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第四章的标题是: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这给了郑州人,尤其是85岁的老林业人董云岚更多的生活憧憬——两小时飞抵中国90%的主要城市;国内快递24小时送达;沿南水北调干渠的新107国道的绿色景观带... ...未来,这4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会成为中原崛起的助力引擎,更会成为富有生态景观的绿色都市。
一位老林业人的绿色记忆

85岁的董云岚从不服老,昨天接受完记者采访,他就开始了宝岛台湾之旅,他想看看这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下,植被如何繁茂葱茏。

他是河南省林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林科院)研究员、教授,这一辈子,和植物、林业、生态密不可分。上个世纪50年代,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址郑州时,他亲身见证,原来的小城郑县,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绿色之城的。

1956年,他毕业后来到郑州,当时,以“经”、“纬”命名的省直机关行政区内的道路两侧,种下了胸径仅仅十多厘米的法桐。十几年间,郑州全城一片葱茏。“当时中央领导人视察郑州,飞机上俯瞰全城,一片绿色,绿城的名字,就从那时候叫开了。”董云岚说。

董云岚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绿色都市重现绿城荣光。不忙的时候,董云岚会到现在的航空港区看看,这里有省林业厅500亩林场试验田,就在新郑机场以东几公里处。

种植着各色植物和经济植被,枣树、银杏、核桃……春天里桃花烂漫。在他看来,这里就是航空港区的一块“绿肺”。“加快绿道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构建区域绿网系统。”“加强南水北调干渠、森林公园、苑陵故城等生态敏感地带保护,严格控制开发边界,严格保护生态走廊……”

董云岚一字一句念着规划内容,眼睛放着光。他希望,这一片比目前郑州建成区还要大的区域,未来重现绿城荣光。尤其是航空港区规划的具体实施者,一定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建设到位,让这里不仅成为航空港经济集聚区,更成为绿色宜居区。
致林业厅董云岚教授: 文/云中客

宝刀不老董云岚,
东南西北英名传。
林木专家届八旬,
体健身捷赛青年。
公益达人授绝技,
所到之处绿色见。
环保理念为祖国,
山青水美好家园。

古树寿限长,
沧桑灵性扬。
存世数量少,
保护别受伤。
耄耋董云岚,
善举传八方。
授系红丝带,
警示护树王。

董老不顾年事高,
云龙翻飞舞铁锹。
岚山栽种小树苗,
教育公民搞环保。
授人植树传手艺,
辛勤公益不辞劳。
苦累甘愿植绿被,
了却奉献心一条。
编辑:商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