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疫区的这些日子 文/陈祥建

今天是武汉封城整整两个月,武汉人民熬过了腥风血雨的冬天,迎来了阴晴不定的春天。近几天省内一些城市陆续解封了,武汉市连续几天"三零",我所在小区己一个多月"无疫小区"。超市、商店陆续开门营业,路上行人、车辆一天比一天多。
我是个退休工人,没有什么嗜好,平时喜欢写写小文,封城的第一天,开始记下本人和平常百姓在疫情中的柴米油盐。由于外出不便我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出一篇稿件,刊发在网络平台上,前后共发了12篇,虽然没有激起一丁点儿浪花,让我着实过了一把写作瘾。有趣的是第12篇小文还被网监封、删了几次,经过一番修改后还是刊发了。
武汉的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开始全面消毒。公园、公共场所开放了,街头巷尾围栏依然围着,有许多己被人悄悄撕开小口子方便进出。小区门卫人少了、检查也松了。3月24日下午三点多到沃尔玛门口排队,三位全副武装的青年男子坐在桌子后面忙着:查健康码、测体温、登记,完后才能进店。一个多月没进来了,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已经开始对个人。店内人不多,蔬菜、活鱼、鲜肉、水果充足,价格都比私人店便宜:鲫鱼8元、猪肉20多元一斤,白萝卜、大白菜1元1斤。






封闭一个多月的江滩公园开门了, 几个月没有出门好好锻炼,3月26日早上7点50分,我从武汉关一路小跑到汉口江滩大门处,门卫照例检查健康码、测体温。江滩内人不多,宽阔的江面上飘着一层薄雾,一条条贷轮正鼓足劲航行,江对面一栋栋错落有致的高楼,像一幅幅剪影倒映在江边。我沿着红色跑道朝长江二桥方向疾行,我一边走、一边欣赏江滩风景:春风梳理千丝垂柳、一丛丛野花、野草围着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起舞,一颗颗粗长的大树昂首挺胸顶着阳光,一排排密密麻麻绿色护堤林戏水弄浪....
我站在毛主席曾经乘坐过的66~716舰艇,想像着毛主席当年站在甲板上,向广大群众挥手致意的情景....。

一群鸽子悄悄落在沙滩上觅食,几只不知名的鸟在树丛、电杆上嘻嘻追逐。
走完红色跑道,到了长江二桥底下,又进入墨绿色的跑道,继续向二七长江大桥走,我今天要挑战自己,一直要把江滩所有跑道走完。
太阳悬在头顶,汗水出来了。好久没有这样大运动,口干舌燥,身疲体乏,好想休息一下。望着渐渐清晰的二七大桥,我安慰自己:快到了,再加把劲。
上午9点50分,终于走到江滩跑道尽头,到了二七长江大桥底下,拍了几张照片。因前面没有路了,沿着左边转弯小路,走上一条不宽的马路,路边停了好多小车。见两位保安正在闲聊,便问道:请问这条路行人能走吗?可以!一年龄稍大的回答,我又问:从武汉关到二七长江大桥这里有多远?差不多八公里,你走过来的?另一保安答着问道。
我从二七大桥的引桥底下,沿着江滩护堤墙内往回走,当经过江岸汽车轮渡码头时,又改变了主意到江滩外面的大街上看看。近几年,武汉市容市貌变得越来越美:立体道路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的街道整洁清爽; 即有精典雅致、金碧辉煌的现代高楼,又有古朴厚实、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物建筑,漫步街道与楼房间,好像行走在现在与过去之中。围着修旧整新的宋庆龄旧居、美国驻武汉旧领事馆等老建筑参观。


