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鸳鸯湖诗社独家传承的限韵式櫂歌体同题同韵诗句唱和活动(庚子年三月初九),冀鸳鸯湖诗社诸同人见而和之:
一,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宋)
注: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作品多以对景物的精致描述,以抒情。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二,
《踏青》
田蛙呱呱又清明,
桃李花落飞春城。
风华携手踏青去,
翠柳处处听啼莺。
~袁广学
三,
《晨光》
习习微风正黎明,
梨花铺雪满霜城。
径踏朝晖宵露去,
晴空燕舞草飞莺。
~周亚松

四,
《清明》
花重柳暗正清明,
春草芊芊满凤城。
惟愿千秋亲永在,
长欢膝下啭流莺。
~冯书芳
五,
《岁月如梭》
春秋冬夏季节明,
风花雪月景饰城。
光阴流淌消逝去,
苍鬓孤冢枉啼莺。
~周亚松
六,
《清明扫墓》
雨落桑田正清明,
提篮出得胥塘城。
绿荫小道低眉去,
却见梨花枝间莺。
~许秋其
注: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屯兵于此,开凿伍子塘引水直抵境内,故也称胥塘,在今嘉善境内。
却见梨花句:是指今年疫情时期不开放扫墓,政府已在先祖前代为献花祭祖。
七,
《心无着落》
夕阳照晚顶峰明,
紫色霞云罩古城。
叶翠花飞何处去,
依栏落泪问黄莺。
~王相龙
八,
《雨夜荷塘》
夜风拂扫待清明,
骤雨急急洗新城。
满树繁花纷纷去,
荷塘鸣唱众泥莺。
~周亚松
注:泥莺,指青蛙。4月1日凌晨1:45分。
九,
《进城》
雄鸡报晓天渐明,
起床梳洗要进城。
好久未到月河去,
花鸟市场闻啼莺。
~周根法

十,
《慧源》
苦口婆心拨心明,
心心围堵做长城。
不畏艰险登高去,
万里长空声声莺。
~祥平
十一,
《梦》
夜半人静张灯明,
梦里寻思欲进城。
床上翻来又复去,
只見喜鹊不知莺。
~范永林
十二,
《居家隔离》
踏破幽梦晨微明,
梨花携雨吟异城。
门锁庭园奈何去,
闲呼鸳鸯戏飞莺。
~毕勇
十三,
《佳人》
玉面娥媚杏眼明,
丹唇皓齿更倾城。
蛮腰款款留芳去,
典雅风姿笑语莺。
~王相龙
十四,
《热闹通宵》
繁星点点豆晖明,
透亮灯光不夜城。
半数居民寻梦去,
其余酒舞正歌莺。
~王相龙
十五,
《题木安邸》
大街小巷尽通明,
已把杭城作汴城。
争渡花船来又去,
艳歌声浪讶流莺。
~姚甫凇

十六,
《清明寄语》
杏雨绵绵淋清明,
小烛闪闪烧纸城。
虚空圆缺难留去,
归魂闻听夜黄莺。
~奚永良
十七,
《欲行被堵》
一觉醒来天大明,
鸳湖雅士又迁城。
本想即刻追随去,
不料出门撞燕莺。
~王相龙
十八,
《清明祭祖》
四月四日正清明,
焚香备纸赶出城。
趁早老家祭祖去,
漫天凌空数燕莺。
~王钧
十九,
《踏青》(同韵)
风和日丽正清明,
老幼举家尽出城。
开襟寻幽踏青去,
梨花飞处闻歌莺。
~饶顺善
二十,
《清明祭泪》
梨花格外荡清明,
闹市郊野白云城。
踏青随心流星去,
早闻泣语对啼莺。
~赵进豹
二一,
《垂钓》
笙歌舞曲彻夜明,
梨花柳絮满堆城。
寻得池塘戏鱼去,
兴致应邀烟柳莺。
~王钧

二二,
《祭祖》
轻风拂柳放天明,
运河秀水映禾城。
辰整衣冠老家去,
祭祖双亲细语莺。
~范永林
二三,
《古城今昔》
凌公巧引灌渠明,
从此禾兴耀古城。
史乘不随光景去,
溪田脉脉向流莺。
~刘家友
二四,
《禾城春早》
香风一夜到天明,
窗外唧唧已半城。
人懒鸟勤推牖去,
圃前槐杪一黄莺。
~刘家友
二五,
《读书夜感》
杨柳春风景色明,
他乡游子旅禾城。
愁云悒悒今消去,
谁叹人生似谷莺。
~刘家友
二六,
《游子吟》
扬花柳絮又清明,
心飞老屋身居城。
游子心切祭祖去,
虚度华年伴我莺。
~王钧
二七,
《清明祭拜雨湿魂》
携家上塚祭清明,
细雨霏霏隅边城。
人撷梨花相与去,
树冠啼落晚栖莺。
~孙丽红

