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香一缕 (上)
文/李文晓
又是一年清明时。人间四月天,杨柳似轻烟。细雨霏霏落,大地少欢颜。
在这沉重而阴郁的清明,一炷炷坟头青烟,一道道满怀思念,是否让你想起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故去亲人的往事,向他们献上你的一缕心香……
——题记
早晨的天边,积了一层厚厚的乌云,街市显得有些昏暗。好多人和我们一样,赶早市预置清明上坟的东西。
今天是清明节的正日子,我们这里讲究,为先人上坟,前三天后四天,都是可以的。而今年则不同,新冠病毒正月里便开始泛滥,国家动员力量,全民战疫情,终于将这一瘟神制伏,也付出了三千多个鲜活生命的代价。国家在清明节这天举行国家公祭。我也选在这天去上坟。
每年的清明,我都要上三个坟,先到村里河滩自家地里,上父亲的坟。再往曾经住过的村子,那里有爷爷奶奶的坟。最后要去外婆外公的坟头看看。
上坟的一应物品总算购全了,白纸絮挂在坟头,标志后辈有人。冥币是送给先人们花的。中国钱多多益善,外国钱这几年也时兴起来。还有元宝,金条银条等。再就是献供,有肉方、点心、水果、馒头等吃食,随各自心意以及先人曾经的喜好购买。妻一样又一样,一件又一件,全都精挑细选,分门别类,一袋一袋,一包一包弄好,再一箱一箱装上。我认真检查核实无误,放到车上。
天还是阴沉沉的,间或在薄云处露出一点光亮。大哥带了铁锨,和我一同去父亲的墓地。汽车往河滩地奔跑,路两边的松柏又长出碧绿的嫩芽,杨树、梧桐树都生出巴掌大小的新叶。
车子停在河滩地边。走进麦浪翻滚的田地,父亲的坟丘掩在其间。露珠在麦苗的叶尖上挂着,圆润玲珑,晶莹剔透,晨光里亮晶晶的闪着,如泪珠般颗颗欲滴。我们走过去,立刻被它打湿了裤腿。
坟丘还是老样子,只是杂草又侵了上来。我和大哥清理了一番,又添了几锨新土。先在坟头挂上纸絮,再点香,摆献供。香头上淡淡的细烟,随风缕缕飘升起来。我们为父亲带了一大包的冥币,点火焚烧,火苗窜的老高,冲上天空的纸灰碎片,像一群黑蝴蝶,在半空飘摇飞舞,直到看不见。希望父亲接到更多的钱,不再苦命劳碌,缺吃少穿。一声“爸”,哽咽间泪珠淌过脸颊,滚落下来。我们跪倒坟前:“爸,我们来看你了……”
寂静的天空下,春风阵阵,麦浪滚滚。父亲挥鞭躬耕的身影仿佛浮现眼前,还有那吆喝声、牛铃声,似在耳边隐隐响起。父亲,您离开我们十年了,您老人家在那边还好吧?
有说天上一日,人间十年。而我仿佛还像昨天一样,总觉得你仍活着。牌位后面的像片里,你仍对着我们微微笑着,头上戴着那顶崭新的深蓝色帽子。这张照片,是我无意间拍下来的。困难年代,父亲太苦了,一大家子的光景过得艰辛,你难得有笑脸。即使后来光景好了,可能习惯了,也不多见你笑。那次好像是过年,你穿着整齐,心情也好。天气晴朗,吃过团圆饭,一大家子就在院里照相。你和母亲早早坐在正中间的位置。后面的儿孙辈们,还热热闹闹,吵吵着排不好队。那会儿的你,一定为子孙满堂,大家庭其乐融融而心满意足。你的脸上挂着微微的笑,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你永远的笑容。
人间天上,相隔无限。离开这尘世间,你再也不用顶星月,踏暮色,起早贪黑耕地,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你再也不用裹罩裙,烧大锅,烟雾缭绕磨豆腐,可以悠闲抽你的旱烟袋了。你再不用铡青草,除圈粪,没黑没明喂牛,可以放心四处转悠了。你再也不用挖土窑,打胡基,辛勤苦劳修窑院,可以坐下来好好歇歇了。当然,你还可以像年轻时那样,上台唱戏。你还可以领着你的一群孙子玩,给他们发零花钱。你还可以惯意的扛着个锄头,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不用去干活……
奠上三盅酒,你且饮几杯。儿为你送来好多钱,你可以和大老舅、青山叔、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组个团,去外地游游逛逛。只是国外疫情闹得正凶,咱先别去。那么多钱,随你花。我知道,你一辈子受穷,定然是不肯大手大脚的。没事,花完了托梦给我,再给你送。
那一大把香在燃烧,形成个四周盛开,中间抱心,像一朵燃烧着盛开的莲花。这是一炷开心欢喜的香,父亲是欢喜的。白色的香灰落在地上,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一缕缕袅袅娜娜的轻烟,从我们的面前升起,直向高处的天空,传递着我们的心愿,也通过这个天地通道,回馈父亲的欣慰。
2020.4.7古虞听雨楼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文晓,山西省平陆县圣涧镇人。曾有党务机关文秘经历。后调交通、住建等部门从事行政工作。闲暇时间,舞文弄墨,回味往昔,感悟生活,鸡零狗碎,偶有所得。近年来,有作品在《运城日报》《台湾好报》等报刊和网络新媒体《河之东》《昌谷驿站》《当代作家》等平台发表。
平台主播简介:
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