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随笔 】
文人和武人之我见
作者:叶小芮

文人妙笔著文章,精神高远志气昂。武人苦练十年功,强身健体武德弘。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渊源流长、精深高远。精可比瑙珠和翡翠,深可达三江通四海,高可抵云端冲霄汉,远可博万里眼望穿。中国文字的气势如马似龙,既可一日千里,驰骋飞马赏尽山川河流;又可腾云驾雾,气势游龙览尽日月光华。
中国文字如诗如画,点点文字可以凝练成优美的诗行,句句文字可以勾勒出美丽的油画。
中国文字如行云流水,行行文字可以曼妙成七彩云霞,滴滴文字可以串连成涓涓细流。
中国文字如千军万马,萦萦文字可以迅速集结成兵,芊芊文字可以变成良骏赤兔。
中国文字如灯塔似火炬,排排文字集合成希望的灯塔,段段文字凝炼成生命的火炬。
中国文字灿若星河,密密文字如群星荟萃,麻麻文字如群星闪烁。

文人指的是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和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和见解。比如近代文人有:鲁迅、郭沫若、梁实秋、钱钟书……等等,当代文人有:余秋雨、莫言、冯骥才、易中天……等等。文人追求的是精神领域的富有,文人奢望的是思想文明的升华。文字是文人一生相伴的亲密挚友,美好的文字直接彰显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正是这个道理。
文学殿堂是文人思想高地的一方净土,唯有在文字中作者才可以找回本真的自己,唯有在文字中才可以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格局。文字也是文人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例如宋真宗御制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驾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取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文能治国平天下,多多招贤纳士,集众人之志,书天下锦章。文章佳作彰显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好的文章犹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始终照亮和拔正人们思想的方向。文人追求的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富有,以笔为剑,开天辟地。以笔作枪,力挽狂澜。中国人们思想境界的如何直接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对接挂钩。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引和贯输,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引领这个民族永往直前,开辟自己的复兴之路!
武人是以强身健体为抓手,着重修炼自己的武魂和武德的人。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武德,武林高手如云、才俊辈出、后生可畏。他(她)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历尽磨难,尝尽艰苦,用执着的汗水绽放了精武之门璀璨夺目的人生!
武人通过崇德尚武而最终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比如有:跆拳道高手李小龙、霍家形意拳宗师霍元甲、太极拳高手杨露禅、咏春拳宗师叶问……等等,他们都以精武而达至武德,虽然身为一介武夫,没有高深的文化素质,但凭着匹夫之勇的一身绝技也曾经为中华民族匡扶正义、力挽狂澜。他们因此也成为人们心中一度热捧的偶像和深情大义的民族英雄。

武可以上马定乾坤。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立、兴盛和崛起都离不开一批热血儿郎和时代英雄。他们曾用自己所学的武艺去为民族流血牺牲,他们曾用自己强健的体魂去展示一个民族的磅礴力量和伟岸。在那段曾经如火如荼、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武人也曾经为中国的民族正义事业立下汗马功勋,在国家危难的时刻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人和武人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不能凭心一概而论,当然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崇尚练武之人越来越少了,而文人逐渐崭露头角被推向了历史的最前沿。但过去武人曾经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能忘记。凭空之下以文论英雄或以武论英雄均不可取。而应客观公正地去评论,而应以历史为镜子始终不能忘记过去的光鲜而靓丽的背影。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若是二者能够兼顾备用或集文武于一身之大成者,我认为那是最好不过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崇尚文武兼备的国度,用文人的思想境界去练武,我想一定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用武人的意志去从文,我想一定能够登达到中国文学殿堂的最高峰。
我喜欢文人,也崇拜武人。他们自成一家,独立一门,各有所长,各有精典独到之处。无论文武,只要有心专一、精益求精,我想文功武德仍然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最辉煌绚丽的事情。时代造英雄,让我们博采各家之众长,不忘初心,勤于修为,扎实基础,苦练内功,永远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文武兼备的有用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