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父亲,一路走好
文/南江人
2013年6月8日18时40分,亲爱的父亲突然走了,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话。
父亲在5月26日意外摔伤造成股骨骨折,儿女们送他到医院住了一周,医生告知,人老了不能手术,只能回家养伤,子女们商定后开始轮流陪护,后来发现尿潴留,6月7日送进医院导尿并治疗,谁也没料到,仅隔一天,在医院轮值守护的妹夫打来电话告知了噩耗。后来才知,父亲死于肺栓塞,一瞬间发生的事。怪我们知之甚少,以为骨折危及不了生命,谁知老年人骨折后产生的血栓会有这么严重危害。
生离死别之际,有时脑海是一片空白,忙着张罗后事都不晓得悲痛,但我知道这种痛失之痛会在以后的日子中时隐时现:突然会发现家里少了一人;突然会发现对父亲的生平知道得太少却再也问不到;突然会觉得对父亲生前照料得不够好而充满内疚;甚至在老人住院期间有什么心事都无从知晓。
回想起来,此事还有些征兆 ,年初的时候,父亲几次给我说存折放在什么地方还有密码等等,我并没放在心上,只对父亲说不要想这些事好好保重 ,我想那时可能父亲自己感觉到身体已经不行了,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察觉。父亲在十年前生过一场大病--牙龈癌,经手术和放、化疗后,口腔和食道受损,自此以后,美味佳肴与之无缘,十多年来天天吃流食,难以想象老人家是怎么熬过来的,尽管子女们 想方设法弄好饮食,可病重的父亲却无缘享受了。更要命的是,母亲前几年得了抑郁症,天天和父亲吵,直至伙食各开各,父亲也总是凑合吃点,子女们买来的补品过期了都没动,营养和精神的双重缺失使父亲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后来我们决定每周轮流回去2-3次陪陪父母,弄弄伙食,但父亲已吃不下什么了,惟有老白干不断顿,尽管医生告诫少喝酒,但对于一个老人还再苛求什么呢?真内疚竟然没给父亲买些好酒,痛哉!
后来,开车带父亲出去散心,但父亲已经体力不支了,在车上都不愿意下来,只有回老家跳蹬那次,堂哥堂弟陪同沿途看那些他儿时留下足迹的地方,他才下车看看他童年印象中的跳蹬河,想不到那竟是他最后一次的回乡之旅!本来,约定5月份我们几兄妹陪他去成都看望他的妹妹,不想此愿竟成绝望。
父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凡事无所争,而对别人需要帮忙的事却有求必应,印象中,休息日总都在帮别人的忙,他有一手做灶的好手艺,以前单位分房,许多同事请他帮做灶,分文不取,而他自己在单位干了一辈子却得到单位的一砖一瓦。他与人为善的品格在单位有广泛的口碑,是那种任何认识他的人都不忍心去伤害他的人。
父亲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是对我们小时候照料不多 ,因为他在土桥上班,交通不便,每周只能回家两次;他最宽慰的是儿女们都很孝顺,几次大病,儿女们都是昼夜轮流照料,无怨无悔;他最疼爱的是四个孙子、外孙女,孙孙们小的时候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那时他还没有生病,去幼儿园接送小孙孙乐此不疲。在他的影集中至今都保存着四个小家伙的合影照片;他最纠结的事是晚年母亲发病时伤害了他而母亲自己却浑然不知,爱得最深却伤害得最深。
整理旧物时,一张旧相片,一本笔记本,一件衣物,甚至一个小物件都会触景生情。
影集中,有一张最珍贵的旧照片,那是父亲和母亲的订婚或结婚相,黑白素颜的旧照片掩盖不住母亲的漂亮和父亲的英俊,岁月是把无情的刀,把两个意气风发的年青人雕刻成沟壑满面的老头老太,这就是人生的轨迹。

父亲衣橱里挂着的衣物,我们都不忍心去动,就让他一直挂着吧。有一件蓝灰色的短风衣,看着我就有些心酸,那是我不穿了的,父亲把它当作宝贝,出门时都穿它,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给父亲买一件新衣呢?
笔记本里夹着几张存折,本子里记着索引和密码,一目了然,细心的父亲想到一旦他不辞而别,让我们按图索骥去寻找出处。想到父亲十多年来舍不得吃穿,却总在为后人留点什么,心里就痛得不行,可怜天下父母心。
茶几上有一个笔筒,插着几只大小不一的毛笔,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很好,那是他小时候读私塾打下的功底,以前别人红白事都请他去写字,而轮到他自己的丧事我们却花钱请别人来写了。客厅里还有一架“三五”牌挂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亲眼看父亲从解放碑抱回来的,钟摆的发条十五天上一次,过去都是父亲记得到给它上发条,父亲不在了,终于大家都记不得给它上发条,终于有一天它停止摆动了。或许时针能回到原点,但已不再是昨天。
天国没有回程票,此去泉台无归期。
清明已至,儿孙们商量着如何祭祀您老人家,今年疫情,全家无法像往年一般聚在一起,在家后的高坡上燃起香烛纸钱,看袅袅香烟朝南山福座方向飘散,但我们会以特别的方式追悼您……我们深知,您舍不得妈妈,舍不得您的儿女孙孙,放心吧父亲,我们会照顾好母亲,会经常怀念您,会把您的放大相片挂在您的房间,让您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
梦里千回忆父亲,难孝高堂欲断魂,生前历历慈祥貌,耳畔时时肺腑音。
永远缅怀亲爱的父亲,安息吧,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