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惩罚孩子,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从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看到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初中时,班里有个女生家里条件不好,但长得漂亮,被同校一个小混混缠上了,后来被教导主任发现,把两人都训了一顿。女孩性子直,死不认错,男生嘴甜,知道借坡下驴,结果女生被请家长。她的爸爸来了,一个很憨厚的人。大家都知道班主任有点欺负人,大叔也耿直,死活不认是女儿的错。班主任甚至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女生的爸爸本想反驳,但嘴巴笨,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班主任随之露出“满意”的微笑。下一秒,谁也没想到女生的爸爸做了什么。他冲上去打了小混混一巴掌,问:“一个巴掌响不响?”那个男生当时就蒙了,大家也蒙了,之后再也没人敢欺负这个女生。
她爸爸的一巴掌也惊醒了我:如果整个世界与你为敌,别忘了一回头,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
还有一个:超市收银台,排队结账,后面的一位妈妈推着车,车上除了买的东西还有自己的小孩,调皮的小孩就一直戳戳打打前面的年轻人,年轻人很不舒服,碍于家长在旁不好发怒,结果妈妈说“你就尽情地教训他吧,不用担心我会追究你任何事情”。说着就撇在一旁不管了,年轻人果断出手让孩子不舒服,孩子就哭了。这位妈妈说她的用意是:不要指望着妈妈在旁能保护你,掩护你胡作非为。要是以后到了社会,妈妈没办法给你打保票的时候,你就会遭到社会的毒打。
她要让小孩现在就知道,做理亏的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要自己清楚什么不该做,做了将会受什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