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将离恐至,这忐惴、无人知觉。
怅怀殿春,伤春心感恶,
暖润刀削。
叹息强回首,翠茎红蕊,灿圃园篱角。
青枝艳朵相交错,
叠瓣层丛,风中绰约。
虽怜牡丹芳卓,
但清香郁溢,优胜分各。
丰姿夭萼,
却悠然淡泊。
浪漫羞含蓄,真品格。
花中宰相名博,
雍容绝丽,玉妆冰琢。
云霞卷、粉彤鲜灼。
唯惜得、贵胄偏无劲骨,似垂柔弱。
飘零处、我也如若。
解语花、婪尾斟心思,谁能揣度。
芍药(sháo yào)名字的由来,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
将离:古时人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以又名“将离”、“离草”(《古今注》)。
殿春:民间有“立夏三朝看芍药”之风俗。因其暮春开放,又称“殿春客”。
宰相:芍药的别名甚多。在中国花卉绚丽的百花园中,古人将芍药推为“花相”(花中宰相)
解语花:芍药:芍药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从《诗经》时代开始,芍药就因情人之间的赠予而被看作多情的“解语花”。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
婪尾: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
翠茎红蕊:《芍药歌》唐.韩愈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
六丑:此周邦彦创作“中吕调”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此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诸领格字并用去声。
例词: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定格】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仄仄平仄。
一去无迹。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平平仄仄平平仄。
钗钿堕处遗香泽。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平平仄平平仄。
多情最谁追惜?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平平平仄。
东园岑寂,
仄平平仄仄。
渐蒙笼暗碧。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平平仄仄平仄。
长条故惹行客。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平平仄、仄平平仄。
残英小、强簪巾帻。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平平仄、仄仄平仄。
漂流处、莫趁潮汐。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