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吟【凌烟阁廿四功臣】
文/康怀信


其三,凌烟阁廿四功臣之杜如晦
文/康怀信
胸怀远虑几彷徨,历史天文尽学良。
参赞秦王军策献,运筹帷幄敌人戕。
忠君结怨朝中罪,炫武成功太子皇。
辅国名臣千古重,凌烟阁里永辉光。

其四,凌烟阁廿四功臣之魏徵
文/康怀信
瓦岗十计被遗孤,拂袖归唐错主趋。
无讳直言真意现,有情规劝理由枢。
防微克渐徵为镜,淫逸骄奢国可奴。
碑毁婚辞相隔裂,君明臣诤史疑吁。

其三,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其四,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
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附【凌煙阁廿四功臣】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三〗【杜如晦】
为求大道几彷徨,高迹终期動故乡。
已近風声吹紫阙,更侵血色乱华堂。
阳谋总比青锋利,阴晦还须墨笔长。
总说李唐鸿运兴,世人不识杜陵郎。
〖其四〗【魏 徵】
何须史册判贤愚,正色焉容鼠輩趋。
金殿台前闻直谏,皇宮榻下斥阿谀。
千年邦國存英氣,萬里河山笑紫襦。
偏信兼听成败事,太宗从此展鸿图。
(公元二0二0年三月三十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初七日】于江苏苏州)

也吟【凌烟阁廿四功臣】
其一,依韵夕阳凌烟阁功臣之长孙无忌
文/康怀信
画阁雕甍似庙庵,明君仁义示神龛。
同舟共济恩情贵,异思相仇嫉恨参。
兔死狗烹千古训,功成名就几人甘。
位高多有阴谋害,权重须防败类贪。

其二,依韵夕阳凌烟阁之功臣李孝恭
文/康怀信
功高震主患难消,祖训遵从早退朝。
得意儒生多智慧,轻名隐士少飘摇。
南山放马离人祸,西榻求安见鬼招。
自古忠臣无好报,英雄败倒石榴腰。

其一,赵国公 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其二,河间王 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叔宝等二十四人。
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2020.3.29)

附夕阳《凌烟阁廿四功臣》
〖其一〗【長孙无忌】
凌煙阁上供神龛,浮利虚名两不贪。
举世岂无心可契,谁人更与性相参。
律疏辨晰文思透,清表分明意蕴涵。
削爵飘流终自刎,人生如此实难堪。
〖其二〗【李孝恭】
将军先父事隋朝,百战山河泪未消。
总说运通能得意,岂知病去最逍遥。
風吹血剑神州碎,雨洗残旗国土焦。
自古英雄争庙食,凌煙阁上怨魂招。
(20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