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曼和善空法师正在谈话,这时,小和尚急匆匆好的跑了进来:“师父,院中来了很多士兵,说是接你来的。”大家走出禅房,原来是西路巡防营统带冯麟阁派管带汲金纯带人来请师父。他备书一封,说明要请师傅“到那辽太子耶律贝的瞭望台上去赏月,恭请师父务必赏脸,今天尚有惊天大事給师父一讲。”冯麟阁怕师父累着,所以特意派来士兵牵马上山。“好好,正好也和鲍曼一家一起上山,难得一来吗。”老师父答应得很爽快,一见来了西路巡防营的军官,那两个京官又要发火,鲍曼指指女儿,把手指放在咀上,“嘘,···”这才按住了他们。这一行人都骑在马上,士兵们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匹上山。鲍曼靠近善空法师,把那些对佛经中不解的疑问细细的向法师请教着。善空老法师认真地为他解说着:“佛之真经即在悟,达摩祖师面壁数年,就为想通一件事,所以佛在心中,佛之真经也在心中。用佛的心去想,就会迎刃而解。”鲍曼虽然似懂非懂,不过,他知道“那开窍迟早主要是看自己的悟性了。”
医巫闾山,在辽西的老百姓看来,是神,是仙,是佛,是他们能想起来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总和。鲍曼一行人在这金秋时节攀登闾山,莫不感叹这大山的壮丽和林木花草的秀美。从青岩寺到峰顶瞭望台,一路上森林郁茂,藤蔓扶疏。走在山间仰头看来,那上下峭壁,险峰巨石不断。环顾左右山坡,满目青山绿树。越过几处山脊,放眼前方,山径坡道蜿蜒,小路曲折迂回。登山时马蹄踏踏的声音和着山间溪水向下奔腾的哗哗作响,让马上的人们陶醉得流连忘返。
都说秋天是农民收获的季节,可也是人们感天谢土的时间,一路上看到山下山上神道佛庙,在那绿荫簇拥下,都是香烟袅袅,云山雾罩,远处诵吟声声,虔心一片。
因为官家要在山上瞭望台赏月,几条路都封了山。冯麟阁还特意把所有下山的路全部派上士兵,命令带队的管带,“他北镇县衙的任何人,都不能走掉。”
来到半山上的观音阁,老法师带着大家进去为菩萨拈了三柱香,鲍曼看到门前有两棵柏树,古朴茁壮,“此乃龙凤柏,是当年辽国萧太后亲手栽下的柏树,左边结子,右边不结子,皆为一千几百年之高寿啦。”老法师用袖子拂了拂柏树干上的灰土,“清根净土方能长寿,千年古柏远离红尘啊。”队伍又向上攀登了,小玛丽被一个年轻士兵背在背上,她着急的问着:“爸爸,那个老爷爷在讲什么?”“讲人生的道理,”“象在家里每周我们去教堂做礼拜那样吗?”“是的,他在讲大自然和人的关系。”“这个爷爷是不是比我们的牧师知道得更多呢?”“这,···”俗话说,小孩子脑子里要问的事情,永远比大人知道的事情多得多。鲍曼语塞无言,妈妈玛格丽特连忙对女孩儿说,“我们把问题留給明天好吗?”“妈妈,我还有一件事,你和爸爸要是答应,我就闭嘴。”鲍曼笑笑说:“好,答应我们的小公主。”“我还想亲一下老爷爷,”这回鲍曼可无奈了,他拽着马缰绳,苦着脸对玛格丽特说:“亲爱的,你怎么想起把五岁时,去吻爷爷的事讲給她呢?瞧,这又开始了···。”这时骑在马上的老法师转过身来,对着鲍曼哈哈一笑:“童心无邪,天真无过,童善纯洁,童善似佛。善哉,善哉。”鲍曼这时心里是真服了,他想:“老法师不懂英语,却能猜出我们的想法,这可能就是佛经上常说的佛法无边吧。”
