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带“草根气”防疫标语的点赞与赏析
文/張开泽
自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场抗击疫情的战疫在全国多地打响。
为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民联防联控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各地城乡都挂上了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科学文明的内容,温馨地提示群众科学地应对,加强自我防护,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些标语中,既有官方和专门机构制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内容 。又有城乡基层干部群众创制的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易读易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官方和专门机构制作的标语,着眼于宏观,语言严肃、庄重、高调,起着政治鼓动、社会动员和政策法规、科普宣传的主导作用。代表政治宣传、舆论导向的主流,在发动广大民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联防联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基层干部群众制作的标语则偏重于微观,内容从一些生活细节、防疫知识、社会公德入手,告诫、警示,教育,呼吁居民时时处处不可掉以轻心,自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官方及专业机构制作的高大上标语,大家似乎已习以为常。而对于基层干部群众制作的标语,因语言朴实无华,带有浓郁草根气,生动、形象则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播。
这些语言文字朴实无华,带草根气的标语,俗中见雅,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和通俗性的有效结合,既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又明白如话,深入浅出。让人一目了然,一读便懂,过目难忘,对标语的受众来说,有极强的冲击力,具有醍醐灌顶,激起冲动的效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有的时候,对广大基层民众而言,如此接地气的标语往往胜过大型的报告会,动员会,更能直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特别值得赞赏。在此,略举几例,和大家分享、赏析。
赏析之一:
为了有效地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各地为减少人员流动,倒逼病源暴露,遏制疫情扩散,避免长期消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有楼栋一律实施全封闭管理,居民不得出入楼栋。所有小区、庭院、居民点严格封控,禁止出入。
严格实施居家隔离、群防群治本是防止感染传染新冠肺炎的科学之策,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之需。但这种前所未有的居家隔离,起初并非人人都能理解、接受,自觉遵守。为此各地创作编写了不少针对性极强的标语,如:
‘’只要还有一口气,待在家里守阵地‘’
“宁愿长点膘,也不外面飘‘’
“我在家,我骄傲,我为祖国省口罩‘’
’封城封路封不住爱,隔山隔水隔不断情,自我防护要做好,众志成城抗病毒‘’
这些标话口号蕴含着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国精神,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又如,同样是宣传居家隔离,有的地区挂出的横幅标语却选择从另一角度加以表达:
‘’现在请吃饭的都是鸿门宴‘’
‘’今天到处上门,明天肺炎上门‘’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 敌人来了不开门‘’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
这些标语口号,语言均来自百姓生活,既有正面要求,又有反面警告,直陈不隔离对个人及他人的危害,晓之以理,直击灵魂深处,警示大家好好惦量惦量,作出正确选择,敲响的是一记记警钟。
其中像‘’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
这类标语似乎把话说绝,为了隔离可以暂时‘’六亲不认‘’,这语言夠狠吧。相信某些官员、文人即使有满腹经纶,也难以写出这样的标语。
赏析之二:
政府及专家强调每个人出门到必须与人接触的场所,都必须戴口罩,村口,街头、院坝、里弄,居民小区到处挂有要求人们外出必须戴口罩的标语口号:
‘’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强 躺家里总比躺ICU强‘’
‘’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不戴口罩你试试,试试你就逝世‘’
‘’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全家齐戴口罩,胜过吃上一堆补药‘’
‘’疫情当前微信拜年,口罩一戴福气常在‘’
‘’出门就把口罩戴,于人于己都是爱‘’
‘’预防新型肺炎,从“口罩文明”开始‘’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鲜明、生动、火辣辣的文字,明白如话,让人深受触动,往往比派人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劝人戴口罩更能让人理解,接受,更加管用。

赏析之三:
有专家明确指出,这次疫情滋生蔓延,跟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贩卖野生动物和某些人贪吃野味直接相关,提醒人们远离野味,避免病毒传染,于是街头巷尾便出现了以下内容的标语:
“今天沾一口野味,明天 (去)地府相会”
‘’病从口入,贪吃野味,易染病毒,必然在劫难逃‘’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减少接触家禽家畜‘’
针对无知无畏贪吃野味且顽固不化者,自称不信邪者。这条标语,直接将“地府”抬了出来,告诫饕餮之徒,贪吃野味,会丧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重棰敲打的震慑作用。