二八,
《游春》
人间三月寒清明,
红男绿女尽出城。
春暖花开踏青去,
老树萌芽少黄莺。
~寿荣棠
二九,
《清明扫墓青衫湿》
扫墓会亲聚清明,
魂梦牵念绕冥城。
依依不舍转别去,
陪伴亡灵拜托莺。
~孙丽红
三十,
《英雄归来》
卧龙溪畔白茶明,
杜鹃争艳映山城。
抗疫英雄归来去,
竹海静栖听飞莺。
~范永林
注:昨天李兰娟院士带抗疫英雄从武汉返回浙江安吉修养。
三一,
《酌酒悼慈父》
墓地号啕又清明,
思亲肠断坐愁城。
撒手驾鹤归真去,
星辰失晖啜对莺。
~孙丽红
三二,
《追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遥寄当年的研妹李建英姑娘》
素面清新眼目明,
相携师妹制管城。
卅年岁月轻吹去,
梦里时常闻莺莺。
~高贤
按:千年湖笔之都“善琏”历有秘传之造笔技艺。须童男童女自志学之年起始习之,才能有所成。研妹闺名英。温婉可人,细声细语之态,三十五年后犹如昨日。真是岁月如歌也。
注:研妹即砚妹。同窗共学之师妹也。同拜于湖笔工艺大师沈锦华先生门下,历七载。
志学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故称15岁为“志学之年”。
眼目: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管城:指毛笔。
典出《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二十一·毛颖传〉。唐代韩愈曾写《毛颖传》,说毛笔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后因为毛笔的代称。亦称“管城君”等。
附典源: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二十一·毛颖传〉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阙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三三,
《也谈往事》
四十年前夜月明,
相约携手悄出城。
人多地方不敢去,
桥边树下听飞莺。
~寿荣棠
三四,
《暮色》
夕阳赪色明,
彩霞披新城。
鸡犬归农舍,
篁林栖莺莺。
~范永林
三五,
《念旧惜今》
驱车百里赶清明,
墓地焚烟又返城。
祭奠亡灵方过去,
春风作伴赏流莺。
~王相龙
三六,
《洪波晨景》
洪波雨后又清明,
多彩樱花欲化城。
满架紫藤承接棒,
云烟深处一流莺。
~冯国强
三七,
《忆初恋》
叹惜常梦惊黎明,
昔学高中临县城。
初窦情开却羞去,
愚恨从此杳音莺。
~赵进豹
注:九零后高中时代,曾有同窗谷某某初恋暗示我,当时男生早发觉,劝说让我主动示意她,但我很羞涩。因初中时定了小媒,不敢违犯父母之意。
高中毕业时,再此表白,谢绝
愧对。先联系做朋友,后各成家,为了家庭和睦,从此久别至今。
三八,
《无题》
君梦华年念月明,
研窗学艺拜同城。
当初懵懂无知过,
一笔相思婉约莺。
~夏立梅

三九,
《禾城踏春》
粉树樱花蝶恋明,
香枝招展满禾城。
阳春天朗游湖去,
踏景新亭柳浪莺。
~夏立梅
四十,
《夕阳梦》
旧梦依稀心自明,
梨花银杏满堆城。
美景江南无力去,
深处老城戏燕莺。
~王钧
四一,
《中秋赏月》
月夕皓月朗朗明,
望月怀远思禾城。
思绪亦随嫦娥去,
月宫可有娇娇莺?
~王杏芬
四二,
《看朋友圈紫藤图片》
如瀑如帘一架明,
亦真亦幻足倾城。
斜依廊庑风流处,
紫袂婆娑逗细莺。
~吴卓岚
四三,
《网上祭祀》
梨花似雪正清明,
半数居民不出城。
百般哀思寄网上,
千言万言托流莺。
~吴顺荣
四四,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天黎明,
白兔为情离宫城。
惊魂断义拆散去,
民间传世惊千莺。
~奚永良

四五,
《往日逸情》
情真意切悟自明,
邀卿幽雅逛青城。
数载逸情风飘去,
娴熟私语耳畔莺。
~王钧
四六,
《即兴一首》
雨霁云开春色明,
树烟花雾绕禾城。
寒潮肆虐今遁去,
绿窗重开闻啼莺。
~黄新坦
注:连日来寒潮肆虐江南,嘉兴寒雨交加,苦不堪言。今天阳光明媚,莺歌燕舞的春色景象又展现在人们眼前。
四七,
《藕断丝连》
旧梦如昨肚里明,
心思粉黛泪倾城。
韶华岁月频相忆,
斗转星移念燕莺。
~王相龙
四八,
《城外赏春》
蜂恋菜花近清明,
踏青赏春出禾城。
暖风十里寻杏去,
桃林深处闻啼莺。
~盛锡林
四九,
《空城计》
羽扇纶巾智孔明,
焚香抚琴唱空城。
巧计吓退魏军去,
金戈铁马化流莺。
~王永林
五十,
《回首忆往事》
粉腮如花美眸明,
含情低眉已倾城。
往事如烟随风去,
蓦然春回犹闻莺。
~盛锡林
注: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貌美如花的姑娘如今在何处,往事只能回味,时光一去永不回!