瞭望台到了,这是当年辽国太子耶律贝在山上隐居为防范敌人袭击而特意修建的。这个瞭望台也是耶律贝皇太子的读书楼,耶律贝是辽太祖阿保机的皇太子,弟弟相争兄长退让,所以一生未就皇位。后来也被当了皇帝的儿子奉为先皇。他眷恋医巫闾山,酷爱医巫闾“山水奇秀,”在这山中吟诗作画,极尽佳品。他几乎用了一生,来伴随这座大山。瞭望台建在山顶上,这个一千多年的建筑,建在一块完整的大石块上,象一个城堡,高高的挺立在那闾山顶峰上。鲍曼和玛格丽特下得马来,环视那山下苍松青翠,满山遍坡叶绿花红。清风袭来绿浪翻滚,远眺群山郁郁葱葱,异口同声地赞叹道,“美,真是美呀。”
老远就看见观景台上,冯麟阁大咀咧着,高兴地哈哈大笑,那董县令矜持地站在身后和帅府的幕僚田大人在小声交谈着。董县令为这赏月还真下了一番功夫:在观景台上摆了两个八仙桌,桌上摆满了月饼,各种瓜果,还有一个巨大的铜壶,在地上架着,那水开得咕嘟咕嘟的,当然是品茶用的了。还带来了七八个衙役,跑前跑后地伺候着。“哎吆,这贵客光临,有失远迎啊。”田大人和董县令分别对着自己的对象说着客套话,那田大人是对着鲍曼一家人,那董县令是对着青岩寺的老住持,剩下那两个京官被人家冷落,一看就来气。可又不敢在洋大人面前发作,只是吭,吭的咳嗽,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倒是后来小玛丽指着那两个京里来的官员说:“爸爸,他们累病了。”那田大人一看是京城的官差,赶忙拉着董县令一起过来拜见,嘴里不断的说:“不知二位大人来到,请罪请罪。”把个董县令高兴得堆了一脸的皱纹,“哈哈,真乃天助我也。”不过到现在还有一件事让他担心,就是这董二没有消息。“这些美国人上山,那董二怎么没来报告呢?”冯麟阁见了师父可不敢大意,连忙行了半跪礼,小玛丽也在身后学着,冯麟阁转过身来对她做了一个鬼脸,一下子把小姑娘吓跑了。冯麟阁拉住鲍曼:“你这大个子,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呢。”鲍曼叫来夫人和女儿,向他们介绍冯麟阁:“这是我的师兄。”“这是我的夫人和女儿。”“什么是师兄?”玛丽又揪住爸爸的衣角问个没完,鲍曼只好把她领到旁边向小玛丽慢慢地解释。董县令今天特意换了一身新的七品官服,把帽子上的红顶理得顺顺的,那水晶也擦得透亮,满脸的皱纹也浅了许多,这精神一看就不一样。他吩咐衙役按照官员的品级大小摆好了座位,谦恭地请大家分别入座。按鲍曼的要求,老住持坐在中间,鲍曼一家在左右陪着,两个京官分别在旁边,再过来就是冯龄阁和田幕僚,最后是董县令。董部安心想,“你冯麟阁也傲不了几时了,只要山下报来两起绑架案,把那绑银往这桌上一放,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说不清啊!在这么多的证人面前,以后你如何能洗刷得明白。只要今天拿下冯麟阁,一切就大获全胜,再有那几万两银子的走动,我这四品官也就快到手了。”
今天的天气出奇的好,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留下月亮映得大地一片白色。在山上月亮还显得特别的大,让人感觉就像在靠着她似的。众人呷着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了。
“难得中秋月似门,抬足迈腿即可进。”看着这明月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大的像月亮门,一个京官一高兴,先吟起诗来,“若得嫦娥来舞袖,跳进广寒成仙人。哈哈,哈哈,”只见那两个京官对诗畅怀,大家一心都开始去赏月,这心情自然好了起来。众人推请善空长老赋诗赞月,长老起身举着茶杯吟道:“人生求品若明月,知书修德永无界,广寒喻我莫为满,不忘功德报恩谢。”“好,好,”又是冯麟阁带头鼓掌,要说那冯统带他可是真正地佩服师父,无论经学,文才,还是人品,对了,还有那浑身的武艺。他时常说:“我师父,天下第一,绝无仅有。”鲍曼也对善空法师佩服极了,用他那美国人的眼光,“天赋加上勤勉再加上执着就等于神,就是善空师父。”“请鲍曼先生赞美一下月亮,”那个懂英语的京官向美国代表做了个请的手势,鲍曼站起来, “好吧,我来几句,山是大地的脊梁,它伸展着人类的希望,
