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想亲吻户部巷的“烟子”
文/吴北平
烟子本是烧火或油煎炸时产生的一种飘浮物质,鼻子可闻,眼睛可见,有人讨厌,有人却喜欢。然而近期生活中,有一股唇齿相依的“烟子”却戛然消散,它牵动着万众的心,阻隔着万人的胃。它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味道”。武汉人习惯在外过早,这与本土饮食文化有关。武汉的早点遍布三镇的大街小巷,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无论你走在哪条街上,只要你满怀食欲,哪怕错过一个又一个小吃店,那根本不用愁前面没有了,而且好店比比皆是,像早就在那里恭候你了。在数以万计的小吃店中,久负盛名的莫过于武昌老城的户部巷了。户部巷位于武昌最繁华的司门口,因清代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是武昌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汉味小吃名街。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此处开设了上千家小吃店,居民云集,平常慕名而至的外地游客如泉涌,武汉的风味小吃在这里一应俱全。我家就住在户部巷边,在此吃早点是我多年的习惯。数十年来,户部巷的“烟子”每天飘浮在我的视野里,户部巷的“烟子”是敲响我味蕾的生物钟,来户部巷品尝 “烟子”的八方来客是我似曾相识的伙伴。只有每天闻到这里的“烟子”,生活才觉得踏实;只有品尝到户部巷的“烟子”,才知道什么是汉味;只有看到这里穿梭不息的人群,才能感觉到人间烟火之旺。今年春节的前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早上七点多就去户部巷过早。我逛了几家店,家家生意好,穿行其中,满街可闻从各色各样小吃店飘香四溢的“烟子”。“烟子”的味道不停激发着我的味蕾,我最终选择了一家糊汤粉店过早。这家糊汤粉店约二十平米,是一家老店,八张条桌,整洁干净,专门经营糊汤粉和面窝,客座满堂,我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空位坐下。条桌可坐四人,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年逾六旬的老夫妻。我和他们买的早点品种一样,一碗糊汤粉和两个米面窝。武汉做早点炸面窝的大多是摆在店面的门口,这家店也不例外。我想这样做的理由可能有三:一是油烟子好迅速散发出去,二是利于招揽顾客,三是过往的人顺手买更方便一些。对面坐的老夫妻吃着刚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糊汤粉,糊汤粉飘香四溢。男的边吹边吃,热气被吹的从碗口拼命向四周逃窜,继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糊汤粉汤喝的呼呼直响,面窝在他嘴里弹跳;女的用勺子舀起糊汤粉在空中停顿一下再吃,吃一口面窝,再吃一勺糊汤粉,交替进行,有条不紊,显得十分儒雅。门口不时飘进来一点淡淡的炸面窝的油烟子,我很习惯这个味道,而且觉得很香,也许是与户部巷的“烟子”结了缘吧。不一会,对面坐的男子吃罢,起身离开了座位,而此时,其夫人怕烫吃的较慢,似乎才刚刚开始。男的说:“你慢慢吃,我出去转一下。”女的频频点头,继续不慌不忙地享受着。女的边吃边自言自语,说全家老少一日三餐饭都是自己打理。从当媳妇开始到如今做媳妇的婆婆,每天都要与“烟子”打交道,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家人吃的开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烟子”成了她忠实的伙伴。继而又说,老在家里吃,再好的东西也会吃厌,这里的小吃品种多,味道好,每个月我们都会从汉阳来这里开开荤。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过了一会,男的笑嘻嘻地提着三鲜豆皮、汤包和热干面回来了。女的见状,既愕然又惊喜地说道:“都吃饱了,还买这些?”男的说:“这里好吃的太多了,看到就想买,生活嘛,开心就好,来一次总得有所收获,吃不了,带回家。”夫妻俩会心地笑了。我闷着头吃罢,便走到人头颤动的人群中,只见数以万计的人个个都在吃着或寻找着自己喜欢的“烟子”。大多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手里拿着小吃,边走、边吃、边聊,个个笑逐颜开。没想到这场景一直定格在年前那一天,这段再平常不过的过往,却成了我今生难忘的惦念。如今,曾经来去自由,想吃就吃的户部巷小吃从那天起至今不能随心所欲了。因新冠状病毒在武汉群魔乱舞,自元月23日起,武汉封城。从此,户部巷没有了往日熟悉的“烟子”,空荡荡的街面上店门紧闭,没有了食客,昔日的热闹景象变得异常冷清。
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的我,每天只能依偎在阳台的栏杆上,傻傻地盯着如此不寻常的户部巷。每次看到户部巷,条件反射便会油然而生,各种小吃就会在舌尖上起舞,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仿佛在眼前涌动。每时每刻,心中无不盼望着袅袅炊烟的升起。但现实异常残酷,共同抗拒冠状病毒的战争还未取得最终胜利。所以,除了在电视上能看到病房里的白衣天使与病魔搏斗的身影,还有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们外,眼前只能看到被万双脚步磨得光滑如镜发亮的青石板,没有了人影,所有小吃的“烟火”皆消失殆尽;在静悄悄的街面上,只能听到树枝上孤寒小鸟异常响亮的叫声,它们似乎也试图在这里唤醒春天的到来。目前,武汉抗疫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连续几天双双归零,武汉重启键将随着疫情的把控慢慢开启,户部巷也将敞开春天的大门,重新燃起被暂停了两个多月的“烟子”,去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我们将拭目以待,共同期待着卷闸门升起沸腾人心的那一刻,在江城百花竞放的崭新春天,去亲吻户部巷那更加馋人的“烟子”……
作者简介:
吴北平,笔名:寻默。男,60后,武汉人,工程师。现为当代先锋文学副总编,当代先锋作家。写诗歌散文数百篇,作品散见于《齐鲁文学》《文学月报》《山东散文》《中国乡村》《飞驰》《武汉铁道》等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文学艺术比赛多次获奖,多篇作品入编全国诗歌散文选集。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