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淼之龙
“东方诗风”入史录
一、 沈用大著《共和国诗历(1949——2000)》(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第48章《雅园诗派》,299页:
万龙生······早就不满于诗坛上自由诗一体独大,企图振兴格律,形成自由与格律比翼双飞的格局;······他除创作外,还研究理论。在新诗格律化进程中,他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对已有格律模式进行分类命名。他于1983年初撰写《现代格律诗(新体格律诗):回顾、现状与展望》(收入论文集《诗路之思》)于1997年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率先提出现代格律诗的三分法,并予命名,这个命名最后确定为:把每行字数或顿数相等的称为“整齐式”,把节与节对称、即相应行的字数或顿数相等的成为“参差式”;并以此两式为基础,把综合组织节奏式、韵式、段式,而形成的各种变化无穷的体式称为“复合式”。(下面各举诗例予以说明)(因此)······万龙生宣称新诗的格律体式有“无限可操作性”。
302页:有心探索新诗格律的,······另有安徽合肥的王强(即齐云——万注)于2001年发起成立“古典新诗苑”论坛,2004年万龙生加入,2005年7月改成“东方诗风”论坛,建立网站,由万担任站长。主要成员有:重庆万龙生(诗酒自娱)、王端诚(微斋先生),安徽王强(齐云)、严希(卜白),湖南刘代福(刘年、唐古拉山风语者)、孙则鸣(孙逐明)、河北王世忠(秋水涟滟),黑龙江宋煜姝(女,凤舞九天),广西徐泽兰(梦飘飘)等近百人。······诸人无不以振兴新诗格律为己任,坚持继承与创新,脚踏实地,耕耘不辍,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慨。在此期间,万龙生逐渐形成了“格律体新诗谱系”,具体包括:整齐、参差、符合三式,和固定诗体。固定诗体包括:四行体、八行体、十四行体等多种体式。
二、 万龙生《闻一多:格律体新诗之父》(载《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第四部分《闻一多新诗格律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205页:
21世纪以来,有两个史无前例的活动不能忽视:一是2007年,在常熟理工学院举办了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会议纪要由该学院院报发表,提交的全部论文由民间的诗歌理论刊物《诗评人》出版专号刊布*。二是2012年,由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酉阳县人民政府和“东方诗风”论坛联合举办了“中国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发表了《关于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东方宣言》。研讨与采风成果结集为《桃源在我心》一书,201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再就是网络阵地的开辟,打破了自由诗的一统天下,为格律体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在先后成立的“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各自的纸刊《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均以建设新诗格律、创立格律体新诗为己任,理论实践并重。在这两站、两刊的带动下,一些青年诗人纷纷自创新的园地,利用博客、微信等现代手段促进格律体新诗发展,显示了格律体新诗的强大后劲。2012年和2016年,这两家论坛分别举行了相当规模的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
*“东方诗风”的诗人、理论家程文、沈用大、孙逐民、万龙生参加了这次这次研讨会,发表了论文。

三、许霆著《中国十四行诗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50页:
在新时期写作建设题材诗的重要诗人是万龙生,他写过不少反映工矿生活的诗。如《矿灯之什》组诗,包括《回答》《意外》《行者》《信件》《往昔》《不能》《矿灯浪漫曲》,《工地之什》组诗,包括《速写》《送子赴工地》《堵车》《滨江路开工即兴》《井下》《悼》《车行成渝路》等;还有《黑色金字塔》《工地》等组诗。这些诗大多采用由点写人再写建设的方法,也有避开繁琐细节而注重写整体印象的,诗中一般都注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所写的都是对外在世界的体验和情思。如《刊登浪漫曲》中两代矿工通过矿灯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展示了中国矿工的精神境界,两个声部合奏出动人的浪漫曲。全诗分成两组(各两段),人物之间没有一句对话,全部意蕴都在人物的心灵碰撞的神情中体现出来。结尾的凝点是“另一盏留在心间,那是光明是泉源”,呼应第三段“特殊的能源”,就是工人阶级对待工作的热爱精神,对待事业的乐于奉献精神,对待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又同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紧密联系,因而具有崇高的美。而这样丰富的的意蕴和火热的建设只是借助于矿灯的发与还、递与还来表达的。该诗的创作实践,为十四行诗现代经济生活题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69页:在诗人博客中,可以读到一些十四行诗,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地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网络,然后及时听取意见,开展双向、多向的交流和切磋。如“东方诗风”的王端诚先生的新作总是先在网络发布,然后会有诗友跟帖评说。在编辑诗集《枫韵集》时,王端诚就把读者的评说编入。(下文列举具体事例,数百字从略)······这种评论这网络传播,对于探讨十四行诗的多样性是有意义的。
370-373页:当然,在网络上更多地发表十四行诗的,是倡导新诗格律体的一些网站。如“东方诗风”论坛,创办于2005年,骨干是万龙生、王端诚、周拥军、孙逐明、齐云等,有纸质杂志《东方诗风》。(另举《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纸刊《格律体新诗》,《中国韵律诗歌网》)在这些网站、网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汉语十四行诗。近期由马德荣整理的资料显示,共有50多人发表了数百首十四行诗,如贝西、李治国、思无邪、刘宝贵、刘善良、宋煜姝、严希、张先锋、汪常、万龙生、王世忠、王民胜、王端诚、蒋泽民、邓佚、一江秋水、尹国民、余小曲、周琪、魏萍、齐云、龙光复、虎溪居士、李长空、周拥军、孙友芳、雨时、路人、江阳才子、可人、徐泽兰、刘年、孙逐明、迟海波、任雨玲、马德荣等。这些诗人的十四行诗的基本追求是冲破“意体”“英体”的分类,把创作大致分为“整齐体”“参差体”“复合体”三种体式,明确地把那种不依从任何格律规范而只是十四行成首的自由诗破除在外。(下面引用了一些具体诗例举行分析,略)
诗人往往把一些探索性作品放在网络上,听取网友意见。如2014年1月4日,万龙生就在博客里推荐王端诚的十四行体译宋词三首,说:“这是王端诚以整齐体十四行移植宋词的尝试,译诗与原词相得益彰,读之如饮琼醪。”
又第11章《多元期的创作》第6节为《王端诚、万龙生的十四行诗》(附及张先锋),共占10页,略。
(供稿 万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