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半山风之桑蛋儿熟了 如蚁人生

现在阳历的三月份的市场上,早有销售桑葚。那是大棚早熟品种。高科技产物。买过一次,个大,滚圆,肉多,但没有小时候的味。
桑葚即能鲜食又可泡酒,具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止渴、乌发明目、美容养颜等功效,还可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状。

小时候我家后院茅草厨房后面有两棵桑树,结白色的桑葚,我奶奶叫桑蛋儿,所以我们也叫桑蛋儿。那是我们家唯一的果树。我见到它们时,它们就那么高大了。树梢高出院墙好多。从外面回来,远远就能够看见它们。

我的外号半山风的来历,它们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说来话长。
我家的这两棵桑树,其中一棵是一个根双身,像连体婴儿样。我和我哥只差一岁,而我个头不小,所以别人以为我们两个是双胞胎。我们两个经常在这棵树上比赛爬树。有几次下来时,我的腿夹在两棵树中间了。哥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我抱起来,让我腿抬一抬,就出来了,大人们也从来没有发现过。

但是有一次,就没那么幸运。记得又是奶奶要蒸馍了。我们家七八口人,北方人离了馍不行,肚子吃不饱,饭菜不实在,吃了打个转身又饿了。所以每顿饭,馍这个主食离不了。当时爷爷在生产队菜园子里务菜,爸爸在大队医疗站是赤脚医生,妈妈在生产队劳动,所以,对于我们几个孩子来说,奶奶是绝对的主宰。后来我妈和我爸经常讨论说:“外疯子跟了谁了?”(意思是我这性格像谁,他们看不出来。)奶奶在家里,一日两餐,还要照顾我们几个。我是唯一的女孩子,所以早早就做了奶奶的家务助理。例如眼前,奶奶要蒸馍,我就要打下手:给锅里将水加足,水在老瓮里,人够不着,半吊在瓮沿上,用瓢,一瓢两瓢的舀,来回的跑好几趟。干完了。奶奶说:“去把笼提上到柴房揽玉米芯子。”终于九牛二虎地的揽来了。(我小时候总感觉,活就在奶奶嘴边。)“用油布擦被子(蒸馍用的用木头或者竹子做的笼屉。)”,然后生火。奶奶舍不得烧炭。所以先用硬柴把馍烧气圆,然后再用麦秸秆或麦糠慢活烧。奶奶烧气圆了,她用布围笼(怕走气,馍熟的慢,或者不熟。)会让我烧麦糠,填一把麦糠,拉一手风箱;拉一下风箱,填一把麦糠。当时又没有表,啥时候熟,由奶奶说了算。有时候,奶奶干脆就串门子去了,忘了。回来,发现我把锅烧干了,还要打一顿:“你是瞎子攻城里?不知道啥时候该停下来!”所以我就觉得,那时间长得像我的一辈子。这是我最害怕的功课了。而且,这个事情,隔两三天就来一回,啥时候是个头!

因此,在我掌握了规律以后,只要发现奶奶和一大盆面,我就跑了。有次没来得及跑,我就躲到桑树上去了。那时桑蛋还有点绿,刚开始发白,味道淡,但是不像黑色桑蛋,不熟是酸的。我吃着桑蛋,听奶奶前后院喊“峰”“峰……”。就是不答应。谁知道,从外面路过的人,看见我了,指给奶奶了。这下惨了。奶奶拿着棍子在树下戳,嘴里骂着:“你个半山风,哪有个女子娃的样!”无奈,赶紧溜下来。不料,腿夹在树身中间了。由于下来时速度太快,用力太猛,夹得太紧。连奶奶也没办法了。
她四处寻人来解救我,又不敢让我爸知道,害怕我爸打我,害怕我爸万一埋怨她。急得我奶奶额头上的汗珠子直往外冒,最后汇成汗流。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个收羊娃子的。看我奶奶急得不行,就进来帮忙。他在这边抱着我向上托,奶奶在对面抬起我的腿,终于脱险了。奶奶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那次我才知道我奶奶是爱我的。从那以后,再也不敢逃避蒸馍了。
以至于桑蛋儿成熟了,白嫩嫩的吊在树上招引我,我也不敢冒然上去了。等大多数桑蛋都成熟了。爷爷就会让我们几个把被单在树下撑起来,(后院是羊圈,土厕所,太脏。)他摇树,落下来一层。然后把单子收起来,一个个捡起来。每到这个时侯,我爷爷亲自用洋瓷缸子装满,给二老奶奶送去。而我们只能每人分一大把,未进嘴,口水在嘴里先打转,放到嘴里甜得渗牙,吃完了,将手舔一舔,嘴唇都是甜的。当时觉得可惜,爷爷怎么能给别人家的人送呢?你要知道,当时一年到头连个水果糖都吃不上啊。也没钱买什么水果吃。这是家里唯一的水果,生的时候不好吃;熟了,还要送人;自己又不敢上树摘,其余眼看落下来,可惜!能到嘴里的实在金贵!

84年前后,我上了高中,回到家,看到爸爸要盖房,拆茅草厨房,平后院,将那几棵桑树挖了。
后来,长大了终于理解爷爷了。(当时我的二老奶奶是爷爷唯一在世的本家老辈子。)日子好多了,我也教书挣钱呢。也学他的样子,尽量把好吃的先让老人吃,因为他们在世的日子越来越少。但是在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总是说:“给娃们吃,娃们长身体,我们吃了没用,糟蹋了!”

以前,麦子黄熟的时候,桑蛋儿就熟了,满树黑色珍珠,或隐或显在翠绿色的叶子中间,鸟儿吃饱了到处叽叽喳喳欢歌,那是乡间充满希望的、最美的季节。
白色的桑蛋儿到底不多见!想爷爷奶奶了!
四叶草写作团队:
飞不动(崔粉),女,56岁,北屯街道办事处腰张东张人,语文教师,退休。一辈子喜读书,用心用情写作。
伯爵雅(赵文革)女,54岁,北屯街道办事处靳家村仁和组人,农民。生活简洁质朴,远离世俗,淡然面对生活的一切的村妇,以书为友。
张巧玲(小草),女,53岁,阎良振兴街道办事处民和东人,在职语文教师。生活态度佛系,能包容天下难容之事。
如蚁人生(梁峰),女,53岁,阎良区北屯街道办事处秦家村秦利组人,上过两年师范学校,在职语文教师。
编辑:高玉虎
本期作品:如蚁人生(梁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