五一,
《春光好》
钱塘堤岸海浮明,
六和镇江生古城。
今日西湖游坊去,
暖风坡里婉流莺。
~毛玉根
五二,
《同韵》
推翻蒙元建大明,
万里边疆筑长城。
铁马金戈时代去,
世界奇迹仍飞莺。
~王相龙
五三,
《禾城夜雨》
电闪夜空窗前明,
雷声裹雨润禾城。
落花随风不知去,
惊醒梦中一夜莺。
~王金泉
五四,
《出门随感》
云开日出春色明,
缤纷锦绣满禾城。
落花片片随风去,
未闻柳间恰恰莺。
~王杏芬
五五,
《风筝》
两岸草青晨晖明,
朝霞流水绕春城。
鹞子不追风帆去,
飞上树梢逐燕莺。
~吴永强 2020.4.1
五六,
《围城》
人间姻缘实难明
情感困惑锁围城。
流水桃花黯然去,
浪语春风付流莺。
~黄新坦

古社千年大纛悬,
诗词唱和谱新篇。
鸳鸯湖上精魂在,
紫气红霞散满天。
鸳鸯湖诗社〈嘉兴檇李金石书画社(嘉兴书画社)〉作为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古社“,是最早倡议成立中华诗词学会的全国三大诗社之一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第十五号团体会员单位。是秀水诗派、浙西词派、鸳湖画派、檇李书派、嘉禾印派之开宗立派的民间社团组织并使之薪火相传之。鸳鸯湖櫂歌是鸳鸯湖诗社的镇社之宝。
鸳鸯湖诗社是以汉晋唐宋明清以来嘉兴九十三家名门望族的世系血脉为骨干脊梁,在嘉兴的清门硕望和文人雅士中以及工商业者等各个阶层里传承不绝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薮的地域特性极强的纯民间自发形成并长期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学术性、联谊性、公益性群众艺术组织和公共合众文化机构。
鸳鸯湖诗社肇始于汉武帝时的嘉兴鸳鸯湖(南湖)畔,每年农历六月廿四荷诞日也是鸳鸯湖诗社社诞之日。创社诸贤有严正、严忌、严助、朱买臣等皆以汉赋闻名于世。
嗣后,晋有陆云、陆机,唐有丘为、顾况、陆贽、刘禹锡,宋有朱敦儒、陆游、岳珂,元有吴镇、盛懋,明有项元汴、项圣谟、李日华、谭贞默、柳如是,清有朱彝尊、钱载、张廷济、张子祥、杨伯润、蒲华、许景澄、李善兰、沈曾植、金蓉镜、王甲荣。高士诸贤都留名于志书之中。
近现代以来,更有盛沅、陈澹如、高可安、汪胡桢、王蘧常、谭其骧、朱夏、钱君匋、张振维、沈侗廔、谭建丞、宋清如、许白凤、周振甫、庄一拂、许明农、岳石尘、吴藕汀、钱筑人、杨锦耆、凌云、金庸、程开甲等等。俊彦硕儒代代相传,乡贤名流生生不息。
故其不以世事沧桑而湮灭,也不以人事代谢而消亡。
明清以降,在全国文化艺术界就盛传道:
一,“中国的一半文人在浙江,浙江的一半文人在嘉兴(地区),嘉兴的大半文人都在鸳鸯湖诗社。”
二,“不入鸳鸯湖诗社者,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人。”
三,“世界印学看西泠,中国诗学看鸳湖。”
敬请大家联络邀请众多志同道合的爱好文化艺术的能人雅士聚集汇合在我们这个鸳鸯湖诗社社群中,一起畅谈文学,聊叙艺术,不亦乐乎!
鸳鸯湖诗社社联:
一,
有暇与鸿儒談笑,
無事同白丁往来。
二,
檇李有诗应看我,
鸳湖无櫂亦放歌。
三,
风月无边鸳水社,
棹歌十里曝书亭。
鸳鸯湖诗社现任之首脑:
荣誉社长:
钱正英
艺术顾问:
刘江
鸳鸯湖诗社社长、艺术总监:
褚元强
嘉兴(檇李金石)书画社社长:
吴蓬
鸳鸯湖诗社法律顾问:
浙江兴嘉律师事务所杨敏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