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看到文友在朋友圈发出丹凤桃花谷的唯美诗文和精美图照,不由得想起两年前的3月25日去丹凤桃花谷游玩的情景。
这天,春光明媚,姹紫嫣红。我与老伴坐上一日游的专车,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丹凤竹林关桃花谷。车子只能到“谷”口,而进“谷”出“谷”全靠步行。为了备好精神,上山前,同车旅友吃了点想吃的小吃,我们俩则随同大流,各吃了一碗浆水鱼鱼。有人戏言:“只有水没有鱼”,我低声对大家说“出门在外,将就一下行了”。就此大家不言而散。
刚开始进景区时一行人兴致勃勃,格外精神,一路上还不断超越前面。老伴开始也特别高兴,迈着轻盈地脚步,走起路来好象毫不费劲,始终跟着队伍前行。可是上坡路越走越费劲,越走气越喘,渐渐的旅友们散伙了。老伴感觉脚步有些沉重,浑身无力,气也喘得厉害,就趴在栏杆上休息。她好像特别难受,栏杆也趴不住了,顾不得地上是不是脏了,看见一块石头,一下子便坐在上面。看见她大口喘着粗气,脸色变白,我让她坐上石头身体倚着栏杆,给她倒了一杯随身带的热水,让她及时休息调整。她埋怨我说刚才没吃饱有点心慌。确实如此,早上走的急促,没有吃东西,刚才只是垫了一点底,这会一定是饿了。于是,我们来到路边的小吃摊又吃了这里的特色小吃和自己带来的水果。吃饱喝足后,老伴体力恢复了,我们又一路继续前行。

顺“谷”而上,桃花开得如火如霞,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才三月天,桃花已经烂漫一片,到处渲染着春的气息,有些已经快过了全盛期,颇有凋谢之势。终于见识到什么叫做“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站在桃花岛上,只觉得恍如在画中。浓墨淡彩画不尽的春光桃色,万千诗句描不了的灼灼其华,正如《诗经》所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来到桃花寨,眼界开阔,周边的桃花尽收眼底。这边看到红色的艳得如火,仿佛走得太近会被烧着;那边看见浅色的淡得如粉,很想靠近点,沾点粉粉的桃花嫩;这边的是复瓣,开得重重叠叠,满腹心事般;那边的是单瓣,清清浅浅,淡淡红妆……真像诗圣杜甫笔下“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没有莲花纤尘不染般的清雅,没有牡丹华丽绝冠的排场,也没有茉莉清香沁脾的精致,更没有玫瑰的娇媚香甜浪漫醉人。桃花不是说长得有多妖娆,长得有多华丽,长得有多迷人,单看一朵花,那样娇小,那样简单,可是满枝、满树、满片甚至满谷、满山,就由不得你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了!

我喜欢拍照,看到如此美景,我拍照的兴趣更加浓厚。看不够的美色,拍不完的桃花,一路上停停拍拍,拍拍停停。老伴终于不耐烦了,“大家都走得老远,你还总是拍?”想起前几次旅游她说过:“我一看到你拿着相机,不顾大家的步伐,只知道这边拍拍、那边照照,我的气不打一出来”,我只好“忍痛割爱”,顺着老伴往前走。
但是,看见美景不拍,总觉得可惜了呀!本来还想着在山上纪念亭下坐一会儿,享受一下“春风徐来”的感觉,但时间不够呀!随车司机兼导游给了两个小时,可进“谷”就一个多小时,下桃花寨至少还需半个小时,哪里能有休息闲聊的时间呢?所以,除了看看拍拍外,就只能赶着时间下寨了。
看完景点,我们在竹林关古镇一家叫着“面对面”的餐馆就餐。刚一进门还没有落座,热情的店主就打招呼让我们点菜,一拨一拨顾客来的太多,店铺小人手单,老板应接不暇,一些顾客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好纷纷离去。我们担心时间不够,只好点了两碗面,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还吃不上。眼看着发车时间到了,我们才端上面碗狼吞虎咽没吃完就放了碗。“快点快点”司机不耐烦地说,刚一踏上车门,车就开走了。

老伴囔囔嘟嘟,“看个啥吗?不如呆在家里自由自在。”是啊,每次旅游观光之后,游客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人兴高采烈,觉得不虚此行;有人愤世嫉俗,闲言碎语不断,认为看景不如听景。问题的关键是看你心怀怎样一种态度。国学大师钱钟书夫人女作家杨绛先生说:“人生最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为人处事关键是心态平和,淡然面对。“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你的心情好,你所看到的一切都美好,你的心情不好,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会龌蹉。人来到这个世界,要保持一颗好心情,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别折磨自己,别辜负生活!与其奢望抱怨,不如勇敢面对。明天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来自于今天的经营和积攒。老年人要想拥有美好的后半生,就要健身强体,调节心态,乐观向善,不能怨天忧人,整天唉声叹气,这样才能看得顺眼,听得中耳,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否则,再好的美景都会在你的抱怨中黯淡失色。
不是吗?在返程的车上,有人游兴未尽,谈论着游览中的见闻,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有人牢骚满腹,抑或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甚至鼾声此起彼伏……
作者简介:蔺爱舍,陕西洛南人,中学高级教师,商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闲暇喜欢用文字收藏记忆,抒写乡愁,记录生活的点滴。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独著参编教育教学用书10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