赏析之四: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吃团年饭、走亲访友、上门拜年、三朋四友聚会打打麻将,这些都是普通民众的春节习俗。但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这些习俗都被叫停。千年习俗,一朝改之,谈何容易。对此,一些人不习惯,不愿意,甚至不理解。
为了教育人们暂时放下传统习俗,按规定宅家隔离,各地区除了制定一些制度严格管理外,还辅以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于是一些措词朴实无华,直白的宣传标语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拜年就是害人 聚会就是找死‘’
‘’带病回乡 不孝儿郎 传染爹娘 丧尽天良‘’
‘’今年过节不回家 就是孝道人人夸‘’
‘’少出门 多居家 网络拜年乐大家‘’
‘’走亲访友都取消 在家过节防护好。‘’
‘’不串门 不集会 不聚餐 健康年才是幸福年‘’
这些标语 ,有要求 ,有提醒 ,有警告 ,激起人不得不认真思索,今年还聚不聚餐,还串不串门,还打不打麻将……
疫情传播之时,社会上,网络上谣言到处飞,人们真假难辨,造成恐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推进。针对这种情况,民间也出现了不少立场态度鲜明的相关标语,如:
‘’不信谣不传谣 积极心态防控好 ‘’
‘’严阵以待 科学预防 不信谣 不传谣‘’
‘’病毒疫情不可怕 谣言信息切莫发 ‘’
‘’只送祝福 不传谣言 别让错误信息帮倒忙 ‘’
这些标语犹如警钟敲响,给人以警示,让人们从茫然中清醒,樹立起不信谣,不传谣的觉悟和正气。

赏析之五:
都说科普难,但俗话说高手在民间,通过短短的一句标语,就能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认识到病毒防控的重要性及方法。如:
‘’勤洗手来多消毒 才能远离坏病毒 ‘’
‘’发热症状及早看 确保自己身体好 ‘’
‘’多开窗 多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好‘’
‘’多休息 多喝水 多运动 增强体质身体好 ‘’
‘’见面拱手有礼貌 减少接触传染少 ‘’
‘’打喷嚏 捂口鼻 喷嚏后 慎揉眼 ‘’
‘’戴口罩 勤洗手 测体温 勤消毒 少聚餐 勤通风 ‘’
赏析之六:
这些通俗标语引来人们评头论足,有人叫好赞赏,也有人持异议,说什么语言粗俗,毫无文彩,甚至还拿日本人向中国捐助医用防护物资时所用的唐诗捐助词与之对比。
的确,在这众多被某些人蔑称为土俗的标语中,确有一些遣词造句还不尽如人意,个别语言甚至有点过头,带有一点咀咒的意味,如:
“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 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
“发烧不说的人 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
“湖北回来不报告的人 都是定时炸弹”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 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今年过年不串门
来串门的是敌人
敌人来了不开门‘’
标语中有哲学,标语中有政治。客观地看,这些带有土俗味的标语,话虽糙但理不糙,虽略显生硬粗鲁,但硬核标语背后,背靠的是中国社会基层特别是农村现实,这些狠硬的标语极富特色,很能反映民风民意。
也许个别标语,从字面看,似乎有些过火,然而非常时期,响鼓也需用重锤敲,正所谓‘’矫枉必须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
话说回来,标语、唐诗各是一种文题,标语要求直白,诗歌讲究文彩、格律、辙韵。余以为,某些人硬要将两者作比,其评议必失于偏颇。如非故意贬低标语,便是对其文字通俗理解认识不夠,对其不足之处缺乏宽容。
赏析之七:
艺术、文学有高雅、通俗之说,即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区分。宣传标语的内容自然也有雅俗之別。
‘’高雅‘’的标语出自官方或文人笔下,政治立场鲜明,措词严谨,语句高调,铿锵有力,面向全体国人,如:
‘’ 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坚决打赢防控新冠肺炎攻坚战‘’
‘’以临战状态 战时标准防控新冠肺炎‘’
‘’科学防控 依法防控 联防联控 ‘’
而‘’通俗‘’的标语基本上是由街道、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创作出来的,它直接面向基层民众, 创作灵感均来自于生活,借用了老百姓的口头语言,说的全是大白话,通俗上口,易懂好记,具体而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利弊,更适合于基层民众,为他们所接受。
既是‘’通俗‘’标语,自然带有草根气,但也并非条条皆俗,稍加注意不难分辨出其中也多少还是有一些带有一点文艺范的,如:
‘’带病入园非英雄 发热隔离真好汉‘’
‘’不串门 福气临门 戴口罩 福星高照‘’
两类标语虽有雅俗之别,但并无高低之分。‘’高雅‘’标语代表的是官方高层的意愿,主要起政治鼓动和社会动员、警示告诫、科普宣传的作用。 ‘’通俗‘’标语表达的则是对人民大众的温馨提示,警示告诫。两者各为一翼,互为补充, 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各自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个人认为,‘’通俗‘’标语理当跟‘’高雅‘’标语一样受到尊重,给予正确评价。它毕竟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在疫情防控宣传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虽有不足之处那也应该宽容,更不能随意说三道四,对于其亮点、其出彩之处理当热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