山是大地的臂膀,张开胸怀去拥抱那海洋。我想象自己的眼睛就是月亮,注视着中华大地,我能感受到她的伤心和凄凉,站起来,挺直了脊梁,张开那臂膀,善良的人们愿她永远美丽坚强。”
鲍曼那充满感情的朗诵,感染了大家,对这白话文的诗句,人们一下还不适应,此时都静下来,细细品味着诗句的含义,善空法师先站起来:“好,好,感谢,感谢,心诚则灵,善哉善哉。”小玛丽手掌拍的响极了,她说:“爸爸,爸爸,我听不懂,可我知道。”“知道什么?”“你在夸这大山和天上的月亮。”这句话感动了那个京城里来的官员,他跟着李鸿章大人,走遍了欧美,欧美国家的进步富强和中华帝国的落后贫穷,强烈的对比刺激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刚才鲍曼的诗句,真诚而友好,感动得他眼圈都红红的。他向小玛丽说:“小姐,我能吻你的额头吗?”玛丽高兴地点了点头。那京官轻轻地吻了一下玛丽的脑门,“谢谢鲍曼先生,由衷地感谢。”“好,好。”这时一直躲在后面的董县令站起来了,“属下献丑,也赋诗一首。”
人生一世似月弦,苦苦碌碌半月间,若得富贵无忧虑,驱得阴云见月圆。田幕僚击掌言道:“董大人一改文风,也要挺胸跨步了。”冯麟阁插了一句:“只怕是,阴云遮月无富贵,含胸缩步忙一生吧。”噎得田幕僚半晌无言。大家正在谈笑闲说着,一个县衙衙役跑来,贴着董县令的耳朵说了几句,董县令就像吹了气的球一样,一下就兴奋起来,他对大家说:“无大事,山下有急信送与冯大人,我们只管喝茶赏月。田大人,请你也来赞美那月宫娘娘。”田大人只管摆手,心中不悦,心想:“这冯统带的气,还未下去,哪里有心。”只见那号称京城才子的京官站起身来,“我来,我来。
千年圆阙万人颂,弯弓射天非英雄,为使人间春常有,弱女孤身广寒宫。
泱泱中华天下伟,何日跨洋追豪庭,时时八月念嫦娥,羞煞九州七尺童。”
“真是才子,这词句华丽,话中有画,寓意广博,难得难得。”大家赞叹不已。此时,山下县衙信使送上一个大大的信封,“速交冯统带,面拆。在山下还碰到一骑兵,托我将此信带与山上,此信···”董县令一边与田大人递着眼色,一边忙说:“都是冯统带的,呈与冯大人。”洋洋得意之情,悠然脸上。
冯麟阁接到信后,随手扔到八仙桌上,也不去看,好像没事一样。“来来,我也献丑吟上几句。
刀枪剑戟男儿事,月下吟诗舒广志,自古英雄时势造,维我大清续万世。”
这诗,博得一阵掌声,那董县令有些着急,用手指着信催着冯麟阁:“冯大人,你不看看那信中是否有急事?快,快拿上火把来,給冯大人照亮。”冯麟阁转身向田幕僚:“田大人帮忙念一下,我这眼力看此信不济。”“我也如此,另请他人。”田大人还不给情面。“我来,我来,看是何等急事。”那位懂得英语的京官伸手将信打开,念了起来:“兄台大人,事情因故泄露,匆忙赶回大营,所托绑美国人,只是进行到一半,念我百人骑队来回奔波,那银子还是要给的,半事半算五千两吧。下面没有署名。噢?此事好像与我们来到北镇县有关。冯统带!这如何解释?”京官打起官腔,板起面孔,质问着冯统带。冯麟阁一脸茫然,“这···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