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声“妈妈”
文/张延泉
刘庶是我认识不久的朋友,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时常坐下来谈工作,谈人生,谈家庭和未来。在一次谈论母亲的话题时,他动情地讲述了他继母的故事。他说:“二十五年前,我母亲因病去世,那年我6岁,我哭着喊着,闹腾着要家人找回我的妈妈。爸爸也是痛苦万分,几天不吃不喝,加上身心劳累,不久,他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又黄又瘦。他的确太操劳了,既要上班工作,还要照顾我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不容易。”爷爷和奶奶多次劝爸爸再找个人来照料这个家,爸爸总是不同意,他说:“孩子这么小,一旦找来个不合适的人,对孩子和二老都不好。”但现实又很残酷,爸爸一个人怎么能挑起这摊子家务呢?一年后,一个穿着朴素的女人来到了我们家。那女人个子不高,很瘦,面色偏黑,还带着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女孩。来我家的那天,女孩紧紧地依偎在女人的身后,爸爸把我拽到她们面前,指着女人对我说:“这是你的新妈妈,快叫妈妈吧!”我气愤地把头扭到了一边,不说话也不看她们。这时,女人尴尬又苦笑着去拉我的手,我一边用力推开她,一边喊着:“不要碰我,你不是我的妈妈!”在这之后,我对她一直存有敌对心理,从来不喊她妈妈。一起外出时,为了离她远一点,我总是快步往前走,逼得她跑步似的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好像我随时都可能丢失似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亲戚的结婚仪式,一个小表弟问我:“她是谁?”我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大声地说:“我不认识她!”
在家里的时候,我经常躲在暗处窥视着她,只要我看到她动我生母的东西,我都会大喊大叫地制止她,为这些事,爸爸多次批评我,有时爸爸有意把我的手和那女人以及她女儿的手拉在一起,我都会用力地挣脱开,我的手怎么能和她们的手连在一起呢?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爸爸和继母的对话,我才对继母有了一些好感。爸爸说:“我表哥结婚多年没生孩子,想把我儿子要过去养着。”继母听后好像很生气,她大声地说:“这怎么行,我们有责任养好他,再说,把孩子送给别人,也对不起他故去的母亲啊!”我听后第一次为她说的话流下了眼泪。还记得有一天深夜,我感冒发烧,继母给我买来退烧药,服药后还是高烧不退,爸爸又去了外地,继母急得团团转,她一边用温水给我擦洗身体降温,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神仙、菩萨,求求您保佑我们的孩子吧……”。折腾了大半个晚上,直到天亮高烧才退下。在每天的生活里,继母对我总是好于她自己的女儿,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是这样。“是大就让小。”这是她几乎每天都对女儿重复的“口头禅”。渐渐地,我对继母有了一些亲切的感觉。最让我难忘的,是我10岁那年的夏天,我和她的女儿到我家房后的湾边玩耍,我为了捕捉水草上的蜻蜓不慎滑入湾中,她女儿为拉我也掉了下去,水太深了,我们在水里一边呼喊“救命”,一边用力挣扎,喝了不少水。继母听到呼救声,快步跑过来跳到水里,费尽周身力气才把我俩拖上岸,她只身一人抱起我就向着村卫生室拚命地跑去。村医生把我救过来了,还说:“这太危险了,再来晚些就麻烦了。”据说她的女儿随后也被邻居家的人送到了乡镇医院,好不容易才救活。继母背着我回家的时候,每走几步她都要回头看看我的脸,问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紧紧地搂着她的肩膀,眼泪一个劲儿地往外流。我想,这些年继母对我太好了,就是亲生母亲又能怎样呢。我抽啼着,努力回忆着继母来我家后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自己对她的不尊和无礼,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有些自言自语地说:“您对我太好了,妈妈。”此时此刻我就这样叫了她,继母听后把我从背上放下来,惊喜地看着我,也许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许她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我紧接着又叫了她一声“妈妈”,这次她紧紧地抱住了我,声嘶力竭地哭了起来,哭得是那样的伤心,好像这么多年憋在心里的委屈都在那一声“妈妈”声中消失了。往后的日子,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养病。妈妈除了操持家务,还要在近处干些杂活挣点养家的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和姐姐都长大了,也能帮着妈妈干活了。虽然我们家的日子过得不宽裕,但是有妈妈在,我们的家便充满了爱和温暖,我感到生活得很甜美,很幸福。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她那柔弱的声音,她那慈祥的眼神和日渐消瘦衰老的身躯。我经常这样想:如果能永远和她生活在一起该有多好啊!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读研究生还没毕业,还没来得及为妈妈尽点孝心,她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故事讲到这里,刘庶的情绪好像更加激动,他有些喃喃自语:“妈妈,请您原谅我孩童时的不懂事,今生今世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给我的无私的爱。”说完,便失声痛哭。听着刘庶的哭诉,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也早已泪流满面。
作者简介:
张延泉,笔名少言,山东人,大学文化,先后在乡镇报道组、地质队、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工作。喜爱读书写作,多次在报刊、文摘及公众号等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现为《当代先锋文学》签约作家。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