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地主
窦变丽
昨日姑娘带我去富平石川河游玩,走的时候她说:“回你富平,你又想我婆我爷了”。顺便还一句:还想你老爷爷呢!陕西地方邪呀!去时驱车西路,我到没有什么触动,东路回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把地主分子窦老七押上来的画面……

是的,我出生在一个没落地主分子家庭,听我大讲,在旧社会,即解放前我家有:前庭房,后楼房,中间二十四间腰房。垣上有地三十亩,河里有五十亩,还有自家碌轴场,牲口房。

在我的心里埋下了地主老财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嘴里讲着仁仪理智信,腰里别着镰挟棍的伪君子,是好吃懒做的大坏蛋。
我没有上学的时候,我爷给我们这些娃讲弟子规,人之初,性本善。我改成,窦老七,大坏蛋。我爷给我说好好上学把书念,我改成要把地主老财来批判……
别提那年月,我把窦老七骂扎咧!恨透了。

一次我大拉着我爷到刘昭村医疗站看病,我也一同去了,还没有到王旦沟口,我就朝着我爷厉害:“下来跑,下来跑,把我大拉的挣得”。我大瞪了我一眼说:瓜子娃,你爷前些年受了恓惶,年轻的时候把苦下了(我心里想,地主老财还劳动?)。落下这一身的病(到底是他大,他会遮掩……)到了沟口,我大硬是哼哧哼哧把我爷背上了垣,我还给他拿着地主老财的文明拐拐哩!找个凉快的树底下,铺了草席,我便陪爷爷坐着,(我大下去拉架子车),爷爷便问我,很恨爷爷吧?我点点头,为什么呢?反正觉得你不好……
爷爷便讲起了地主分子的由来:解放前,本地人有句俗话叫《坐着也饿着》《吃山虎》即不劳动也不吃饭。我们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垣底下河上头,垣上的地被称为荒地(旱地),没有人愿意开挖,种植,他便领了四个男娃子经过几年完成了三十亩。种了苜蓿,大麦,菜籽等农作物。有时还务了旱西瓜。逐步添置了牲口,买了脚轮车(就是拉运庄稼的木头轱辘车子)中间的几十亩水浇地当然是大户人家种植。河里的地收获没有保证,根本没有人要,他们也开挖出了几十亩,编成窄垄,四周栽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柳树(能挡风沙,洪水,更能盖房用)。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干着,盖了老屋里那一院子。以后的日子,你大他们要识字,雇了个私孰教书先生。实在忙不过来就雇了几个(那时是管吃住,没有钱)伙计。
解放后的成分是根据土地,房屋,牲口,有没有雇伙计定义的,所以就……

土地缴公,前庭房生产队当了仓库,后楼房我们住。中间二十四间腰房给你四个大一家三间。(那时没有你),你根本就不知道,闹饥荒的那年,山东人逃荒来到咱陕西一担子担;甘肃人饿的吃生包谷豆;河南人睡在大渠边……实在恓惶!我告诉你大,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陪房。腰房给了他们几家一家几间。你大他们不乐意,我硬是做了主(听起来吗,这地主老财还挺善良的,没那么可恶吧?)。

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批斗地主分子,这是运动。过去了就过去了。
随着我大拉了架子车上来,这个地主老财唠叨的就没有停,告诉我大,苜蓿疙瘩也罢,包谷面蛋蛋子也好,吃饱。不敢饿着肚子干。时间久了会生病的。
给我大说:不管男娃女娃都要让娃念书,不识字不行。还说:这几年,那三家情况特殊,亏了你。叮嘱我大:三月不硄场,麦在土里扬。小麦不离八月土。包谷垄子上套些菜豇豆,小菜(不用买菜)棉花垄子套红苕……
给自留地垄子上栽上杨树三年能当椽子,把后面厦子房换成顺椽,前面的草房换成瓦房……(这真是地主老财,懂的还挺多的)。

少年不懂曾国藩,懂时已经泪满面。
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是不言而语的共识。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孕育成了基因,潜移默化成为祖代的品质。
所以我从小爱劳动,觉得劳动能够换来平等,受人尊敬。爱学习,唯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话又说回,八六年高中毕业,在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声中我大一把手把我推进了现在这个家……
九零后的一双儿女呱呱坠地之时起,我也是这样言传身教的,如今都有了他们稳定的饭碗……
如果没有地主分子的基因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
感谢您~我的地主爷爷。
长眠吧,安息吧!
作者:窦变丽,网名彻悟人生。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办秦家村人。
愿以书为萌,以孩为友。
感动为笔书写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