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修学笔记(卷十三)
作者/吕兴福

佛说:须菩提啊,实在没有一个发菩提心的法,也没有一个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法,若真有这种法的话,燃灯佛则不给我授记。以实在没有这种法,过去佛才为我授记,说你在未来可以成佛,名号释迦牟尼佛。
佛说:实在没有如来得三菩提的这样一个法,但也不能说如来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一无所得(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法)。怎么理解呢?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就是觉悟之法,成佛之法,我们常说为佛法。它是揭示万法本源的真理。万法的本源,即万法的本来面目,它是一如的,不动的,那么,这就决定了如实表述本源的大乘了义、般若空性的佛法,也应该是一如的,不动的,只有这样,才具备其真理性。
然而,真正的一如性,也就是说如来性这个本源,实在是不可指陈的,因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动念即乖,出语即错。
因此佛说,实在没有一个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所谓佛法,都是方便指陈。
这个一如性,不动性,学不来,修不来,拜不来,求不来,只能觉而得之悟而得之。
可说到究竟处,觉而得之悟而得之也不对。
何以故?得什么呢?一无所得。若有所得,依旧是未得相。那么,到底要觉悟一个什么出来呢?觉悟一个佛出来吗?佛本身就是觉悟者。这不是又转回来了吗?能觉、所觉通为一个觉,觉觉唯一,佛佛不二,一念觉明中无任何色法和心法的挂碍,其间有什么可得呢?对此,我们还是好好观照吧。
于是中无实无虚。字面上看,无实者就是没有,无虚者就是有,那么到底是没有还是有,如何理解呢?
应该这样理解才对:这种法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不能言实也不能言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清净自性,在这清净自性里没有一种东西是实在的,了不可得,但缘聚时万有现前,会出现种种法。这就是破实破虚,两不能说。
破实时佛说: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破虚时佛说: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何理解呢?
有善知识在道场给同修们讲经,或是三场五场,或是十天半月。有同修问他:你学得真多,讲不完吗?有人称赞其口才好,辩才无碍。他本人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他说:法真的讲不完,因为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包罗万象,谁能讲完?他还说:不过是少睡觉多读经典而已,不信试试看,学会一部《华严经》,生生世世就够你讲了,更何况万事万物无不是如来自性中所显之物,故说皆是佛法。
这些经文极有意思。佛用“实无有法”句破法执,又用“一切法皆是佛法”句破空执,接下来说:须菩提啊,佛所说的一切法,它原本就没有一个可以指认的实相,方便说叫做一切法。
是有一切法,但我们也不要去执著一切法。这就叫随立随破。
我们大家都发心要学菩萨精神,行菩萨道,那么,一定要记着这几句话:
第一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第二句: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第三句: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就这三句话,我们知道,作菩萨并不容易,但也不难,何以故,三句话同一个意思,若著相,就不是菩萨。
想作菩萨,不记三句话记一句也行,那就是: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什么意思:如果明白了无我人众生寿者,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此间无实无虚的真相,佛说:诸位,你们是真正的菩萨!
读佛经时,有些句子一时难懂,有时是不会断句,如“通达无我法者”,有人读不懂,什么叫“无我法”?实际上在“我”与“法”之间加一个顿号就清楚了,无我、无法,这两方面都通达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