11点50分到家了,好高兴,今天走了30里,洗过澡、吃过饭,窗外下雨了。
3月27日,风大雨狂。社区临时搭的值班帐篷许多被吹倒。风雨中,第一次从被扒开的围栏小口子钻出来,走到沃尔玛。今天门口只有一个男同志:查健康码、测体温。店内客人多了,货架上好多蔬菜卖空了,鱼、肉柜子里空空,第一次发现沃尔玛副食货架上有许多也卖空了,找了一圈没有看到一瓶腐乳,售货员告诉我:空了几天,货还没有到。下午,网上热传视频:黄梅市民因出行受阻,与九江民警在黄梅九江大桥发生争执,理直气壮的黄梅市民,掀翻了警车...疫情中的湖北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还要承受泪的洗礼?!
3月28日上午小雨,到附近的私人菜摊看了看,猪肉还是35元一斤,土豆、红薯4.5元一斤、大白菜3元一斤。我第一次到居委会对面的中百超市购物,一中年妇女把守大门:查健康码、测体温。店内不大,没有活鱼、海鲜、肉类出售,其它都有,虽然种类没有沃尔玛多,价格绝对可以与自称全市最底价的沃尔玛比拼。买了几斤土豆(2元一斤)几斤红薯(2.4元一斤)。不管怎样,关键时候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鱼肉果蔬等必需生活用品,一定得依靠大型超市、商店,真的感谢为民着想的政府。今天又有好消息:市政府宣布所有公交车、地铁开通。
三月份的最后一天,天气依旧阴沉沉,马路上大小车川流不息,街头巷尾穿行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几位穿着防护服的工人,手持消毒喷雾器在江汉路周边的商店、餐馆、酒店、菜场、公共场合等巡回灭菌消毒。
随着形式一天比一天好,停了二个多月的江汉路声直菜市场开业了。正在庆幸购物方便了时,一股暗流在百姓中传开:赶快囤粮。传者说的有鼻子有眼:什么农村土地大量荒芜,良田搞起房地产开发,加上周边八个产粮国宣布禁止大米出口等等,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买米存粮。我对此不屑一顾,我相信政府一定会有长远计划,绝对不会让老百姓饿肚子,肯定会采取对应措施。果然,电视、报纸发声了:我国粮食贮备充足,每年生产的粮食完全满足国民需求。
两个多月来,今天第一次乘地铁,与平时比只是多了一道手续:进站首先用手机扫码、验证、安检、进站乘车。地铁站内人不多,车箱内人更少,有的车箱内一个人都没有。几分钟到了中山公园站,下车后,在公园里转了一大圈,公园里干干净净,游客廖廖无几,公园门前的解放大道、立交桥上一辆辆车来来去去,人行道上行人很少。

清明已至,市政府一再倡导:文明礼祀,居家追思。
4月3日早晨,天空阴云阵阵,路上行人稀少。在地铁站前手机扫码过安检后,登上开往天河机场的2号地铁,车箱里人还是不多。20多分钟车到了我的故乡~黄陂盘龙城。出地铁站,走进盘龙城叶店的最后一处树木青葱的小山头。绿荫掩映的山坡处、树林里已有人在坟头烧纸钱。沿着弯曲泥巴小路,拨开野藤蔓枝,来到我父亲、母亲坟墓,我立刻跪在父母墓碑前,抑制不住嚎啕大哭起来:爸爸、妈妈,我好想您们....,香烛,点起来,纸钱,烧起来。草丛中青烟缭绕,香火正旺,烟雾弥漫中,我一遍遍抚摸着爸爸妈妈的遗照,一边喃喃低语,向爸爸妈妈倾诉心中的思念,泪眼朦胧里又看到爸妈慈祥的微笑....

好久没有乘公交车了,从坟地走出时,我想乘一回公交车。乘公交车与乘地铁一样:先刷卡、验健康绿码、再上车,车上人不多,30多个座位只有7个人。
回到家休息一会,出去买菜,与一位没有戴口罩、拎着鸟笼的中年男子迎面而过时,他望着我笑了笑说:老师傅还戴两层口罩?我说:么样?我一直都是戴两个; 我一个口罩也不想戴,他说。虽然疫情趋缓,政府没有解除封城令,为了自己和他人,口罩一定要戴上。这几天进店、乘车、办事中,深深感到手机太重要了,什么都不能离开手机。
4月4日,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蓝天白云。上午8点半,我去汉口江滩公园想参加悼念活动,沿途看到社区、街道、巷口都加强了警戒,紧贴江滩的沿江大道一带巳被封,江滩公园各入口处全部由警察、保安值守,无关人员禁止入内(据说公园昨天已经封了)。武汉各单位与全国一样下半旗致哀。我和其他被阻在江滩大门外的人们,聚集在悼念活动的入口处。




上午10点正,江城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防空警报响起。正在执勤的民警、保安和来自各地正聚集在大门外的人们一起肃立,默哀三分钟:深切哀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悼念过后,沿江大道解封,一辆辆车从公园内驶出:主要有公安、武警、中央电视台、政府公务车等。门外的人群开始热闹了,长枪短炮拍照、采访,有摇着小红旗的、有拿着白花、黄花准备进入献花的....。正当人们神色凝重的忙碌时,一年青女子领着三只戴口罩的狗,从人群中穿出,引得一阵谈笑....





春日阳光灿烂,照在身上暖暖。中午12点了,大门仍然不让进。有人熬不住了问执勤的警察:到底几点能让我们进去祭祀?有警察回答:活动已经完了,现正在消毒,您们最好明天来....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封城的第72天,全国下半旗、中央领导、普通群众肃立致哀。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深切悼念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纷纷清明泪,悠悠哀思心。
陈祥建
2020年4月4日下午16时

作者简介:
陈祥建,男,1957年7月出生,长航退休工人。1980年开始在《海员文艺》巜长江日报》巜武汉晚报》巜中国交通报》《中国河运报》《长江航运报》巜深圳特区报》《乌鲁木齐晚报》《荆州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小小说、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等。90年代弃笔从商,2018年7月同学聚会,发现网络平台,一年多来发表了近一百来篇文章,现在笔耕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