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的希望
文/魏增刚
随着疫情的消退,高三初三孩子已开了学,不久所有学生会陆续开学。街上人又多了,车水马龙,饭店超市市场早市夜市人多了,广场舞开始跳了,车停慢道了,交通堵塞了,共享单车乱放了,旅游景点人多了……清明节前几天夜里依然在大街十字路口烧上纸钱,弄得乌烟障气,又会有吵架打闹……只是上公交时还要测体温,进小区村子扫码……
似乎做了一场恶梦,梦醒之后呢?一切如故。也许这就是生活!
而我的生活呢?依然如故。
那么,自己在疫后又有什么期待希望呢?
当然是有的。我希望堂哥他们回去祭坟时用他们的小车把我拉上(我没有小车,不会开车),早上我们从西安出发,一小时余回故乡,到故乡后祭了坟;在大姐或堂姐家吃了便饭,给大姐或堂姐拿一袋米一袋面,同她们叙叙旧;然后,一块儿到老屋转转,同还健在的老乡聊聊天,叙叙旧;看看故乡的云,山,水,庄稼,果树,果花,养鸡场;从羊肠小道走到山中采采山花,采一把野菜……天快黑时告别堂姐大姐又驱车来西安,然后我把车费付给他们,他们自然地收下,我与他们告别到了南郊,他们开车去了西郊……而每每未能成行可能因为假未请到一块,或者他们不好意思收车费,压根也就不拉我了吧!王朔说过,“人与人的金钱关系才是纯洁的关系。”
两年多没回故乡了,父母坟里的草已老高了,院墙倒了,厦子房倒了,院中草已老高了,至少应该垒垒墙了。故乡可能又有一些老去之人,我们已没有能告别一下了。
我希望,每周的利用休息的一天,一块儿同朋友同学或家人去郊外爬爬山,看看水,吃吃农家乐,走走羊肠小道,抓一把泥土,听听鸟叫,去大山中喊喊,同大自然亲近亲近。我已好久没有同朋友同学说过一句话了,似乎已没有了朋友;同同学已疏远了,有联系方式,有现代化的电话短信微信,近在咫尺,却从未联系,心已远在天涯了。费用呢,当然是AA制,亲兄弟明算帐,细水长流吗。
我希望有条件的还是尽量把工作家庭迁向郊区小县城,农村。一则缓解城市的就业人口压力,一则亲近自然亲近土壤缓解自身压力和疲劳。我说过,人是自然的人,同猪狗牛一样在大自然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更有利于培养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作风好习惯。我们从自然界能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拥有宽广的胸怀,少了拍马迎奉,少了勾心斗角,多了真善美,少了假丑恶……最好真正地多接触原始的自然风光,真正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去人造景中走一遭。
我们总说要好好教育孩子,在城里如何教育呢?除了学习做作业考试外又能如何呢?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中年人,应该更能体会到农业劳动对一个人成长有多重要啊!
总之,希望疫后的城市多一份有序整洁;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温情,多一份理解;能较好地解决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更多地亲近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勤俭节约。
那么,在疫后您有什么希望和打算呢?在疫后,我们应该有一些改变一些希望了。
一一完一一
电话(微信):15309231945.
作于:2020.4.6.23:00于西安电子城。
魏增刚,男,46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