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玉生:解梦红楼味自知
文 / 侯水明
我和裴玉生曾是在明水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的同事,我在新闻组、他在社宣组。84年秋季,市委宣传部组织各县人员进关考察文化,当时分管文化的裴玉生摊上了这件部里有史以来最大的美差。经过一番江南风雨的熏陶和洗礼,走南闯北的裴玉生大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年终工作的评比中,明水的文化和党教双双进入了绥化市的先进行列。
退休后,不甘呆在家中颐养天年的他,自觉坚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信念,经年累月、废寝忘食地在基层普及红学文化知识,推动县一级对《红楼梦》国学理论研讨的开展。
他数年不懈的付出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县文联领导的好评,得到红学爱好者的拥戴,也赢得了众多文化人的赞誉,被称为高层次城镇文化的领头羊。
裴玉生少年时,因受到在新华书店工作的父亲启蒙而酷爱古典文学。他从读小人书起步,逐渐对国学经典《红楼梦》产生浓厚兴趣,竟到了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痴如梦的程度。他复述起原著的故事情节来常是绘声绘色,直令听者捧腹。

随着阅历增多、理解程度的加深,他已不满足把《红楼梦》当作家族和社会史去读,逐渐步入红学研究领域,直至把猜解《红楼梦》当做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正道纠偏、兼顾其它,以独到的视觉不断探索求新,所提出的《红楼梦》总纲精魂为421及424数理周而复始的阴阳互动,既令参研者耳目一新,亦让旁观者刮目相观。
2007年11月,他的《红楼梦》导读(一)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化报社等六单位联合举办的“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文活动中荣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等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并合影。
与此同时,他在品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中,还花费大半生精力钻研书中的诗词、曲赋、楹联、谜语的背景意境、写作技巧等等。他诠释、鉴赏《红楼梦》及“四大名著”中的辞赋、楹联、谜语的文章,以及此类作品先后发表在《中华诗词年鉴》《中国楹联年鉴》等130多部专业性书刊报上。有些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文学金奖及其它多项等级奖。
经过多年的刻苦拼搏,他先后被接纳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成为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小有名气后,县内外知其是真有才者慕名而来请他帮助推敲、雕琢、润色自己作品的文化人也逐年增多。

2009年2月18日,在裴玉生的倡导下,明水县成立了红楼梦学会。该学会成为继浙江平湖、上海松江两县(市)之后,全国第三个县级红学研究组织。明水县也因其填补了长江以北县级研红组织的空白,被红学文友称为“北方红学第一县”。
裴玉生还依据《红楼梦》阴文的导引提出了“掰谎、求实、论理、正道、探术”五步研红法。他和学友的研红成果发表于《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集》《传世国学宝典》《神泉文化》《明水红学》等书刊。红学会成立一年后,在裴玉生的带动、影响下,散文、辞赋、剪纸、摄影、地书、硬笔书法等群众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
他还提出从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做起,传承弘扬、普及振兴明县,以诗词为突破带动明水文化的高标发展与繁荣。目前,每年六月六与明净寺联办的“文友联谊会”已经办了12期;2015年举办的“红学主题文化巡回展”长达一年时间,除了各个相关的文化群团的协助外,每个展点都有县领导莅临成了前所未有的聚焦亮点。这些由红学会牵头举办的活动,既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参与和赞誉。红学会不仅有了党支部的正规领航,县第一中学就专门为县红学会安排了长期布展的展室和办公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水县已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为“中华诗词之乡”,实现了当初看似笑话的突破性预言。
再次退长还员的裴玉生,也集中精力继续开始探索着以《红楼梦》为首、“四大名著”为主体、“四小名著”为股肱的一系列中华古典文学著作的博大精深,为喜爱“红学”的同侪及后世来人揭示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荒唐言、出笑字遮掩下演绎的玄奥。
我们拭目以待,但愿裴玉生这个“矢志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的揅者”,还能揭示出更神奇的“妙玉”!

【作者简介】
侯水明 本名侯锋林,1943年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乡政府通讯干事、乡党委宣传委员、副书记,县委宣传部新闻组长,县纪检委调研室主任、纪委常委,县廉政办主任,县个体私营经济办副主任等职。退休后,被县志办回聘修志至今。有千余篇通讯报道、时评、杂谈类稿件在《绥化日报》《黑龙江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农民日报》等市、省及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