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疫情 我们做点啥?
文/熊家林
鼠年春节,一场铺天盖地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扑来,浇灭了中国人喧嚣的节日气氛。
一夜间,铁路、民航、公路,交通管制,大批原定春节出游的市民取消行程,铁路、民航免收退票手续费;各级防疫部门派出精兵强将,全副武装,对候车场所、客运车辆、终到列车消毒灭菌;镇守交通要道,设卡排查,禁止疫区车辆进入,检测乘车人员体温;旅游景区、公园、茶楼等休闲娱乐场所关闭;举国上下,城市乡村,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人民战争打响,一夜间,大街小巷变成一座座空城,全国人民戴上口罩,停止走亲访友,闭门躲避病毒传播。
面对疫情,我们该做点啥?看他们:无数爱心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一批批放军军医卫士奔赴疫区,一批批地方医疗队抵鄂增援,对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开展救治工作;84岁高龄的呼吸病学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大年三十前一周,就抵达疫区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与随后赶来的传染病学科专家李兰娟院士,并肩战斗,每天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抗击疫情病毒的指导信息,日以继夜地忘我工作……
战斗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却留下满满的压痕;一个个身着防化服、防化帽的白衣天使,累倒了,和衣倒地打个盹,他们宁愿少吃少喝,甚至不喝,为的是不上厕所,避免脱掉防化服,多一份感染的危险;武汉青年自愿者协会网上招募,一夜间就有七千人报名参战,一座座空城,全是自愿者担当的快递小哥、身着黄马甲背心的大学生,忙碌着转运捐赠物资,清扫疫区清洁卫生的身影;看到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亲临疫区,看望干部群众,靠前指挥,与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让我们好不感动。
看到一个个基建狂魔,经过两周昼夜奋战,在武汉疫区建成占地2.5万平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占地8万平米1600张床位的隔离病房区和可供2700名医护人员使用的生活区雷神山医院,专门收治重症患者。一天时间,分别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连夜建成3800张床位的三所“方舱医院”,专门收治轻症患者。湖北民工骆名良捐出7500元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工资,买来食品慰问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无不被建设者们惊人的速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看到以韩红基金会为代表的一大批歌唱家、演艺家,一大批央企、国企,以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民企,相邻友好国家,国际友人,华侨、华人,纷纷捐款捐物,南航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至广州的航班,没有乘坐一名旅客,全部被澳洲华人买完飞机上的所有座位,把无偿捐助的口罩、防化服等救援物资,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运往中国;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村民驾驶6辆卡车,行程36小时,驰援武汉100吨新鲜蔬菜,以此来报答18年前发生的那场大地震,武汉免费救治汶川县100多名伤者。每辆卡车上贴着同一句话:纪念这份跨越时空的感动!许许多多的爱心使者,彰显了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情怀。
作为疫区后方的我们,该做点啥呢?听钟南山院士的忠告:疫情拐点还没到,不报侥幸心理,呆在家里不乱出,勤洗手。出门必须戴口罩,不戴口罩者已成过街老鼠,人人躲之。
27楼的王婆婆关在家里10多天没有下楼,叫嚷着要下楼走走。陪在身边的儿孙们解释说,“非常时期,不能出去。”老人家哀嚎道,“脚都关硬了,放我出去吧。”经儿孙们耐心劝说,把客厅饭桌、沙发腾开,每天陪着老人家,一起在客厅行走。就是一家人吃的菜,也是儿女们用手机在网上超市购买,商家统一配送到小区来,指定一人下楼去取。

我们呆在家里,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医院添堵。前方白衣天使,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累死累活,抗击冠状病毒,守护着人民的健康。我们千万不要给国家添乱,不要给医院添堵!
抗疫阻击战到了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挺住,只要还有一袋盐,不上银行去取钱;只要还有一根烟,每天闻闻抽十天;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市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勺油,不往超市去露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呆在家里守阵地。
呆在家里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在家时间长不长?比比当年张学良。有吃有喝有网上,再呆十天又何妨。为国分忧防传染,也给自己省大洋。驱散阴霾见太阳,耐过寂寞,就是快乐!挺过疫情期,就是健康!就是家人的幸福!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超强的组织指挥能力,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的民族气慨,17年前应对非典的成功经验,不畏艰险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战争!

作者简介:熊家林,笔名,居南岸。重庆綦江区人。当过车间书记,党群室主任,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享受副处级待遇,现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上千篇通讯、论文、小说、散文等在报刊、网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