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石井
作者: 金粉玉蝶
小时候的故乡,鱼肥稻米香。缓缓流淌的河水环绕小村而过,村子中央有一口石头砌成的古井,井口由四块大青石合围,占地十平方米左右。在我的记忆中,也不曾关心过它的来历,只记得那井水清凉甘甜。古井就在我家巷口,离我家很近,每天上学都从这里路过,放学后常和小伙伴在水井附近玩耍。井水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村民,每天都有晃晃悠悠的扁担,挑回各家厨房飘出饭菜香。深夜里,清冷的月光被微风扯到井水中摇曳,井台千年湿痕亮滑沉默无语。

从春天到冬天,一年四季无论晨曦初露,还是夜幕降临,井台边上爽朗的笑声,水桶碰撞的叮当声,不绝于耳。一大早,东家的婆婆端着一筐刚从地里摘回的新鲜黄瓜、茄子、豆角,来井边洗菜。西家的大伯来挑水,给大妈做饭。南院的大婶趁孩子们还在睡觉,赶时间来洗几件衣服。下地干活儿或者下工的人们路过古井旁,也会放下铁锹锄头停下来唠两句……勤劳的乡邻淳朴善良。

井台被井水浸润,黝黑光亮,千年的勒痕印证沧桑。井台边上常年放着一根长长的粗绳子,一头牢牢地系上一只水桶。来打水的人站在井台上,把系着水桶的这端顺到井里,水桶接触到水面后使劲摆动绳子,就灌上满满一桶水,再用力一把一把提上来,随着“哗啦啦”的水声,白花花的井水倒进自家的水桶里。有时候,我们玩累口渴了,跑过来讨口水喝,不管谁来打水,都会舀出一瓢透凉的井水管个饱。因为井口太宽,谁也不知道井水有多深,也不知道谁立下的规矩,小孩子一律不准自己去井里打水喝。喝完清冽甘甜的井水,好像增长了无穷的力量,小伙伴们撒开腿的跑去尽情的玩耍。

有时候,妈妈到井台上洗衣服,我也会跟着来玩,大人不允许我们靠近井边,胆小乖巧的我就会央求妈妈看看井水,为了安全,妈妈只允许我趴在井口边上看。井中水波涌动,清澈井水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子,痴痴地想井水到底有多深?水究竟从哪里来的?会不会和河水相连呢?

每逢夏季,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或者过往的行人口渴了,停下来歇歇脚,弯身到井里打桶水,就可以舀上一瓢透心凉的井水一饮而尽,再用一瓢凉水洗把脸,解渴解暑真的好惬意!离井的不远处,有棵粗壮的老槐树,枝叶茂盛,树冠成荫犹如一把天然的大伞,常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借着井水的凉意和浓浓的树荫,集聚在这里谈天说地 ,讲古论今。傍晚,紧邻古井的人家端着饭碗汇集到井台附近,边吃边聊,你尝尝我家的饭,我夹你碗里的一口菜,都是那么香甜美味。晚上,奶奶摇着蒲扇坐在街口乘凉,我玩累了常依偎在奶奶怀抱里,望着遥远的夜空,和星星一起听奶奶讲民谣说故事。

冬天,寒风呼啸,冰天雪地,井水是不会结冰的,井口氤氲缭绕。这时,我们小孩子会冷落了古井,很少再去井台边上玩。各家灶台飘出的饭菜香,依然浸透着井水的醇美,无论冬夏,古井默默为乡邻们奉献。

随着各家有了自己的水井后,这口古井也在被人们慢慢遗忘。古井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日趋干旱,家乡的小河和古井日渐枯竭,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古井也被掩埋了。再也看不到古井的痕迹,再也品尝不到井水的甘美,家家户户的水井却越打越深,最终被自来水代替,井台边上的美景也已成为永久历史,被人们遗忘。
2020.4.6夜
作者简介:金粉玉蝶,本名任文静,教师,文字散见于当地媒刊和多家网络微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