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成于汉,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guī ]”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就是其中之一。其后,晋文公重耳[chóng ěr]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融入了“寒食节”的祭扫、踏青、秋千等习俗。到了唐朝,唐玄[xuán]宗直接将清明和寒食节打包,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后来清明节又融入上巳[sì]节祭祀郊游的习俗,逐渐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一个集节气和节日于一身的传统佳节,清明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