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绿皮列车
文/方亮
如果要去远方旅行,你让我规划坐什么车去?我会不假思索地说:绿皮车(火车)。至于为什么是绿皮车,与我而言,分为两个原因,其一是风景,其二是心情。
站在月台上,绿皮车像是一位矫健热情的人,站点是他的加油站,他诗意奔放的宽容,对月台上的人报以热情的微笑。上车了,旅客拿着手中的车票探寻着自己的位置,狭小的过道,拥挤的人群,旅客千姿百态的着装是火车的一份快乐。绿皮车的行李架挺好,在放行李的时候,通常能够看到人们困难的将行李举过头顶,可仍差些距离,这时候,总会出现这么熟悉热情的身影,接过那些笨重的行李,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地放到行李架上,当你反应过来要去感谢他时,他矫健的步伐已经消失在人群里。
坐在位置上,播放一首喜欢的歌曲,耳畔满满的皆是回忆。望着窗外,此时寥寥几人,剩下环卫工人在打扫月台,直到月台慢慢消失,留下广播播报:敬爱的旅客,火车现在即将开往.....为了让旅客有着愉快的乘车体验,广播里放起了怀旧的音乐,游客听着经典的旋律渐入梦境,或许是旅途太疲惫了,待查票的时候,人都叫不醒。车厢里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一声声清脆的叫卖声:抬抬脚,花生、瓜子、矿泉水......,由于价格太过高了,一瓶矿泉水卖到了3块钱,一桶方便面卖到了6块钱,往往一节车厢走过,能卖出去的并不多,随即小车有条不紊的走进了下一节车厢,又响起了清脆的叫卖声:抬抬脚,花生、瓜子、矿泉水......
令人不解的是,他明知道旅客们大多数都是自带有食物,却还是津津乐道的叫卖着。原因却简单,因为这是职业需求。
与之相比,车厢里另一道风景线出来了,他戴着小蜜蜂,以三寸不烂之舌讲着手上的东西,许是特价亚索,许是乌梅,许是奶盖......
他的营销手段简单直接,先是分析旅客的需求,再介绍自己产品的特点。举个例子,奶粉的营销,讲解员会先尊敬的称呼旅客,以吸引大家的关注点,等大家目光聚集在他身上,他便可以进行下一步营销——介绍奶粉,奶粉来自于哪里,制作工艺与其他的奶粉有何不同,吃奶粉有什么好处,奶粉可以做特产带给朋友,家人。一气呵成的营销套路,引得大家惊叹。既然介绍完产品了,自然是要卖出去,讲解员说出价格,三十块钱两袋,话音刚落,他马上说价格的实惠。惹得众人有了想买的欲望,那么味道如何呢?这是旅客的顾虑,生怕浪费钱。讲解员深知大家的顾虑,拆开一袋奶粉,从车厢前开始逐个发奶粉,边发边吹嘘奶粉的优点,一直发到车厢后方。当然,有的人为的是过过味道,并不想买,毕竟免费的奶粉,不吃白不吃。而有的人尝完后立刻掏钱买下,毫不犹豫。
到了饭点,推餐车的大叔和卖零食的阿姨过道相逢,早已达成了不言而喻的默契。大叔推上热气腾腾的盒饭,价格挺贵,25块钱一盒少有人买。过了半小时,餐车再次光临,价格变成了15块钱一盒,买的人多了些,而那些花25买的人沉默下来。又过了半小时,餐车里的盒饭已经见底,热气早已失去,价格到了10块钱一盒,一会儿,餐车终于空了,有人笑道:这是火车的套路,卖到最后,价格越低,对亏我机智。可是价格低了竟也不是件好事,盒饭不够新鲜,冷饭下肚。
窗外的山水、风景沿着铁轨瞬间而过,好的风景往往是留不住的,一如巨龙的山峦,直冲天际。有时候,路过一些村庄,看到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会让人忘却坐车的无趣。反倒将坐绿皮车当成一次享受,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山青,水秀,人美的“家园”。
乘坐绿皮车能让人忘却烦恼,工作的忙碌造成的精神压力,如果没有得到释放,会令人忧郁;学习的负担造成的精神麻木,如果没有得到释放,会令人走向不归路。而旅行是一次很好的放松,坐在绿皮车上,听着自己喜欢的歌儿,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一次与陌生人的邂逅,再遇见竟是一个世纪。沿路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旅行是奇妙的,不问归期,不问去哪,而那张崭新的车票成了精神的慰籍,心灵的向往,绝对的安全感。
图片/精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方亮,笔名千木华。爱写作,因为写作让能够让我静心,爱阅读,因为信仰着文人的情怀。一支素笔,不断的憧憬着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