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朝 刘麦根
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满洲正黄旗人。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其祖父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为武英殿大学士。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17岁为诸生,18岁举乡试,22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由三等晋为一等侍卫,(武官正三品)常伴康熙出巡边塞。

容若先后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容若30周岁时因寒疾而殁,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20卷,但主要成就还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饮水词》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轰动效应。之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以上是相关资料对纳兰容若生平的大致记载。有关文章还说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性侠义,扶助失意。作词主情致,工小令,宗李煜,有清代李后主之称。词风婉丽清新,不事雕饰,颇多伤感情调。”总之,这位耀眼的明星人物,给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留下了很多回味的东西。遗憾的是,30岁的他就一下子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那么,纳兰容若又是怎么死的呢?他的早逝之谜,留下了很多八卦的说法。综合起来,无外乎两种:一是因为情,二是因为色。本人通过对纳兰容若的相关研究,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勉强;我认为,纳兰容若的早逝,主要是因为他的忧郁。
我们还是先看看纳兰容若的情色经历吧!20岁的那年,也就是1674年,纳兰容若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为妻,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这时的卢姑娘才18岁,应该说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性情温雅的贤淑女子。

“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有的专家说她“性情羞涩、识文断字,有点俏皮,身体偏瘦,纤腰。当是一位活泼可爱如小丫头的女子,不属于端庄严肃的大小姐派头。”不管怎么说,他们成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深。卢氏给多愁善感的纳兰容若来了不少快乐和慰藉。可惜的是,三年后的一天,卢氏因难产而亡。卢氏的离世,给了纳兰容若极大的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之后,纳兰容若又娶了一位美人----官氏。这官姑娘比卢家位置高,是一等公之女。史书上对官氏的记述很少,可以肯定的是,在很多方面是不及卢氏的。他们没有孩子,是态度问题还是生理问题,不得而知。但我可以认定,纳兰容若对官氏的爱恋相当一般。要不,也不会随后又纳了一妾----颜氏。纳兰容若还写过一首词,名为《点绛唇》,里面有句道“一种娥眉,下弦不似初弦好”,似乎可以印证这一点。
颜氏当然也是美女,容颜应该不比官氏差。但在精神和情感的交流方面,她和官氏都不如最初的卢氏。这些,人们应该是不难觉察的。也因此,在纳兰容若30岁的那年,他的好朋友顾贞观给他牵线介绍了一位江南美女为妾。这位美女很有才华,叫沈宛。

能诗能文,还著有一本《选梦词》,用现在的话说,是位明星级别的美女作家。有后人说这美女作家很了不得,那诗词也好,神和韵“不减夫婿”。可是,沈宛是汉人,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是不可以和担任皇帝侍卫工作(特殊工作)的纳兰容若结婚的;尽管二人的想法一致,梦作合二为一,但不可能。也就是说,沈宛是进不了纳兰府的。这一点,给了纳兰容若复活不久的情爱以巨大的打击。命运注定的悲剧往往是改变不了的。不久,也就是1685年5月31日,刚过30周岁的纳兰容若突然离世。沈宛产下遗腹子后,被纳兰府“客气”地请回了江南老家。似乎有点不公道,但没办法。
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纳兰容若的情感命运。说是一波三折,也不为过。这也是民间说纳兰容若为情、为色而死的基础。

是的,纳兰容若是个多愁善感之人,也应该是视情如命之人。对卢氏的深情怀念,是他无法挥去的。卢氏确是他的几个妻妾中最让他动情和难忘的。在纳兰容若留下的384首词里,有100多首是写爱和情的,里面的50首又都是写给亡妻卢氏的;读这些悼亡词,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到最多的就是“泪”“断肠”“凄凉”“惆怅”“伤心”“愁”“憔悴”“恨”等。对卢氏的追念犹如一口井,让他陷入不可拔出。据说,有一次他还梦见卢氏淡装素服而来,夫妻拉着手,卢氏哭泣着和纳兰容若说了好多爱言情语,离开的时刻还写下诗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多么凄美啊!纳兰容若醒来后无限悲伤,泪流雨下。

是不是有点“情深不寿”啊?不可否认!情多伤身,是坚持“为情死”说的一大证据。但,仅凭这点,未免有所牵强。
“为色死”说法的人认为,纳兰容若好色,是个多情的种子,所娶的妻妾都是美女。美女者,色也!色是什么?是刀子,是要刮掉男人的骨和肉的,是要吸干男人的精、神、气的。因此有“娶美女短寿”之说。坚持“为色死”者认为,美女对男人的性损耗比较大,也就是千年古话所说的“色多伤身”。“据现代科学研究,娶了美女做妻子的男人,平均寿命要比娶了普通女人的男人短12年。”有人如此引为做证,给纳兰容若头上套一“色环”,但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再说,纳兰容若的主要兴趣也不见得在女色上吧!和官氏的无子也许就是一个说明。
因此,我认为纳兰容若的早逝,主要的还是因了他的忧郁心态,是一种愁,或者说他患有忧郁症。忧郁症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情绪和思想的疾病,是一种和神经有关的情绪病。

