没有消息。 冯麟阁琢磨着不对头,对效罗说:“不好,怕是有诈,这沙漠里有鬼影,莫不是让鬼影套住了?快把那几个士兵叫来。”来了几个人,只有一人听说过沙漠里的怪影:“听老人讲,这中午时分,会有出现,有时是山有时是水,有时是大海,可你不会找到它。人们在追赶不到时,也用尽了气力,只有死路一条。”冯麟阁着急了,他下着命令:“马上派人追回他们,快快。”“统带,我去。”效罗带了两个弟兄,赶着马向北去了。算起来,汲金纯营三百人出发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就算最慢也四十里地了,“我们就是累死,也得追回他们,这是三百个弟兄哪。”效罗扬起鞭子,第一次让马跑起来,他心里急得比头上的太阳还热。骄阳似火,效罗的背上象被火烤一样,又热又疼,看见随行的弟兄,在马背上晃来晃去,都快掉下去了。效罗念叨着:“该死的土匪,该死的沙漠。”还是奋力向前跑,马渐渐的慢下来,马低下来点头的次数比平常多多了,这就是马疲劳的表现。“快三十里地了,再加把油。”没想到那马儿说什么也不走了,卧在地上,再也不起来了。效罗看了看周围,想找几个特征记住,“这里有几棵沙枣树,地上还有···”,“芨芨草,芨芨草!”两个部下大喊起来,有芨芨草,这说明浅沙下有水,“你二人分别两路,一个去追汲金纯,一个去领冯统带,到这里汇合,我在这里等候你们,一小时我放一枪,若听到,回两枪。”两个部下分别向两个方向而去,“老天保佑我们,我先挖水吧。”效罗用两手开始刨沙子,滚烫的沙子能烫熟鸡蛋,烫得效罗直吹手,好一会儿,才挖了大概有两尺深的小坑,“沙子是湿的了。”两天没有喝水,效罗口干舌燥,浑身无力,他咬着牙,奋力地刨沙,他那匹马也站起来,跳下坑来,用后蹄向上刨,和效罗一起挖起坑来。这时的人,觉得世界上最厌恶的就是头上的那个火球了。那太阳晒得人眼睛也睁不开,脸上和脖子,凡是裸露的地方都干燥得暴皮,那残酷的阳光让人无处可躲。沙子越来越潮湿了,效罗满脸冒油,双手捏着潮潮的沙子别提多高兴了。快有四五尺深了,效罗想稍微休息一下,他靠着滚烫的沙丘半躺半卧地坐在那儿,忽然看到眼前沙坡上有一只小蜥蜴,当地人叫“沙和尚”,昂着小脑袋瞪着眼睛在看他。效罗记得小时候常玩这种小动物,把人家的尾巴切下来,看那尾巴在地上跳。效罗拿着根小草逗着它,“沙和尚,你要是让我挖出了水,我就让大家···,”效罗无意回头一看,那坑里竟然出现了一点水!“水,真的是水!”效罗的马站在坑边上,急的直刨沙子。“好好,你先来,你先来。”马儿厥着屁股,吸吮着沙坑底,把那沙子也吸在咀里喀嗤喀嗤地响着。这声音在效罗耳朵里,真比天上的仙乐还好听。效罗渐渐觉得浑身发软头晕目眩,他拿起枪对着天空就放了两枪,模模糊糊好像北面过来一群马队,就再也什么都不知道了。“醒来了,醒来了。”效罗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看见汲金纯在身边,拿着一个水袋,正给他喂水,“快,快,挖水,挖水。”效罗挣扎着,要站起来。“王参谋,我都安排好了,你看····”,效罗看见三人一组,黑呀呀的一片人在那沙丘的底下正奋力地挖着,“出水啦,”兴奋的声音此起彼伏。“快放枪,接应冯统带他们。”一个小时后,大队人马赶到,看到这一百个水塘,人们欢呼雀跃,冯麟阁哑着嗓子:“我说老天不灭我冯麟阁吗,这不,天水自然来呀。”他看到效罗就喊:“小子,你就是我老冯的半条命啊。”
汲金纯向冯统带报告了被“鬼影”套住的经过:“我们早上出发,按命令是天上地面都注意,我布置了士兵们,对天上的鸟和飞着的苍蝇,统统不放过。前进了大约两个小时,忽然有人发现北面远远的有个村子,后面一片绿色,再一看还有一条很宽的河,有人在放马,那马群走来走去,只是影影绰绰看不清楚,距离不远不近,估计最远也就二十来里。都多少天了,满眼灰黄,这回可看到绿色了,我们大家高兴极了,连马儿都昂起头直打喷。我马上派人回来报告,然后带着大家就向着北面村子奔去。没想到又走了一个时辰,那村子还在前面,又出来好多人,站在河边招手。本来我觉得有问题,想说算了,可那河水流得哗哗的,引的我们站不住啊。又向前跑了一会儿,估计有五十里了,可那村子还在前面。要不是王参谋的人追上来,我们连人带马恐怕都再也回不来了。王参谋的人告诉我冯统带下令返回,可大家就像中了邪一样,眼里就是那个村子和那条河。后来他说回头有水,我们才极不情愿地咬着牙又赶回来。真是有水啊,老天有眼,老天有眼。我们这才知道,被沙漠里的鬼影套住真可怕,可当时那脑袋,真不由你啊。”冯麟阁看着已经精神百倍的队伍,对着几个管带说:“按图上标着,还有百里,沙漠就向南拐了,四五天没见土匪,这些坏种应该在前面等着我们。这次补水,够三天的,两天就走出沙漠了,匪徒们再躲就没有地方了,准备好作战吧。”天色近黄昏,冯统带下令向前进发,天黑扎营。人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百眼井”。士兵们离开时,又喝了个够,水袋个个满鼓鼓的,“救命水啊,救命水。”人们走了好远还回头看那一个个小沙包。“当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夏,西夏人反复无常,他们假装投降,实际埋伏人马吃掉你小股部队。最后蒙古二十万大军攻打西夏城没攻下来,反被西夏人箭伤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被迫退回到黄河以东,百里之外的鄂托克草原上。这里草原紧靠着沙漠,到处找不到水,为了军队和马匹用水,成吉思汗用马鞭在一条干涸的河道上画了一个圈,要求他们在这里打井,士兵们挖呀挖,挖出一眼又一眼泉水,后来接着打出了一百多眼井,解决了二十万人马的用水。一个月后成吉思汗箭伤发作,病故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手下大将木华黎发誓要替成吉思汗报仇,在鄂托克操练了三个月,一举攻破西夏城,将西夏国城毁人亡,甚至把它那皇宫大臣的墓地尽数拆毁,挖出皇族鞭尸,这西夏国从此就从世界上消失了,再也没有它的名号和记载了。那个当年挖井练兵的地方,牧民们就把它叫作百眼井。”一路上效罗給冯麟阁讲了一个“百眼井”的故事。冯麟阁对效罗说:“你看我们这百眼井的故事,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呢?”接着他大声的朗诵起来:百变沙海千人进,百眼沙井千人饮,百战沙匪千人伏,百年沙丘千般韵。”
周围的官兵们都喊起来:“好,好,太好了。”冯麟阁扬鞭打马向前奔去了。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