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魏红霞(1971年8月— ),女,1995年毕业,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酷爱诗歌和翻译,发表关于翻译的文章四篇,1999年曾在《英语沙龙》上发表双语诗歌《写在毕业纪念册上的话》。

扳虾缯
文|魏红霞(中国)
如今吃虾子很方便,可以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虾子,也可以在淘宝上买国内各地的、甚至国外的冻虾。虾子的种类也很多,就我吃过的虾子就有河虾、基围虾、小龙虾、江虾、湖虾。
可是,在我小的时候,交通没有现代发达,农村也几乎没有市集,想要吃河虾,就要扳虾缯。
虾缯是由一根长长的宽宽的竹条(因为竹子有韧性)做杆子,在一端系着一根长长的尼龙绳(因为尼龙绳耐得住水浸吧),尼龙绳下面绑着两根交叉成十字的较细的短竹条,一张很薄的正方形的棉纱,用尼龙绳把四个拐角系在两根短竹条的两端,短竹条交叉的地方,又系了一根很短的尼龙绳,尼龙绳的另一端,系着一个敲成8字形状的一面有两个小孔,可以放虾味子(诱饵,一般用米糠和碎米炒熟制成)的青砖,由于多年使用,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了。
夏天傍晚的时候,父亲就会拿着十几张虾缯,让我拿着炒好的虾味子,一起去河边放虾缯。由于夏天经常下雨,白湖里面的水都涨到离家不到十米远的河埂了,所以,父亲才有时间扳虾缯。父亲让我在8字形青砖的两个孔里放些虾味子,并嘱咐我用力按紧。我问父亲,为什么要按紧。父亲说,如果不按紧,虾子把味子吃完,就游走了。我只好用尽全力把虾味子塞进两个小小的深孔里。可是父亲多数时候,还是要自己再出劲按按。放好虾味子,父亲就开始放缯。
父亲举起长长的竹条,把用尼龙绳绑在细竹条上的棉纱向远处抛去,让装有虾味子的8字形的青砖压着棉纱浸没到水里,然后把长竹条插到泥巴的深处,形成一个长长的圆弧,这样,一张虾缯就放好了。然后再放第二张,第三张……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喊我起床,和他一起去扳虾缯。小时候,我早上总是睡不醒,父亲总要喊我很久,我才醒。而且醒来后,也总是很不高兴。及至我们到河边,天色已经渐渐发亮了。我咕咕囔囔,抱怨说太早了。父亲可能心里也有歉意,解释说,不早一点,虾子把虾味子吃完,就跑了。
父亲的话,一点没错。就在父亲把竹条从泥巴里慢慢拔出来,慢慢把竹条举起来的时候,我看见虾子一跳一跳地倒退着跳出棉纱,我急的催父亲快点扳,可是棉纱虽薄,可是水漏得还是很慢,比不上后来的渔网漏水快。眼看着虾子一个个逃掉了,我只能干瞪眼,瞎着急,因为水太深了,我也不敢往前走。等到父亲终于把虾缯扳上来,我就把棉纱里的几个没有逃脱的虾捡起来,放到我一早带来的用竹篾编成的竹篮里。然后父亲去扳第二张虾缯,第三张虾缯……每个虾缯相隔二十来步。等到十几张虾缯扳完,中午就有美味的虾子吃了。
小时候,不觉得父亲有多么伟大,总觉得父亲对我很严厉。可是,等到自己工作,成家,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父亲把一个八口之家照顾得好,是多么的不容易。
去年的三月二十二,父亲去世了。我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甚至,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春节我都没有回去。今年的清明,我又没有回去。但是父亲教会我乐观向上、乐于助人、勤俭持家的品德,通过我们兄弟姐妹又传递给下一代。
父亲,愿您安息!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