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园采风悟道
李轩竹
金秋的阳光温暖恬静,家乡天空湛蓝澄澈。没有密集高楼的遮挡,整个天空都在向我微笑,欢喜地注视着放假回家的我,就像门前翘首等待的母亲,满眼的爱意。
应红学会之邀,在这个天高云淡的秋日里,我这个已上大学的明水红学人能和县红学会的领导一同到家乡大棚的葡萄园采风,感觉十分荣幸和快乐。秋日的早晨如露水一样清醒,使我忍不住多次深呼吸,想把这带着庄稼成熟的香气全都吸到身体中,滋润心脾。
家乡的郊外是开阔的:收割完的田地已被勤劳的农民翻好整饬一新,还有未收的秋菜绿绿地装点着大地。尤其是在大棚前看见的这一畦绿油油的菜花,让爱吃菜花儿的我顿时兴奋起来。亢奋的心情是在见到一架架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葡萄时,才渐趋平和下来。
在欣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葡萄同时,葡萄园主马阿姨讲起《红楼梦》中有一段记述蜜蜂把成熟的葡萄粒儿弄掉、弄破的荒唐言:事实上不是蜜蜂,而是喜鹊捣的鬼,所以现在种葡萄的果农们会用网子把喜鹊拦在外面。听马阿姨讲不是蜜蜂时,我想起曾看过有直接说喜鹊吃葡萄的版本,只是一时记不起是哪个版本了。
回到家,我马上查找书籍。原来是戚序本《石头记》及杨藏本《红楼梦》稿本中均记述:“袭人去看凤姐,来自沁芳桥上,看到老祝妈在葡萄架下掸东西。袭人问:‘你在这里做什么呢?’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马蜂呢!就是这葡萄刚成珠,怪好看,那马蜂、蜜蜂满满地围着,都咬破了。这还罢了,喜鹊雀儿也来吃。这个葡萄还有一个毛病,无论雀儿、虫儿一嘟噜只咬破三五个,那破的水淌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这些雀儿、马蜂可恶着呢!故此,我在这里赶。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没赶,就有许多上来了。”
可见,这个版本儿上的确提及了翎禽草虫吃葡萄的事,其中也包括喜鹊。可我们初听到马阿姨讲喜鹊是吃葡萄的罪魁祸首,大家还都不太相信呢!看来《红楼梦》的不同版本有着不同的记述,对比才能发现端倪。所以研究《红楼梦》需要扩大阅读范围,向广度、深度发展,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如果仅在一枝树杈上生长,又怎么可能使得明水红学枝繁叶茂呢?

说到喜鹊去叼吃葡萄,使得一嘟噜的葡萄都烂掉了,听起来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乾隆皇帝所作的《喜鹊》诗中说道:“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人人熟知的喜鸟喜鹊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坏事呢?这不知不觉中也与研究红学有了异曲同工的思想领悟:看待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不断深入探索的态度。
《红楼梦》其它版本的确说过喜鹊吃葡萄,因为我们的不了解,使得这个话题成了不可思议的研讨。同样,喜鹊是好鸟。可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倘若能够怀着辩证的眼光看待它,似乎小喜鹊吃葡萄,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什么奇事了。在生物界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鼠类是公认的“害兽”,但是培育的鼠类如小白鼠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麻雀猖獗时把城市的树叶都啃光,但是麻雀在饲雏期是吃虫的,这是有益的一面。
总之,这就是人生道理,好人做的未必都是好事,坏人也不一定做的事事皆坏。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用敏锐的眼光审视他人和自己。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认为除去利益关系,敌和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才是真理。辩证就是为了平衡,物极必反,一味的定论只会把自己带入歧途。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人庸庸碌碌,一生无为;有的人不断进取,功成名就;有的人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的人献身正义,流芳百世。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要想走好自己的路,就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带着疑问前行,在路途中丰富自我、升华自我。
此次葡萄园采风,不但让我饱了眼福、享了口福,而且也饱享了脑福。在硕果累累的葡萄园里,我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和美好:通过对谁偷吃了葡萄的考证,我感觉自己思路更加明晰,更加神清气爽了!看来明水红学“启迪智慧,祛却愚蒙”的理念确非虚妄之言。

【作者简介】
李轩竹 1996年出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大学本科。爱思考、爱阅读、爱演讲。认为蓬勃的生命力根植于丰富的经历和不竭的感悟。曾获黑龙江省演讲比赛大学生组一等奖。明水红楼梦学会会员。有多篇研红类论文发表在《冰心文化传媒》 —上海头条、《新风集》、《明水红学》等媒体平台及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