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兴安头条 肖木江老师中篇文学《心声》
兴安头条 肖木江老师中篇文学《心声》
精华热点

心声
——文学创作之路
文/肖木江
回想起来我很幸运,
十几年前就参加了市里
一个文学创作讲习班。
经过时任市文联常务副主席
于浩雄老师的介绍,
我认识了当时
《洮南报》的沈文卓编辑。
对我来说,这是天大的惊喜。
经过二位老师的指导,
当时先后发表过几篇
诸如《童年的梦》之类的散文。
由于我家居住在偏僻的农村,
远离县城近100公里,
当时的交通通讯不便,
后来便和指导老师失去了联系。
但我在繁忙的农活儿之余,
一直坚持着,
从来没有间断过看书和写作。
沈文卓老师赠给我的他的
中篇小说集《春兰情思》,
于浩雄赠我的他的小说集
《小城无故事》,
都一直伴随我左右,
给了我坚持读书写作的勇气,
直到如今我的中篇小说
《拆不散的真爱》
经过姜辉老师的修改并更名为
《爱洒彩云山野花》,
经过丁利老师的推荐发表在
国家文学期刊《中华文学》上,
并获得了2015年优秀作品奖。
本人近年来也先后加入了
洮南市农民文学艺术协会、
白城市作家协会、
吉林省作家协会。
可以说,
我一直怀揣着感恩的心
走到今天。

回想习文十余年,
说起来真是
“峥嵘岁月稠”。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互联网让我和外部世界
有了更广泛的联系。
当初,自己文化底子薄,
不知道怎样提高,
这一问题困扰了我多年。
一直到前几年,
认识了《白城日报·洮南周刊》
的主编姜辉老师,
经过长期交流和不断请教,
自己方方面面的知识
才有了大的长进。
在彼此交流时他说 :
读书时不能盲目,
不要一读而过,不能光激动,
光钦佩人家的文章好,
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要多研究人家的作品哪里好,
好在哪些方面,如一篇小说:
题材是怎样选择的,
主题是怎样提炼的,
故事情节是怎样安排的,
环境是怎样描写的,
人物是怎样塑造的,
安排了哪些细节,
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刻画,
有哪些神来之笔,
你能悟出多少道理。
一样的语言,
不同的表达方式,
人家的话就能有声有色,
生动形象,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自己一说,
是干干巴巴,无感染力,
别人读之,味同嚼蜡。
所有这些都需要作者
大量实践和思考。

他不厌其烦的指导,
并直言不讳地说:
“这是什么原因?
是你的综合写作能力差”
他针对我的稿件做细致分析:
有些作品虽然主题
和故事情节不错,
但综合起来说,
一是对文学基础知识
掌握的较少,
不知从何写起,写出的文章,
自己都不知是什么体裁,
如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
区分不开。二是表述能力较差,
不能熟练驾驭语言,
分不清哪种表达方式,
如什么是描写、
叙述、议论、抒情。
三是观察思考能力较差,
在生活中很少发现真善美,
不能很好的表达、
传播新的思考和社会正能量,
说不出表达不出人们爱什么,
恨什么。我知道了这些,
再写文章的时候,
每选择一个题目,
都要先确定文章体裁,
是小说还是散文,
深思熟虑以后再去动笔。

在社会底层,
用文学艺术的眼光
和高度去审美,
在时代的发展中去发现美,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
我领悟到了
“美是无处不在的,
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此后,我就想把发现的美,
用自己生动活泼的语言,
把它表述出来,
奉献给身边的读者,
让大家共享。
那么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是:
自然的,流畅的,和谐的。
总之一切向上的、阳光的、
无私奉献的都是美的。
我的希望来了。

我懂得了这些,
心里轻松多了。
像很多作家对自己的作品
不满意的做法一样,
把以前的稿全部废掉,
一切从新开始,
真的告别过去那种缺乏
指导信马由缰地狂读和乱写。
一日我进城办完事,
看看时间还早,
竟想起了姜老师。
心里一阵激动,
便有了与姜主编会面的念头。
我给他打个电话约他见面,
按他的指引就来到他的办公室。
是老朋友了,都不见外。
我请教了姜总编报纸用稿问题,
主要是质疑了熟人和好稿的问题。
他听出我话里的意思,
就和我说“哪个好编辑在工作中
都不可能埋没优秀作品的。
就我来说,
若发现一篇优秀的稿件,
就像在无边的沙漠中
发现一片绿洲、
沙土里发现了金子一样,
都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其欣慰的心情是难以名状的,
再熟的朋友写”。
听了此言,心里豁然开朗。
想起自己有时也埋怨编辑,
埋没人才,
总认为自己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而缺少伯乐。
从此大彻大悟,不轻易去写,
一直是读书,积蓄能量,
为以后写作打基础。

我聊以自慰的是,
自己写出的东西
《檐下清脆蝈蝈声》发表了,
接着《多雪的冬天》
还有几篇散文也发表在
《白城日报·洮南周刊》
和域外报刊杂志。
帮助我的人就是姜主编,
他说:“一个好的小说作者,
从标点符号到文学、
历史、哲学、政治、经济、
天文、地理、逻辑学、
心理学、常识、民俗、文化、
社会急剧变革背景都要懂,
而且能灵活反映到
自己的文章里来。
”我从心里佩服他的学识,
并努力向他学习。

我在农村虽说
农活很忙很累,
但却没忘了姜老师的
肺腑之言:
多读多写多练。
我先后选重点名著看,
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
《鲁迅全集》《金瓶梅》,
还有《莫泊桑小说集》
《现代精选散文集》《史记》
《资治通鉴》,还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和《文学概论》,
这使我又开阔了视野,
增加了文学知识,
提高了综合写作能力,
为实现作家梦的夙愿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现在农民生活有了保障,
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
人逢盛世感慨多,
激励着我奋笔疾书,
歌颂我的家乡,
歌颂我们的国家,
歌颂伟大的时代,
再苦再累天天坚持写作。
一年两年三年,
几年下来,我一边种地,
一边放羊,一边写作。
这几年我一共写70多篇小说、
散文、诗歌等,
先后在《绿野》《绿野词刊》
《白城日报·洮南周刊》
《府城文艺》
等报刊发表40多篇作品。
还有多篇文章被收入
《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
第一个中篇《拆不散的真爱》
我写了一年零两个月。
由姜老师指导修改更名为
《爱洒彩云山野花》在
《白城日报·洮南周刊》连载,
随后由白城作协丁利老师推荐,
去年发表在《中国文学》上。
还有短篇小说《舞者》
被选入2014年
《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
小说《年轻人》
(《拆不散的真爱》更名)
被选入2015年
《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
散文《多雪的冬天》
获十二届虞姬杯
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
中篇小说《老王》更名为
《山乡往事》开始在我市
《瀚海风》报连载。

我会不停地写下去
我取得一点成绩,
时刻不忘我的启蒙老师
于浩雄和沈文卓老师,
还有现在正帮助我
走上文学之路的
《绿野》主编丁利老师,
《白城日报·洮南周刊》
主编姜辉老师和
《府城文艺》的编辑老师等。
祝他们好人好梦,一生平安。
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
我一定更加努力,
一直不停地写下去。


审核 编辑 制作
渔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