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我在江西南昌,牛渠村吴电智老师通过微信,给我发送了几张照片,并说明这是牛渠村在清朝光绪年间重修千佛寺钟楼及东禅堂的碑记,被后人砌在牛渠村一沟口流水处。由于年长久远,水锈严重,照片模糊不清,无法看清碑文,吴老师让我回家后,有空到牛渠村实地查看一下。



清明节提前回家,我于3月26日下午,骑车到牛渠村,实地查看碑文。怎耐天气不好,多云兼有小雨,只能匆忙拍照后,回家依着照片整理出碑上文字,以期留存古碑文字资料,为后世传承历史记录。现将碑文整理如下:
千佛寺栖於牛渠村东,偏旧矣,无古碣可寻,献石指地未卜何年,薙(ti)草开材不知何代,前人为之色色,异依……不祥深考。
至光绪年间,钟楼及东禅堂将祀,村人士咸心伤慨,且大荒之后,驻锡无人,村中首事数人等代……像教香火兼收,刹中租课,轮流支办,如此效劳者数年,铢積微赀,虽饭钟不鸣,而小储可补,爰聚众而谋……志重修,推王子印、若玺为首,而分任者亦与有劳焉。
於是,鸠工庀材,踴跃从事,不弥月而钟楼峙,禅堂新……工亦粗就,则佛宇焕然如故矣。於戏其神道之感乎,抑人心之诚乎。不然,何以有举,无废而克,继其囗乎。……不惮经营之劳者,勒诸贞珉,永垂不朽。
功德主:太学生王若玺
宜邑庠生郭丹山敬撰
本村庠生王国士拜书
下附响器记:
我村有响器一节,历有年所,春秋报赛用之,犹管籥(yue)焉。及同治初年,皖匪扰豫,掠毁无几,所遗残缺,未暇補添。至光绪四三,年岁大饥,村人之匮,废弃无余。至二十一年,村众及首事人谋划,添置新器,顿复旧观,因勒之石,以彰永久。
经理人:吴明义、王万邦、王道直、吴太同、王观德、吴保聚、王耕三、吴天平、王学勤。
铁木匠钱廿四千四百八十文,买头发燃子麦苋钱九百三十文,买油盐肉菜麦米钱八千一百九十八文,买银朱香墨黄腊钱五百文,买树木植椽钱八千七百五十文,买砖瓦兽脊杂蓝钱十四千六百九十文,买钉铁钱四千七百六十二文,买石灰钱三千零三十六文,买麻绳麻京把钱三千八百八十三文,买石碑化钱九千文。
以上共化钱七十八千壹百二十五文
城村:举人张守基捐猫头壹百二,钩檐壹百二。生员张光祖捐钩檐六十。
王若玺千五百文。王德修五千文。王来召四千文。王来临三千五百文。王万邦二千二百文。王有顺二千百文。王道直、吴囗祥、吴囗盛皆一千五百文。吴元一干八百文。
吴明义、王耕三、王观德皆二千文。
吴太同、吴宝足、王孝勤、王孝典、王金魁、王立章皆一千文。
吴明德、杨根来皆八百文,王根宁、王万清皆七百文。
吴法成、王万川、吴太来皆六百文。
吴耕东、王金在、王金秀、王囗行、王囗庙、王天禄、王国在、王国盛、王万顺、王东选、王囗厥、王占恒、吴百贞皆五百文。
王囗元、王根祥、王金殿、吴中式皆四百文。
王有德、王若士、王丑、王三喜、王同洛、王根林、吴还朝、吴保来、吴林东、吴林西、王天平、王天魁、王鸣凤、吴六五、王永来、王同熙、王同吉、王若禹、王孝娃、王若有、王顺式、王占魁、王官、王海晏、吴铁旦、吴林德、王发德、王文祥、吴良令、吴之廉、吴昌进、吴魁明、吴月皆二百文。
吴银祥、王元喜、王文成皆一百文。
以上共收钱五十六千七百六。
内有赔罚钱拾二千九百五尽用。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初旬谷旦
备注:
文中“……”处,为碑下部损毁。
文中“囗”处,为文字磨损。

作者简介:张红歌,网名崤山洛水,家和万事兴,洛宁县河底镇人,70后,农民工,爱好文学。2017年加入洛宁作协,同年加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为会员。2018年9月在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理事。2020年3月,与大明村张氏族委主持编修发行《大门楼张氏族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