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杨林,生于1980年代。供职于某市直单位,副高职称,酷爱运动和写作。主要社会兼职有:鄂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会员、鄂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贵州文学》、《江南风》、《名作欣赏》等十余种刊物发表散文、文学评论近20万字。

去看看贵州的山水故人
杨林
疫情还在肆掠,这个蛰伏己久的冬天让人有太多遗憾。真的许久未牵着孩子去洋澜湖畔看栖息的侯鸟嘻水追逐,也许久未带着父母去风凰广场赏一株迎春花馥郁芬芳,也许久未挽着爱人去南浦街道感受车水马龙人间烟火。平安的你我,待疫情过后确有许许多多想干的事,没有一场“秋风”可以永寄凛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梦想就该被辜负。

只是,对于那些在灾难中支离破碎的家庭,他们也许还来不及和去世的亲人好好告别,那些在最危险的战场上和病毒对抗,和时间赛跑的一个个坚实而又疲惫的身影,他们也许还来不及安稳的睡上一觉……当看着电视画面里运送刘智明院长遗体的车子缓缓驶出医院,他的妻子哭着跟着车跑,伸出手去,却怎么也够不着,跌跌撞撞,久久不愿离去时,我默默流下了眼泪。因为,我也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啊,这些天来的焦虑担心恐惧最后变成天人永隔,这是多么残忍的绝望啊,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从不远走,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这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太多,所以,如果你问我疫后的心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想带着孩子一起去为援助我们的贵州的兄弟姐妹们送行,待春归景明,带上妻子一起去看看曾经和她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们的故乡,去看看那里的山水故人。

今夜凌晨1点34分,距离你们奔赴鄂州整整一个月了,我的妻子也33天未回家了。此刻你们很多人还在病房里巡诊,午夜的风一定很冷,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未必睡得踏实,病毒弥漫的病房你不会心安。冰冷陌生的环境,你或许还有几分孤独,你也想偎依在爱人的怀里,哪怕静静地睡上片刻,亦或摸抚一下熟睡中的孩子,甚至是吃上爸妈亲自煮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个月来,市内几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成为了你们战“疫”的主阵地,在重症监护室,陪伴你们的是裹得严严实实的笨重的防护服,还有层层遮挡下的那一个个用眼神交流的战友。你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鼻部面部眼角常常被绷紧的口罩和护目镜烙出深深的血印,有的还发炎化脓了。

据妻子讲,这都不算什么,真正绝望的是,有的病人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直到最后在你面前停止呼吸,那种无力感是最让人难受的。
“那你害怕吗?”我问妻子。
“怎么不害怕,害怕又怎样,这是我的工作啊!”
我脑海中不觉想起了刘智明院长女儿写给他和妻子的家书:“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你们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是你们的义务,别人称赞你们为白衣天使,但医生护士从来不是什么天使和神明。白大褂之下也和所有人一样普普通通,有着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血肉之躯。”现在,一场旷日持久的病毒肺炎疫情,让你们在千里之外的他乡受难,今夜,我决不赞美你们是天使,这天使负重太重,今夜,我决不赞美你们傲岸伟大,这傲岸伟大太过悲壮。
此刻,我只想说一声:我的兄弟姐妹,保重!

当孩子想妈妈,在视频里头伤心哭泣时,我也能感受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你们的爸妈、丈夫、妻子还有孩子的担心,你们也是他们的儿子、丈夫、妻子、爸爸,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可面对肺炎疫情,你们主动请缨,千里驰援,义无反顾。那谆谆嘱托仿佛还在耳旁回响:“我要求你们一个个平安,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归来!”可是,疫情还在胶着,病毒还在较劲,归期未定,你们来了一批又一批,迄今己是第九批了,虽然你们也不富裕,但却把最好的医疗资源都留给了鄂州,把源源不断的医疗和生活物质送给了鄂州,把一千四百多个最可爱的人送到与死神博奕的战场,倾其所有,风雨同舟,这是怎样的大爱和深情啊!
想起你们出征时的语短情深,想起你们与死神博奕的生死一线患难与共,想起你们抚慰病人时的暖语春晖,想起你们山遥水远互诉情思哀肠的苦涩,想起你们写下的风雨同“州”必定是归来时的手足情深,也想起和嫁去贵州久未谋面的表妹见面时的秋山几重。

今夜,当我偶然读到“云上鄂州”征集疫后心愿故事,静静敲下这篇文字时,我陡然想起了我与贵州一刻都不曾割舍的情缘,贵州有我散落的亲情。今夜,这份亲情在和我妻子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身上如此完好地保存。
只待时光驱散阴霾,只待故人安好,只待春归景明,带上妻子去贵州,去看看贵州的山水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