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烧的岁月里走来
(根据抗战老兵苗献龄回忆录整理编写)
文字整理:苗 电
内容提要:
苗献龄,河南西平人,现居河南郸城县,98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现在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沟通交流无碍。
1923年1月,苗献龄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苗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艰辛穷困,13岁为生活所迫,去亲戚家中药铺当学徒,16岁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10年,49年4月参加解放军。50年4月赴朝鲜作战。
本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近代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家庭饥寒交迫的生活,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前线山区备战,转业后地方工作创业,文革中的磨难,平反后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后给人以亲历中国近代革命发展过程的感觉。
一,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我出生于1923年1月10日,那是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
我的原籍在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北六里苗张村后张庄,家中世代为农,以种地为生。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记得家里有七口人,父母和我们弟兄五个,七个人居住在两间破旧老屋,我们叫它“小东屋”,当时家里有三亩薄地,没有牲畜和农具。我们几个兄弟还小,大哥9岁,我大约6-7岁光景,三弟、四弟、五弟都还年幼,因为没有农具,每年的耕种,全靠亲戚和邻居来帮忙。
祖父母和大伯一家各自分开居住,一个小院里还住着另外一户人家。当时,祖父是前清时期的文秀才,但没有官职,一生都是靠到外村有钱人家教书赚点粮食养家糊口。
祖父母和大伯一家居住在三间小草屋。祖父虽然靠教书养活家人,但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最简单的家庭生活。
我的父亲也读过几年书,那时候没有公学堂,为了生活,父亲也不得不外出教私塾挣点粮食贴补家用,母亲在家照顾我们弟兄五个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家庭贫寒,生活艰难,因此,尽管祖父,父亲都是识字人,我们弟兄五个却没有学到文化知识。只有我有幸在父亲外出教私塾的时候,为了混口饭吃保全生命,跟着父亲在外面学了几年私塾。
1930年,国民政府取消了私立学堂,在我们家乡苗张村办了一所小学校,我当时正好7岁,就插班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可是,这个学校在当时的战乱中,仅仅办了两年多就停办了,我也不得不辍学家居,帮助父亲做些小生意,贩卖过私盐,水草等,那时候我也就是10岁左右的光景。
二,小时侯大人都叫我“气死狗”
五岁多的时候,我家大奶奶告诉我,本村的大人们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气死狗”,大奶奶讲了外号的来历,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辛酸悲楚的故事:
原来,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家乡麻疹病流行,我也染上了麻疹病,病情十分严重,却又无钱医治,父母亲就在家里熬制土方中草药为我延续生命。
1924年夏天,我病情加重,呼吸停止。当时父亲在外教私塾,家里又没其他人,母亲就委托大伯将我抱出去扔掉。大伯抱着我到远离村子的西南野外沟边,准备把我扔掉。
当时还有一只骨瘦如柴的流浪狗也跟着,大伯不忍丢弃,偶尔用手抚摸我的身体,感觉还有体温和微弱的颤动,就抱着我返回家中,叫我母亲再熬点中药草,把药水喂到我嘴里,让我慢慢咽下。
没想到过了两天,我便有了微弱的呼吸,慢慢有了知觉,又过了几天,病情竟然好转了。
麻疹病好了之后,村里人便给我取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外号,叫我“气死狗”了。这个外号虽然不太好听,但本村人还是一直叫了好多年,直到我被抓了壮丁之后,才不再听到有人叫了。
三,中药铺的学徒生涯
因为家中经济困难,经常揭不开锅,饥寒交迫,更交不起学费,无奈之下,为了混口饭吃,父母求故人托亲戚,劝我到郾城县大陈寨一个亲戚家开的中药铺当学徒,说是学期五年,只管吃住,没有工钱,其他一切自理。
学徒期间,我只有13岁,自理能力很差,因为年龄小,个子矮,体力差,所以师傅只让我做杂活。平常也就是清扫室内卫生,擦拭家俱,整理日常用品,给师傅铺床叠被,送水端茶,给师兄们洗衣端饭,甚至还要给他们抱孩子。他们稍有不满意,便对我进行辱骂和毒打。
因为家里穷,养活不了我们弟兄五个人,为了活命,我只好忍气吞声,埋头苦干,处处小心谨慎地去做。白天干活从来没有消停的时候,晚上,师傅、师兄们都各自回家了,我却是有家难回,被主人呵斥着看守店铺。
一年四季我都睡在柜台上,清晨天不亮就得起来,把铺盖卷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去整理卫生、忙杂务,晚上很晚等大家全都离开了,再把铺盖铺起来睡觉,就这样天天如此,循环往复,在这里干了三年。
三年学徒生活中,第一年纯粹打杂,所做的事情跟中草药根本不沾边。第二年开始学习操作与中草药有关的事情,拿药具、取药、切药、碾药、泡药、炒药等,都是跟着师傅做的,师傅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教任何医药知识和用药原理,也不让问这些药都能治什么病,其实还是干杂活,只是和中草药贴近了一些而已。

作者简介:
苗電, 字烈光, 河南西平人,中国西平嫘祖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理事,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诗词学会会员,驻马店本土文化与文明生活研究会会员。中國新聞報社《盛世诗韵》编辑组主编。近年来主编《盛世诗韵》第一集、第二集;驻马店市《天中记忆·诗词卷·西平篇》编委委员、《西平古今诗词选》副主编、《黉门今古》杂志诗词板块责任编辑,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散文札记、诗词曲赋百余篇(首)。
地址:河南西平县老干局五楼《黉门今古》编辑部。
联系电话:189396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