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就是一个角度问题
文/卓尔
写作有时候就是一个角度问题,情感、思想、主题本来就在哪放着。今年清明节公祭,降半旗,鸣笛,拉警报,默哀三分钟,都是一个主题:悼念病疫逝者,祭奠抗疫烈士。怎么去写出来,表达一种共同的情感,就要选择一个角度,比如,注目半降的国旗,比如又听警报拉响,比如汽笛长鸣,英雄长念,比如老师写的《静默三分钟》。不同的角度,不用的表达,共同的主题——这就是写作的魅力。
这种大主题写作,务必不要大而空,面面俱到的描写只能成为现实翻版,而不是心灵的书写,作文语言要看见心底波澜,听到心跳,感受到一颗心与事件的碰撞击起的火花,感受到热度和表情。文字是有温度的!

认准一个角度,就是找到抒情点,静默——就是情感立足点,出发点,爆发点,凝聚点,也是“诗眼”“文眼”,焦点。由此,老师想到,大地、青山,小鸟,流云,流水,流光,天涯海角的人,都需要静默,这是最表层的。静默干什么,这是第二层,以虔诚之心报答逝者虔诚的心,以三分钟的安宁告慰九泉之下的安宁,以深沉的哀思表达逝者的同情和敬意。同学们往往写到这一层就万事大吉了,实际还是表面文章。任何一个大事件,都需要反思精神,公祭恰恰是让我们反思和咀嚼苦难,唤回冷漠的灵魂,唤醒人类的思考,唤回人性的温暖,焕发人性的光辉。我们咀嚼苦难更体验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感谢英雄,体验牺牲和奉献的价值。反思沉淀就从情感上升到思想,有了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就有了文章的“魂”,这是第三层。然而,如果停留在反思昨天,不去探究明天,反思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最后浓墨重彩去写英雄品质,英雄情怀,把自己和英雄精神结合起来,追寻英雄,走进英雄,学习英雄,做个英雄。文章至此,悼念,致敬,反思,学习,行动的主题才算表达完整。诗和散文写法完全一样,老师喜欢节省文字,所以用了诗歌形式。

作文有固定套路,老师从来不打稿,手机写作,是因为套路特别清楚,只是文字问题,而且下笔后情思滚滚如涛,词汇蜂拥而至。同学们,不仅是解决文字问题,关键写作套路还不清楚,技术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所以你们得加油,跟着老师好好学习。

附原诗: 静默三分钟
文/卓尔
今天,上午十点整
十四亿人静默三分钟
十四亿颗心表达同一种感情
青山静默,大地静默
天空和所有的鸟儿静默
以一种虔诚报答一种虔诚
以一种安宁慰籍一种安宁
以一种哀思祭奠苦难
以一种怀念诠释崇敬
静默三分钟
流云静默,流水无声
流光凝滞
不管天涯海角,
流浪的脚步必须驻停
这三分钟
只属于死难的亡魂
属于逝去的英灵
崇高的灵魂理应享受崇敬
静默三分钟
幸福的我们咀嚼苦水
在泪水中坚强
在磨难中坚硬
静默三分钟
让平凡的我们走进英雄
寒流滚滚,逆风而行
我行
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我行
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
我们行
大厦将倾,召必回,战必胜
我行
忍辱负重,砥砺前行
我行
静默三分钟
学着英雄样子,去做英雄
平凡的我,也会让世界感动
卓尔 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