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故道
文/金辉 图/刘东亚
来到虞城县乔集乡故道大堤,沿着将军庙而上,就是黄河故道。这里的黄河道逐渐变宽,岸边生长着大片的老槐树和柳树,水清幽幽的,河边能清楚的看到游鱼和随水摆动的芦苇,堤岸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傍晚是故道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妇女们聚在河边洗衣裳,那甜美的笑声轻快地荡漾在腼腆的水面上,陶醉了水中摇摇曳曳、聚聚散散的倩影。还有那捶衣声、击水声恰似村庄吟唱着古老的歌谣。


春天的故道,河岸杨柳吐翠,水草泛绿,垂枝依依,坡草莹莹。不用几日,岸边已是绿染华枝,春色如烟。农历三月三过后,故道里的水清静得像一面镜子,蜂蝶温情地倘佯在明媚的春光里,敏捷的紫燕呢喃着在水面上飞掠。河堤的柳树林,犹如一群少女,秀发飘飘,阿娜多姿,把柳枝特有的柔美挥洒得淋漓尽致,如梦如幻。


我经常梦回故道,梦回老河,梦回童年。儿时的故道老河情景历历在目,童年的老河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隔多久,故乡的老河道,就是黄河改道后留下的“废黄河”,人们称老(黄)河,也称故道。故乡的老河,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流淌在华夏历史的深处;她镌刻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故道,她是在我心中流淌的故乡,她是在我心中徜徉的童年,她是在我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河水怎样干涸,故道总是在心头不息地流淌! 无论漂泊何方,无论酒醒何处,流浪的心都能听见故道深情的呼唤。 故道的涛声犹如拔动的琴弦,日夜不停地将一支古老的心曲弹奏。 故河啊!永远满溢着我的乡愁,永远盛载着我依依的眷恋。


我的童年有多半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所在的河南省虞城县乔集乡朱寨村紧邻着黄河故道的南堤。南堤的北面是原来黄河干涸留下的河道。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童年,爬着故道大堤长大的。我不会走时,外婆就背着我在故河边牧羊、捡柴,她把我与羊群放在大堤上,我自幼享受着滚爬大堤的那种颤颤悠悠的幸福。后来上学了,每次放学沿着故河回家,外婆都在故河的大堤口等我。每逢学变考完试都会变戏法似地从箱底柜角拿出好吃的,或糖果或麻团或点心来慰劳我的小嘴。到了下雪的寒冬,外婆从故河里采撷蒿草、苇花,编制成茏蓊,上学时让我穿上,那样软软和和的温暖……


儿时,外婆给我讲故河的传奇轶事,说黄河决口改道的是隋末大将麻叔谋挖的。他是按隋汤帝的旨意开挖黄河引水至运河。麻叔谋凶狠异常,残无人性,经常鞭打民夫,强令扒开黄河决口发大水,害得沿河百姓背井离乡,怨声载道。因麻叔谋是麻子脸,人们骂称麻叔谋为“老猫猴(麻胡)”,至今豫东一带还流传着麻叔谋吃小孩的谚语:“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走路啪啪响,专吃活孩子”。乔集现在还流传这个黄河改道传说。实际上这是讹传,真实情况是,黄河自1168年至1855年两次改道。第一次黄河往南改道,经虞城县刘集附近一路往东南狂奔,抢占了淮河的入海口而流入黄海。我们必须佩服古人治水的智慧和远见。明代始,改道后黄河的主堤叫三堤,往北各两公里,还有二堤和大堤。它们比三堤低矮了许多,是防范黄河决口和泛滥的备用堤。根据文献记载,三堤宽四五十丈(150米左右),高十余丈(40多米),顶部平坦,栽种着许多耐旱的、根系发达的、可防风固沙的树木。堤的横截面是规则的梯形。虞城县周边是豫东平原,方圆二百公里内山很少,因此修堤的材料并非石头,而是取自河床上经年淤积的黄土。这样,在修堤的同时也疏浚了河道。南岸的主堤在河南商丘和虞城境内,与北岸相距约三到四公里。因此,古人为黄河预留了极为宽阔的河道。正常情况下,河道的宽度在一公里以内,因水流较急,对河道的冲刷比较明显。每次发大水时,黄河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便淤积在两侧的河床上,久而久之,便比堤外的地面高出了十到二十米。因此,黄河是典型的地上河,而黄淮平原则是典型的冲积平原。1855年,黄河第二次改道北上,夺津水入海,就留下这条故河。


外婆家的门口还有一条从故河流出的一条小河,名叫洪河。这条流经乔集乡东侧的河流,讲述着赫党抗洪的传说,流淌着宁阳古寨的故事……洪河源头的将军庙,那也是我儿时的乐园。常常还会记起深秋时的夜晚,银盘似的月亮挂在空中,万里无云,有了钻石般的星辰点缀,整个夜空绚丽夺目。洁白的月光洒在洪河里,泛着粼粼的波光,一层一层地推向远方。偶尔会有鱼儿跃起,平静的河面荡起了层层涟漪,之后又依然平静。在这样的夜晚行路,和白昼也差不多,只是透过渐渐枯黄的树梢看着一轮圆月,皎洁的月光将古刹里的将军像照得威武不屈,多了几分苍凉,几分悲壮……


金辉简历
金辉,笔名七趣草堂,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协会员、省摄协会员,商丘市政协委员,商丘市作家协会理事,商丘市民协常务理事。
1993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3600多篇,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1200多篇。其中获各级文学创作、写作奖46项。荣获宣传河南文学奖、省文学创作奖,享受政府津贴。2001年4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范索云和她的34位“爹娘”》 长篇通讯。2005年7月1日《中国审计报》刊发《记住故道》长篇诗报告。同年9月30日《献给祖国》长篇散文诗公开发表。2005年10月《金辉作品集》在北京出版发行。2011年10月《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天津出版发行。2013年9月《民间百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2014年《中国商丘历史人物故事》丛书出版发行。
投稿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