古今知识分子多得这种很流行的病。我了解下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感到悲伤和空虚;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兴趣;感觉没有价值或有罪恶感;没有食欲,体重减轻;失眠或嗜睡;容易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如果是隐匿性的忧郁,躯体还多有不适,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等。可以说造成忧郁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失去挚爱或遭受失败等是主要的。医学上认为患此病者中枢神经回路无法正常运作,而必要的神经传送素(沟通神经细胞的化学元素)亦失去平衡。时间一长,加之体质弱,还会引起更严重的其他病。就纳兰容若来说,造成这种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来源于家庭。纳兰容若的先祖“叶赫部”(叶赫纳兰氏)是海西女真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和努尔哈赤部一场火拼后,被努尔哈赤收服并将其吞并,纳兰容若的高祖便死在那场大战中。入关后,虽说皇帝待叶赫部不薄,但祖先的血泪在纳兰容若的心中终是一种隐痛。在祖先战死之地凭吊时,他曾写道:“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浩然弥哀,好像面对大清王朝给予的荣华富贵,并不感恩。他的父亲明珠,辨若悬河,兼通满汉文字,被封太傅,胆识才华俱佳。但却是个贪欲无度之人,独揽朝纳,卖官求贿。虽然是太平盛世,但明珠与索厄图为首的党争一直如战火燃烧,且愈演愈烈,大有你死我活之态势。

纳兰虽身为明珠长子,却一向淡泊名利,厌恶政治斗争。父亲的行为,让他很困惑。他的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是个令人畏惧的女人,敏感且爱醋,心狠手辣。
一次明珠见倒茶的小婢眼睛很漂亮,便多看了两眼;第二天,丈夫便收到夫人送来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那小婢的眼珠。叹!纳兰容若乃性情中人,对父母的诸多行为不太满意,但在三纲五常下,还是要每天去问安伺候的。这让纳兰容若很郁闷,只好读书消遣,或和几个酒朋诗侣一起彻夜狂欢,醉过骂过,醒来多是莫名的寂寞,浮上心头,愁满全身,恨不得大哭一场。尤其是后来他要纳妾沈宛,父母更是不许人家进门,让他对家庭彻底失望。更严重的是,家庭的罪恶与混乱,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作为一个性情软弱的人,其矛盾和困惑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

来源于朝廷。按说,纳兰容若作为皇帝身边的侍卫,是值得炫耀的。但他与生俱来对皇家的恨,却无法消去。那是世仇啊!还有那特殊的工种---侍卫,听起来很好,其实就是生活服务跑腿的活。有书上说他是带刀侍卫,其实不是,带刀侍卫是那个我们熟悉的韦小宝。对仕途的不热衷,是古代喜欢自由的文人常有的思想。容若鞍前马后地服侍康熙,虽然年青但很老到的康熙对他好像有点熟视无睹。一干就是九年。这种为皇帝打杂跑腿的生活,对容若来说,丝毫没有成就感和快乐。单调拘束的侍卫生活远不合他的性情,加上常常目睹上层政治党争的内部倾轧,他也就越发心灰意冷。“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是他真性情的写照。可是,容若又是那么地放不下,只好像个小戏子一样随着主子转来转去。还有一点,就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被选秀而进宫,成了皇帝的宠妃。而纳兰梦想和她相守终生,但不能够带着她远走高飞。这让纳兰容若感到莫大的愧疚和耻辱,或者说是自己的一种罪恶情绪。这种备受折磨的情绪,是要转移到朝廷和皇帝身上去的。这更加深了自己对仕途的无趣。可现实中,他还要做出另一个“我”来。对表妹,他好像看到了只有自己可以看到的某些无奈,不可夺回,只好相思。相思可以成疾,渐成沉疴。这份痛苦也许自有他自己最清楚。

来源于妻妾。对于他生命中的几个美人,纳兰容若消耗了自己太多的生命和情感。为情所困,让他郁郁寡欢。关于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心爱人的离去,如抽掉了他的气和神,忧郁,痛苦,加上生活的混乱和不规律,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这也是他忧郁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来源于身体。我们知道,纳兰容若终归是个文人,体质一般。至于有书上说他“精骑射”“文武双全”,我认为只是一种说法。他不是带刀侍卫,不需要什么武的,至于“精骑射”,应该有过。作为马背上民族的男人,有几个不会骑马射箭呢?因此,我宁愿相信纳兰容若的体质一直很弱,史书上说他“因寒”, “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从生理角度讲,纳兰容若是因“寒病”而死。

事实上,这个“寒病”,跟随纳兰容若已久。18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那年准备参加会试,就是因为这个“寒病”没能参加殿试。一说这个“寒病”就是“痨病”,到底是什么病,至今没人说得清楚。不管什么病,总之是折磨人的。长期的病痛,让纳兰容若倍受压抑,也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活信心。为此,他常常忧郁,怀疑自己。也可以说,纳兰容若的心在他经历爱妻早亡、爱妾难圆、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等一系列变故后,已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痛苦与失望。加之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这个时候,他的心早已死了,灵魂悄悄飞出了身体。因此说,纳兰容若的早逝,在必然之中,因为他的精神和心理早已经倒塌了!

30年,实在太短了!一代词人,在生命结束的前6天,还抱病和好友聚了一次。这是值得研究的一次聚会。纳兰容若一反常态,痛饮大醉,其间还作词感叹。回家后,病情加重,“体热而汗不出”,康熙派了好多御医过去,针药并举,也未能留住他的性命。此时,离妻子病逝正好十一年了,他也刚刚作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的哀词。因此,我认为,纳兰容若的最后行为,实际上有意思的“自杀”。他早已厌倦了“年来苦乐,与谁相倚”的日子,他清楚,自己的心早已死了!此次行动,实为了却自己的一切,是忧郁症的结果。而自杀,往往是忧郁症的常见表现,只不过自杀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